结构主义的开山之作 (original) (raw)

因为许子东的《重读“文革”》,发现其方法论来自这本俄国人在90年前(1928年)写的小册子,故而从图书馆借来,想一探究竟。

小小的版本,薄薄的200页,暗红色书皮,书名隐藏着几乎看不出来。内容却很有趣:以俄国100部民间故事为对象,对各篇内容予以拆解,形成31个“功能项”——实际上就是组成产品整体的基本单元,或者干脆称为“零部件”,然后根据各部作品的不同组合,对故事加以分类。“从一组拥有近似造型的故事中,努力抽取一个原始故事的结构”。

以下分几组隔三蹦二地将这31个功能项列出来,然后你就可以大体了解俄国民间故事的大体模样了:

一位家庭成员离家外出/对主人公下了一道禁令/打破禁令

对头试图刺探消息/对头获知其受害者的信息/对头企图欺骗受害者以掌握他或他的财物

受害者上当并无意中帮助了敌人/对头给一个家庭成员带来危害或损失

家庭成员之一缺少某种东西他想得到/灾难或缺失被告知然后向主人公发出请求或命令

主人公离家/主人公经受考验/宝物落到主人公掌握之中

主人公被引领到寻宝之地/主人公与对头正面交锋/给主人公做标记/对头被打败

主人公归来/主人公遭受追捕/主人公从追捕中获救

主人公以认不出来的面貌回到家中/给主人公提难题/难题被解答/主人公被认出/敌人受到惩罚/主人公成婚并加冕为王

以上每一种功能项都会有很多变种。作者给这些功能项及其子项编上号码,并设定组合的方式,然后就可以通过一个公式表达一部具体作品的叙事结构了。

作者是民俗学家,但这部作品却作为结构主义的开山之作,在世界各国引起反响,影响所及好像还不止文学解析。前面提到的许子东针对以文革为题材的50部作品所作研究就是一例,他说还曾经将这套方法用在金庸作品研究上,也很适用。

最后说一句,因为我们对俄国民间故事并不熟悉,书中给出来的许多子项的详细分析,读起来不免让人生厌。所以,这是一部适合看框架看方法的书,无需细读。

补记:此文发在响马读书群,有群友小野于林查阅相关信息,有如下补充:

高老师发的《故事形态学》,里面说到对俄国100部民间故事为对象,拆成31个功能项。引起我一个记忆,早起查了一下,有个网站https://tvtropes.org/ , 这是一个维基百科式的众人合作贡献内容的网站,它的主题是分析列举各种流行电影、电视剧、动画、小说和游戏中出现的所有剧情。

桥段(tropes),是剧情的基本粒子,也是“TV Tropes”的基本单位,被分门别类的一一列举,就差编号了。但“TV Tropes”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桥段百科全书”或“桥段数据库”,而是一个“桥段编程语言”!每一个程序员写程序都要调用大量现成的库函数,每一个做数值计算的科学家都有一本算法大全,“TV Tropes”就是剧本的库函数和编剧们的算法大全。

以前想在编码里用这个例子的,实在是把人类故事很有趣的模块化尝试。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数数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