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的记忆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四中是名重全国的重点中学,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校史。这所学校的特殊不仅建立在其高超的教学质量上,通过本书还可以看到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叶更为独特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四中以拥有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子弟而闻名,由于他们家庭地位的特殊和特定时期社会对“革命后代”的期许以及“ 阶级斗争”理论的盛行,四中的学校风气和环境气氛也就大不同于其他中学。本书就是当年那个特殊中学的学生对“文革”山雨欲来之际和暴风雨高潮时期的翔实记述:关于“血统论”、《出身论》的争议,曾经是当时的一个重要争论的中心,而一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如“家庭问题研究小组”和《中学文革报》的内幕——却是第一次向公众披露;关于“破四旧”和抄家,“黑五类”和“红五类”在这个时候相见,其中的微妙,只有当事人才说得清楚;关于大串联,的确让参与者“经风雨、见世面”,过程之混乱、“革命形势”之匪夷所思,读...

(展开全部)

北京四中是名重全国的重点中学,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校史。这所学校的特殊不仅建立在其高超的教学质量上,通过本书还可以看到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叶更为独特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四中以拥有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子弟而闻名,由于他们家庭地位的特殊和特定时期社会对“革命后代”的期许以及“ 阶级斗争”理论的盛行,四中的学校风气和环境气氛也就大不同于其他中学。本书就是当年那个特殊中学的学生对“文革”山雨欲来之际和暴风雨高潮时期的翔实记述:关于“血统论”、《出身论》的争议,曾经是当时的一个重要争论的中心,而一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如“家庭问题研究小组”和《中学文革报》的内幕——却是第一次向公众披露;关于“破四旧”和抄家,“黑五类”和“红五类”在这个时候相见,其中的微妙,只有当事人才说得清楚;关于大串联,的确让参与者“经风雨、见世面”,过程之混乱、“革命形势”之匪夷所思,读读起来就像编造的小说,但那都是真的……正如北岛在序中所说,记忆往往具有模糊性、选择性及排他性。但是,“历史的真实”就存在于不同的记忆的重合错位与对立中。这些曾经在“文革”暴风雨中心经过的人,用这种方式,将暴风雨中的记忆留下,或许这是对那个疯狂时代的细节的补充,从而为重新认识那个时代,提供线索和史料。通过这本书,可以对那个年代有更为切近和深入的认知及理解。那是整整一代人终生难忘而又不堪回首的青春年代,事实上也是对衍生出《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的那个“六十年代”的追溯。

暴风雨的记忆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著有诗集《北岛诗选》、《太阳城札记》、《北岛与顾城诗选》,中短篇小说集《波动》,译著诗集《现代北欧诗选》,散文集《失败之书》,《时间的玫瑰》等。最短的诗歌作品是生活,诗歌内容只有一个字——网。维一:上海出生,自幼居北京。初中肄业后,先赴内蒙古阿荣旗农村挑水种庄稼,再去云南西双版纳农场砍树种橡胶。后回北京闭门读书,到故宫博物院看大门。“文化大革命”结束,先在北京的研究所和科隆的大学读考古,后到哈佛大学及法兰克福大学访学。现居美国。

目录 · · · · · ·


似水流年
昨夜星辰昨夜风
青春剑
“社教运动”与我
四中往事
· · · · · · (更多)


似水流年
昨夜星辰昨夜风
青春剑
“社教运动”与我
四中往事
我的“红色记忆”
亲历者的见证
风雨飘摇忆当年
为争取平等而斗争
走进暴风雨
读书声、风雨声
往事岂堪容易想
四申的“先生”
我的阅读与思考
一个七届眼中的四中
性压抑与政治中立
走在大潮边上
留在北京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暴风雨的记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76.80元

19.99元

28.80元

1.99元

9.99元

喜欢读"暴风雨的记忆"的人也喜欢 · · · · · ·

也算是见了众生了。所谓的忏悔永远是轻飘飘的,不悔改的永远死不悔改,该反思的也都在会先强调自己受的罪。怪不得文革结束后,这群人就又俨然以受害者和最早的觉醒者身份,傲然自立、糊弄大众了。

我要写书评

暴风雨的记忆的书评 · · · · · ·( 全部 42 条 )

Y小姐 2013-05-28 16:58:35

通往真相之路

“暴风雨过去了,如果连什么记忆都没留下,我们不仅愧对自己,也愧对我们的后代。” ——北岛序 世上最难获得的,也许就是“真相”。 因为真相只存在于它发生的那一刹那。此一秒过后,无论用何种手段还原,我们所能得到的,都是... (展开)

苏家小屯 2016-12-28 22:12:07

不让我发文字,我只能发图了

可惜哲人早逝 本书是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一本关于文革时期北京四中这所校园里发生的历史事件。全书由北岛,曹一凡,维一编著,内容包含18位北京四中的学生的回忆性作品。 北京四中是北京数一数二的中学,不仅是拥有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还在于生源不仅优质,而且很多人是国家干部,... (展开)

明天的微笑 2012-11-01 11:01:54

杂感

也许是天生对历史缺乏兴趣和思考的缘故,我很少去主动了解1966年以后那段特殊的岁月;而我的祖辈、父辈,几乎从不向我提起那段日子,甚至当我偶尔问起,他们也更愿意一笔带过。对于“牛棚”、“抄家”,以及其他一些在那段时间的特殊经历,他们往往讳莫如深。外公还在... (展开)

阿珂 2012-06-20 17:10:53

不该略过的历史

开始看这本书是觉得有意思的,知道了一些从没听过的词儿和事儿。看着看着,同一个时空同一件事儿被不同的人以各种角度错综复杂地叙述,然后就晕了。小学二三年级最喜欢唱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原来是来源于那个时候的概念。自己试着唱了几遍,旋律很清晰,歌词基本都记... (展开)

夏婆婆 2012-07-31 10:59:43

数着风流说风雨

四五十年前,北京四中是中国数一数二的中学,不仅是因为难考,名师多,升大学比率高,还在于高干子弟多,20%多副部级以上官员的子女。可以想见,当年北岛踏入四中,得知跟国家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市市长等人的孩子是同学时,是多么“诚惶诚恐”。而他很可能也不会想到,... (展开)

冬天的ice 2012-03-19 20:45:26

1965—1970——暴风雨中的中学生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似乎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因为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欢乐与哀愁。那1966-1976,这十年间,是不是也可以用文豪的这句话概括呢?也许对有些人来说,那个时代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对于大多数经历过的人,那些年... (展开)

阿珂 2012-06-15 00:23:27

补历史课

看了一大半以后有点儿小抑郁,于是打开电视看了欧阳震华演的港剧抚慰一下。开始看这本书是觉得有意思的,知道了一些从没听过的词儿和事儿。看着看着,同一个时空的同一件事儿被不同的人以各种角度错综复杂地叙述,然后就晕了。小学二三年级最喜欢唱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展开)

卫析 2020-02-01 20:13:21

“历史的真实”存在于不同的记忆的重合、错位与对立之中

本书由十七位北京四中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年毕业的老三届学生和一位一九七〇届学生撰写。这些当年的弄潮儿,如今虽已过花甲之年,但仍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清理记忆,力求复原这所百年名校在那个年代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和自己置身其中的生活场景,即便各有不同的经历和当年... (展开)

> 更多书评 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