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original) (raw)
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1998-12
页数: 78
定价: 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蓬莱阁丛书
ISBN: 9787532524808
豆瓣评分
5星
61.8%
4星
32.0%
3星
5.8%
2星
0.3%
1星
0.1%
内容简介 · · · · · ·
《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本书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黄霖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词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个性。
人间词话的创作者 · · · · · ·
目录 · · · · · ·
一 王国维《人间词话》导读
1 “人生过处唯存梅”―忧生忧世的人生历程
2 “学无中西”―兼融中西的学术文化观
3 “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审美超功利的文艺观
4 “词以境界为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
5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始盛终衰”的文体演变观
· · · · · · (更多)
一 王国维《人间词话》导读
1 “人生过处唯存梅”―忧生忧世的人生历程
2 “学无中西”―兼融中西的学术文化观
3 “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审美超功利的文艺观
4 “词以境界为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
5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始盛终衰”的文体演变观
6 《人间词语》的版本和删改情况
二 《人间词话》(重订)
1 卷上
2 卷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邃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能许也。】 第一境界说的是入门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从何开始。王国维最得意的学问在于史学、古文字学和美学。这几门学问,千头万绪,典籍浩瀚如海,那种想要入门之前的彷徨、痛苦与渴求,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比喻,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古往今来的大师无不经历过此阶段。不执著,无以成。既已入门,注定将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老王在乱世之中,一心治学,那种执着、悲愤、孤苦的心境,恐怕不是现代人所能理解的。 唯有这种执着与隐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地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前面两句,也许是很多人的感触。但这第三句里的境界,恐怕能领会者,就只有寥寥数人了。以勤为径,很多人都如此,但是要攀上高峰,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了。那种灵犀一点,参透真谛的大智慧、大喜悦,也只有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的天才们能感悟的到了。这种顿悟就好比是掉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释迦牟尼眼前的那棵菩提,一切的一切忽然间都豁然开朗,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这一瞬间都得到了完美的补偿。 (查看原文)
桃桃汽水冰 6 回复 140赞
2012-08-08 19:39:30
—— 引自章节:二(人生三境界论) - 1.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26-427 2014-02-10 18:46:33 2. 故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15-415 2014-02-10 18:44:44 3.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08-410 2014-02-10 18:43:51 4.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种气象耶?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03-405 2014-02-10 18:43:01 5. 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怀古等作,当与寿词同为词家所禁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381-382 2014-02-10 07:37:40 6.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320-321 2014-02-09 15:32:56 8. 郁伊惝怳,令人不能为怀。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93-294 2013-10-04 11:22:24 10. 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兴化刘氏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42-243 2013-09-27 13🔞29 11. 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甘作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蓬莱阁丛书(共58册), 这套丛书还有 《佛学研究十八篇》《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 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校史随笔》《当代中国史学》 等 。
喜欢读"人间词话"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21.60元
1.99元
15.59元
6.50元
6.00元
喜欢读"人间词话"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间词话的书评 · · · · · ·( 全部 455 条 )
荒野行思 2010-08-29 23:59:41
《人间词话》再读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按其论述重点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全书主要讨论了如下几大问题,最核心的,一是境界理论,二是历代词评。 诗词境界说: 上卷的1-9节均是讲此理论。还有下卷的第13节。 他推崇以“境界”来品评词作水平之高下。何谓之“境界”?我以为即是词人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一种超现实的、... (展开)
黄鹤楼下 2008-06-12 11:15:37
80年前,昆明湖的那朵涟漪
130年前,王国维出生在浙江海宁盐官镇。 80年前,还是那一个王国维,悄然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费人猜度的是,这位举世公认的大师,竟用其50年的有生之寿为世人荡起一片轻微的涟漪,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弃世遗言。80年一倏忽过去了,历史风... (展开)
燕赤侠 2009-05-21 08:34:50
望尽天涯路
王国维说读书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非指读书,因其还有一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 ... (展开)
Vicky 2009-03-21 20:38:04
很美很美的三境
王国维怕是把词读得最透的人了。 所以,才可以用那样准确又简单的三句话勾勒长长的人生吧。 一个人站在高处,端详漫漫的前路,或许眯起双眼来极目望向那天际尽头。 也许,什么都看不到;也许,有绰约的轮廓。 但高处风寒却直直透进心里来,这一种寥廓,无人说。 有时候,人... (展开)
筱珠 2018-08-11 16:23:48 中华书局2012版
『晴阑晓觉』·《人间词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傅雷在家书中对傅聪说,肚里要不是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人间词话》是读不懂的。《人间词话》是百年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学经典。王国维以简隽明晰、深入浅出的条分缕析,讲透中国古典美学精髓。他用中国古代学者传统读书笔记的形式,梳理出中国从唐末五代以来,渐渐兴盛的词... (展开)
荒野行思 2010-08-30 16:47:25
《人间词话》初读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所说的“初读”,是特指不看作者简介、不看内容提要、不看他人评价,直接读文本本身,直接从作品本身来作评判。对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即想采用此种读书法。 全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六十四则,下部四十九则,合为113则。 上卷 001 推崇以“境界”来品评词作水平之高下。... (展开)
阿达(野人版) 2014-11-11 14:07:04 中华书局2012版
王国维与席勒
《人间词话》分两半读完,前一半是这样的:看了一半发现实在是知识储备太少,手边一个度娘一本书,边看边查,坎坎坷坷能啃到一半对我来说已是不易,之后果断被一句“兴趣不如境界直指根本”说带跑读《沧浪诗话》去了。后一半是这样的:准备演讲作业时飞速粗读了《审美教育书简... (展开)
蒔落 2015-11-11 15:42:02
人间词话人间画
总觉得古诗词的美,隔了岁月,断了时空,穿越流年,仍旧像水墨的画,空灵。 每读一首诗,每读一首词,哪怕是小令,都能够将千年的春风秋雨,千年的嗔痴愁怨递到眼前。 不是小说戏曲,给这固定的节拍,有着命定的结局,演绎一场雪月风花,而是任性地将周遭道来,然后转身便走,... (展开)
gongsukang 2005-08-22 08:58:21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版
借大师评大师
“大师可评,我不可妄评”,我深然之。但享受了大师的大作,不说点什么觉得有点自私,所以不避寡陋,准备说点什么,但又实在说不出什么有见地的话,所以只好引用大师本人的话来姑且作为评论。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