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闲集 (original) (raw)

序言
(一九二七年)
无声的中国
怎么写(夜记之一)
在钟楼上(夜记之二)
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并来信)
匪笔三篇
某笔两篇
述香港恭祝圣诞
吊与贺
(一九二八年)
“醉眼”中的朦胧
看司徒乔君的画
在上海的鲁迅启事
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



通信(并Y来信)
太平歌诀
铲共大观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革命咖啡店
文坛的掌故(并徐匀来信)
文学的阶级性(并恺良来信)
(一九二九年)
“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皇汉医学”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柔石作《二月》小引
〈小彼得》译本序
流氓的变迁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书籍和财色
我和《语丝》的始终
鲁迅译著书目
· · · · · · (收起)

我要写书评

三闲集的书评 · · · · · ·( 全部 17 条 )

砂丁 2020-04-12 14:14:5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奉旨革命”与“变戏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三闲集》之《夜记》读札 《三闲集》中的两篇《夜记》颇意味深长,可看作是《而已集》中隐现的对“革命”之体会和思考延长线上的心史之产物。《而已集》中对“革命”的处理显得非常零散而没有头绪,也渗透了鲁迅在个人和时代的飘荡之中无以安定自身的仓皇、忧惧之感,但收... (展开)

乌兰巴托的大葱 2009-07-29 16:31:3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谈谈广州?都是些题外话。

周末的下午,在安静的自习室里看鲁迅的《三闲集》,因为若非如此,我又要庸人自扰的想许多原不必去想的东西,这于人于己都不好,我何苦刻意为难。 鲁迅说“倘说中国是画出的不类人间的图,则各省的图样实无不同,差异的只是所用的颜色。黄河以北的几省是黄色和灰色画的,江浙是... (展开)

邱邱秋秋 2023-04-22 17:32:3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泛泛之谈——读三闲集几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两日读《三闲集》,正如《通信》廿一岁的y,几月平和的心像被聂政刺了一刀,涌出腥红的血。继而浅浅的血水上浮泛着仿佛苦痛挣扎的呻吟。它沉不下去,因这血水太浅,太阳照下来只有玫瑰色的淡痕,被人误以为是昨夜浪漫主义的醉呕;它也不能沉,以为是日出前的惊呼,仔细看,一... (展开)

🌚 2019-10-06 22:21:41

读鲁迅

我也读鲁迅人们都说,始于颜值,忠于才华,陷于人品,这篇文章是我崇敬先生人品的开始。一个大作家,从一个车夫身上反省自己的行为,他是真的赤子之心,不把身份地位当标签,看中的是人内在的人格,和人的本性。对于奴性深入骨髓中国人来说,是何等珍贵的一种品格,在全民受教... (展开)

敦云™ 2019-08-03 14:41:40

《三闲集》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简要地看了一下那本《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的书评,想着也就着模板写一写,就当日记了。 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最被是看了这个广播才看的这本书,目的的话,大概就是别人说好的东西,自己也想体会一下吧。再说今年的目标本来就包括看完《鲁迅全集》,所以才开始读。 这本书讲了... (展开)

阿芙洛狄忒 2019-05-19 21:22:25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有一个人曾呐喊过、彷徨过、痛骂过、说过真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记2019年5月19日读书会 莹: 《无声的文字》:普通人用不上的文字。 《怎么写》:生活的真实和创作的真实。 杨: 书中提及的一些变化,一些问题是原来就在谈的,例如翻译问题。 直译和硬译更重要。用更通俗的文字来翻译,不仅要传播思想,也要引进白话文的表达方式。 作为从异文化... (展开)

代迪 2017-07-22 08:42:08 译林出版社2014版

就是让你看的不爽而你就是无可奈何

鲁迅先生似乎站在整个世界的对立面,对左、对右、对政府、对民众、对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似乎都没有什么好话,时刻处在互怼的状态。“尖酸刻薄”可能是有一点吧,主要也是因为戳到了某些人的痛楚,很多地方读着禁不住笑出来,时不时就把成仿吾的“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展开)

朴素 2011-07-28 17:03:30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版

三闲集

《三闲集》(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第一版) 在广州上班的时候,很喜欢逛书店。《三闲集》便是以六折的价格在中大附近的文津阁书店淘来的,崭新的一册书,四元左右。喜欢其中的几篇文章,譬如《怎么写——夜记之一》、《在钟楼上——夜记之二》,文字大抵带着抒情的气息,... (展开)

马大哈 2024-04-20 16:07:3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随笔

- [ ]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 [ ] 于是各各以意为之。看见作品上多讲自己,便称之为表现主义;... (展开)

> 更多书评 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