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科学 常识 (original) (raw)

哲学 科学 常识

哲学 科学 常识

作者:陈嘉映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07-2
页数: 250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6023030

豆瓣评分

5星

52.5%
4星

36.0%
3星

9.8%
2星

1.4%
1星

0.2%

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先生,是当代中国 治学最塌实的学者之一,更可贵的是,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哲学观念。这本书的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先粗略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作者语言朴素,但识力惊人。哲学初学者细读此书,必有大收获。

哲学 科学 常识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陈嘉映教授,男,1952年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学,90年以《论名称》一文获博士学位,其后赴欧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回国,重返北大任教,后调往华东师大哲学系。主要译著有《存在与时间》,《哲学中的语言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教程》等。

目录 · · · · · ·

导论
科学认识
建构主义
哲学-科学
本书章节
上篇
· · · · · · (更多)

导论
科学认识
建构主义
哲学-科学
本书章节
上篇
第一章 理性与哲学
感应思维
觉醒的心智
理知时代
理性与理论
哲学-科学之为真求的理论
第二章 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
希腊哲学的文化背景
亚晨士多德的天学
托勒密体系
从罗马到文艺复兴
哥白尼革命
围绕哥白尼
理论的整体性
第三章 近代科学的兴起
下篇
第四章 经验与实验
第五章 科学与概念
概念与语词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运动
力、加速度、质量
万有引力与可理解性
数学取向
第六章 数学化
数与实在
数运与数学
科学的数学化
为什么是数学
第七章 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
自然哲学
自然与必然
实证与操作
预测与假说
一般的实在问题
物理学的实在问题
第八章 常识、哲学、科学
哲学的终结?
常识和理论
思辨体系与语言转向
哲学何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哲学 科学 常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99元

19.99元

19.99元

19.99元

21.00元

喜欢读"哲学 科学 常识"的人也喜欢 · · · · · ·

这本书买不到实体版,断断续续在Kindle上看的(跨度长达1年多…)。最近终于看完,觉得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尤其在哲学与科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关系上讲得非常清晰而有深刻的洞见。【我会把本书列在反思政教育洗脑必读书之列】我还是很想拥有此书的实体版,再看一遍。向大家严重推荐!

还能说什么呢,陈嘉映渊博的学识、透彻的说理和平易的表达,像一剂药一样,让我读得兴奋、快慰、赞叹。很多之前我想不明白的东西,都在他这里被说通了。尤其他谈到,现代科学本身就走向了反日常经验的方向,这对我理解哲学概念上的“经验主义”帮助太大了。此书不再版,天理难容。

之前读了一半,这几天又重头开始完整的读完了。虽然陈嘉映用的是比较轻松的表述方式,还常常穿插些很生动的例子,像在课堂上讲述一样,但这不是一本无门槛的“科普”,中间部分节奏还是有些快的,如果完全不了解西方哲学,很容易跟不上。但有一定基础去看会很有启发,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很中肯,对科学在思想领域的边界也做了比较好的澄清。 不过有些部分内容明显有重复,好奇是陈原稿的问题还是编辑的问题,最近这书出了新... 之前读了一半,这几天又重头开始完整的读完了。虽然陈嘉映用的是比较轻松的表述方式,还常常穿插些很生动的例子,像在课堂上讲述一样,但这不是一本无门槛的“科普”,中间部分节奏还是有些快的,如果完全不了解西方哲学,很容易跟不上。但有一定基础去看会很有启发,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很中肯,对科学在思想领域的边界也做了比较好的澄清。 不过有些部分内容明显有重复,好奇是陈原稿的问题还是编辑的问题,最近这书出了新版,不知道有没有把重复的地方删掉。 (展开)

我要写书评

哲学 科学 常识的书评 · · · · · ·( 全部 127 条 )

NADPH 2018-04-12 18:15:31 中信出版社2018版

哲学家的文献·数学崇拜·自嘲

文献 陈先生这个书挺出名的,是国内较好的一本普及科学哲学的书。想想现在一些比较水的硕博的论文,没看几本书就敷衍出洋洋洒洒十几万大字,可谓单薄得很。而陈先生这个书面向通俗,但是他为这个书打的"童子功"却比那些硕博论文扎实太多了。不过叙事太宏大总会导致细节部分不舒... (展开)

Mr.Beginner 2011-04-14 08:57:45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

谈哲学,我想先谈一下中国教育。在近代的中国教育体系里,重理轻文显而易见,包括现在也是,理工科的数量远大于文科生数量。其实这也是苏联模式的一个缩影,一个萝卜一个坑式的人才培养。姑且不论这种人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利与弊,起码回顾自己接受的教育历程,缺少哲学这门课... (展开)

Bolin 2018-05-01 19:29:21 中信出版社2018版

科学时代的“哲学常识”(私人笔记)

遵师命来读。 此前也听国盛老师提过,这几乎成为科学史专业学生的入门书(这当然是美言,论科学史的入门他的《什么是科学》也许更合适,而本书更关心科学“哲学”)。这话并非不当,整本书确实涉及到了相当大篇幅的科学史内容。但和《什么是科学》比起来,它更像是一本基于科学... (展开)

Face-Free 2010-03-30 16:21:12

海德格尔的乡愁+维特根斯坦的结论

踏踏实实、不带装腔作势的为学态度在国内哲学学者之中已日渐稀罕,陈嘉映在这方面堪称楷模,本书便是一个极好的范本。 在穷尽了逻辑和经验证据之后,哲学的终极论争总会回归凝结到态度/意见之争,哲学-科学之予我们这个民族终究是舶来品,于是对于大部分文科出身的国内哲学学... (展开)

芝麻 2022-03-05 15:14:01 中信出版社2018版

简要梳理

一直觉得陈嘉映老师想表明当今哲学应该放低姿态。他曾经说过:“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又或者陈老师在《走出唯一真理观》里写过应该取消哲学本科,只开设研究生课程等等。 《哲学科学常识》这本书里,陈老师引经据典,从古... (展开)

Benjamin 2007-11-23 21:46:26

流畅的哲学

个人认为,只有极高水平的人才能写出这样貌似“通俗易懂”的书。因为,只有把西方生硬的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转化为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才能这样流淌地写出来。对比国内研究哲学的同仁们,写着别人弄不懂自己恐怕也弄不懂的欧化文章,陈嘉映的工作实在值得赞扬。 (展开)

Wenqian Li 2011-10-04 19:11:45

科学的外衣

李文倩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那里,哲学是一种治疗。治疗的对象,当然是疾病。具体点说,是思想的疾病,是错误的思维方式。思维与语词相连。因此,错误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语词的误用。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家是那样一些人,他们先行穿过语词的荆棘丛,在危险的地方做上标记,警... (展开)

理一分殊 2021-07-20 13:27:27

fymo 2018-05-06 15:55:31 中信出版社2018版

漫谈陈嘉映

陈嘉映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质朴、真诚。在读他的书之前,我先看过了几期许知远采访他的节目。那时陈嘉映留着平头,方而圆的面部有些斑点和隐约的起皱。他结实的身子刚好撑起格子短袖,无言时让人觉得很威严。他手指夹着的香烟兀自冒着,略带沙哑的嗓音随着细瘦的烟雾而来。他... (展开)

> 更多书评 1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