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恐慌下の中国 -市場・国家・世界経済- (original) (raw)
大恐慌下の中国 -市場・国家・世界経済-
作者:城山 智子
出版社: 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出版年: 2011-3-7
页数: 358
定价: JPY 6090
装帧: 単行本
ISBN: 9784815806620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城山智子(SHIROYAMA, Tomoko)日本东京大学学士、硕士,199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部助教授,一桥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助教授、准教授、教授,现为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专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的货币、金融和企业,兼及18世纪以来的亚洲经济史。其博士论文为《萧条下的中国:1931—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的地区经济》(哈佛大学, 1999); 最新研究成果为“负债中的公司:1895-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纺织业财务安排之研究”。正在共同主持日本多所大学合作大型研究课题“帝国与网络:亚洲地区经济秩序”。
译者之一简介:
孟凡礼,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主要译著有:《论自由》([英]约翰·穆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上海三联书店2...
作者简介:
城山智子(SHIROYAMA, Tomoko)日本东京大学学士、硕士,199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部助教授,一桥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助教授、准教授、教授,现为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专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的货币、金融和企业,兼及18世纪以来的亚洲经济史。其博士论文为《萧条下的中国:1931—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的地区经济》(哈佛大学, 1999); 最新研究成果为“负债中的公司:1895-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纺织业财务安排之研究”。正在共同主持日本多所大学合作大型研究课题“帝国与网络:亚洲地区经济秩序”。
译者之一简介:
孟凡礼,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主要译著有:《论自由》([英]约翰·穆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版)、《教授们怎么想:在神秘的学术评判体系内》([美]米歇尔·拉蒙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合译)等。
原文摘录 · · · · · ·
- 从1929年年底的大萧条开始,中国也遭受了由国际银价变化导致的大幅度汇率波动。为了消除这些波动的负面影响而不得不脱离银本位。 南京方面主要是想通过它与东亚三强(即美、英、日)的经济外交获得外币储备,来支持新的货币体系。随着金本位在1931年结束,国际货币体系分解为若干集团。其中,英国政府是想通过它对中国的支持增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并且它也希望日本参与贷款将会缓解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事实最终证明英国的愿望难以达到。 在美国政府内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对华政策。在中国进行币制改革期间,美国国务院最初不情愿支持,但后来在财政部的推动下,美国答应从华购买白银,这对中国增加外币储备是一项非常关键之举。南京方面非常清楚这种外国竞争。而且,它还利用列强之间的冲突使自己在政治和经济上远离列强中的任何一方。最终,成功地避免了使法币跟任何通货集团挂钩,从而避免了列强之间的政治对抗,也使中国经济保持了向世界经济的开放。 从银本位变为1935年11月的管理汇兑制,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转变。在银本位下,货币的国内信用依赖其与白银的可兑换性。中国暴露于世界银价的起伏波动之下,但是政府对货币事务的干预却是相对较轻的。在新的货币制度下,政府对货币供应的管理变得非常重要。但是存在政府利用这一新的货币系统来填补财政赤字的危险。在这一点上,南京从与外国政府的谈判以及从1934年和1935年资本外逃的痛苦经验中学到的是,始终关注国内外政府管理货币和银行问题的能力。因为意识到中国经济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南京发现必须通过保持法币的可兑换性和稳定汇率培育民众对新通货的信心。脱离银本位后,汇率就稳定下来,这促成了1935年后中国经济的复苏;贸易随之复苏,外国投资也开始恢复。新的货币政策非常成功,但是也使财政失去了弹性。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和货币的可兑换,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克制发行过多的货币或限制预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应对危机:1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 172
大恐慌下の中国 -市場・国家・世界経済-的书评 · · · · · ·( 全部 25 条 )
路十九 2022-03-14 19:03:55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版
30年代的中国,也经历了危机
回看19世纪30年代,我们想到的是战争,是民国,是国破家亡、人才却辈出。 那一段历史,太过厚重,在教科书上字字泣血,在记忆里时时警醒。 但似乎很少有专门讲解中国货币从银子到纸币的替代完成,讲解中国丝织产业畅销国外到农村破产,工业化进程被打断这一方面的内容。 《大萧... (展开)
豪华七对11 2022-02-28 21:55:02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版
凋敝与重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发生崩盘。这一天在日后为众多经济学研究者认定是“大萧条”时代的开始,也是股市“黑色星期四”这一专有名词的由来。在此之前,华尔街业已繁荣了7年有余。一战结束之后,社会凋敝,百业衰落,市场上的热钱找不到可供迅速投资的渠道,便一股脑的冲进... (展开)
Cooltree 2011-07-27 13:00:00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版
近代史上的货币改革
拓宽历史的界限一直是历史学家赋予历史著作公共性的重要主旨,特别是当整个世界依旧处于危机动荡与变革之际时,历史著作“鉴往知今”的意义也更显得有价值。当国人依旧在热衷讨论近三十年以来所谓“中国模式”优与劣的纷争困扰时,历史学家则已然分析二十世纪之与中国历... (展开)
maqqie 2022-03-17 18🔞00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版
中国与世界的闭与融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是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城山智子的研究成果报告。智子在学术方面专攻中国经济方向,特别是近代中国的货币、金融和企业。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业、缫丝业在大萧条中的表现演示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大... (展开)
> 更多书评 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