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之間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客體關係理論最佳入門捷徑 初學者必讀
溫斯頓.邱吉爾曾說:「美利堅合眾國與大不列顛,是被同一個語言分割的兩個偉大民主政體。」這個巴別塔式的譬喻,清楚點明了從佛洛伊德以降,精神分析學界兩大主流,即強調驅力的美國自我心理學,以及英國的客體關係理論,兩者之間的異同和論辯。
本書作者試圖整合兩方的觀點,以簡明且精確的語言,向讀者說明何謂客體關係理論。
全書分五大部,首先介紹何謂自體、客體,以及自我的形成;第二部詳論人類心智發展四大階段,以及各種心理機轉;第三部試圖以客體關係概念來探討自閉症、精神分裂症、躁症、邊緣性人格、自戀性人格、精神官能症等常見精神疾患;第四部細述客體關係理論的臨床治療技巧、觀念與態度;最後以宏觀角度,探討了將客體關係應用在文學、宗教、哲學等文化場域的可能性,以及對其他心理治療學派的影響。
客體關係對於自體發展至關重要。漢默頓遊走在寇哈...
客體關係理論最佳入門捷徑 初學者必讀
溫斯頓.邱吉爾曾說:「美利堅合眾國與大不列顛,是被同一個語言分割的兩個偉大民主政體。」這個巴別塔式的譬喻,清楚點明了從佛洛伊德以降,精神分析學界兩大主流,即強調驅力的美國自我心理學,以及英國的客體關係理論,兩者之間的異同和論辯。
本書作者試圖整合兩方的觀點,以簡明且精確的語言,向讀者說明何謂客體關係理論。
全書分五大部,首先介紹何謂自體、客體,以及自我的形成;第二部詳論人類心智發展四大階段,以及各種心理機轉;第三部試圖以客體關係概念來探討自閉症、精神分裂症、躁症、邊緣性人格、自戀性人格、精神官能症等常見精神疾患;第四部細述客體關係理論的臨床治療技巧、觀念與態度;最後以宏觀角度,探討了將客體關係應用在文學、宗教、哲學等文化場域的可能性,以及對其他心理治療學派的影響。
客體關係對於自體發展至關重要。漢默頓遊走在寇哈特、克萊恩、溫尼考特、克恩伯格以及雅可布森等大師的理論之間,佐以大量臨床實務案例,使讀者能清楚理解各家論點,並將之融會貫通應用於治療之中。本書不但適合初學者閱讀,也很適合資深心理治療從業人員作為輔助參考。
作者简介 · · · · · ·
格雷戈里.漢默頓(N. Gregory Hamilton, M.D.)
美籍精神科醫師,大學時代主修文學及寫作,後入醫學院就讀,在梅寧哲醫院接受完整的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並服務多年後,返回故鄉奧瑞岡州。在原著出版時,是奧瑞岡州波特蘭市奧瑞岡健康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精神科副教授,也是美國精神醫學會研究員、奧瑞岡精神分析基金會理事會成員。目前在波特蘭市執業,而且相當投入並享受心理治療的診療工作。
漢默頓醫師長於著述,屢獲大獎,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全美知名報章雜誌上。他並多次受邀出現於CBS、ABC、FoxNews等電視新聞頻道以及廣播節目中。其專屬網站為www.ngregoryhamilton.com/(在這網站,可以看到作者及其診所簡介、著作,以及本書前次翻譯版...
格雷戈里.漢默頓(N. Gregory Hamilton, M.D.)
美籍精神科醫師,大學時代主修文學及寫作,後入醫學院就讀,在梅寧哲醫院接受完整的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並服務多年後,返回故鄉奧瑞岡州。在原著出版時,是奧瑞岡州波特蘭市奧瑞岡健康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精神科副教授,也是美國精神醫學會研究員、奧瑞岡精神分析基金會理事會成員。目前在波特蘭市執業,而且相當投入並享受心理治療的診療工作。
漢默頓醫師長於著述,屢獲大獎,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全美知名報章雜誌上。他並多次受邀出現於CBS、ABC、FoxNews等電視新聞頻道以及廣播節目中。其專屬網站為www.ngregoryhamilton.com/(在這網站,可以看到作者及其診所簡介、著作,以及本書前次翻譯版本封面。)
其他著作:
.《心理治療當中的自體與自我》
The Self and the Ego in Psychotherapy, 1996, Jason Aronson
.《來自內在的泉源:客體關係取向心理治療的新途徑》
From Inner Sources: New Directions in Object Relations Psychotherapy (Edited), 1992, Jason Aronson
目录 · · · · · ·
再版序 ∕ 楊添圍、周仁宇
原譯序 ∕ 楊添圍、周仁宇
前言及致謝
第一部自體、客體和自我
引言
第一章客體
· · · · · · (更多)
再版序 ∕ 楊添圍、周仁宇
原譯序 ∕ 楊添圍、周仁宇
前言及致謝
第一部自體、客體和自我
引言
第一章客體
第二章自體
第三章自體—客體
第四章自我
第二部建立客體關係
引言
第五章分離與個體化
第六章心理機轉
第三部客體關係系譜學
引言
第七章自閉症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
第九章躁症
第十章邊緣性人格疾患
第十一章 自戀性人格疾患
第十二章 精神官能性以及正常的人格
第四部治療
引言
第十三章 技巧中的治療關係
第十四章 在治療關係中的技巧
第十五章 反移情
第十六章 團體、系統與平行對應過程
第五部廣泛議題
引言
第十七章 民俗、神話和自體的轉化
第十八章 現實就是關係
第十九章 客體關係理論的發展
【附錄一】參考書目
【附錄二】英文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来自一个未分化的状态... 在父母的关系里逐渐认识自己... 我们必须从照顾者的爱和养育里去取得勇气,因为孤单和渺小是那么地令人害怕。 一直要等到后来拥有了足够的关怀后,我们才变得够强、够有自信来接受属于我们自己的软弱和渴望,并且能够去照顾别人。 我们接受各种关系的各个面向,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也会把自己的各个面向和过去累计的内在关系归因到外在人事物。 有些人会对遇到的每一个人,重演过去习得的内在关系,而不管别人的意向如何。另外有一些人则是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无法和别人发生任何关系也无法照顾别人;他们就这样被关在在家的内在经验里。也有许多人是那么容易受影响,不论遇到谁,都习染到人家的个体特质,就像变色龙一样。他们从来没有办法能建立一个稳定的认同或稳定的自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二战后,科学家对战争中洗脑过程里使用隔离的效果很感兴趣。这些科学家在三十年间做了数以千计的实验。后来建立了精巧的感觉剥夺隔离室,自愿者被浸泡在隔离墙内的温水中,头上罩着头盔以维持呼吸,厚厚的混凝土和软木隔除了一切声音。 与外在世界隔离下,这些自愿者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变化。他们失去了组织思考和专注的能力,心中出现逼真的想象和身体的错觉,有些人甚至出现幻觉,大多数自愿者变得易受暗示,他们的认同感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也不再那么确定。 (查看原文)
无非 3赞
2013-08-09 18:28:20
—— 引自第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我之間"的人也喜欢 · · · · · ·
杲朹 2024-01-09 08:19:24 福建
1 有用
是我看过的客体关系理论挺通俗的一本了。 一段人际关系本身不足以改变持续已久的思考、感觉与行为模式。当一个当事人进入心理治疗时,善意、鼓励、建议甚或谩骂与压迫并没有帮助,至少是不够的。
人我之間的书评 · · · · · ·( 全部 2 条 )
夏休 2019-03-16 22:17:13
客体关系理论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夏休 这本书的繁体版翻译实在拗口,白话能讲明白的事情非用奇怪的书面语。(吐槽完毕) 一 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简单说来就是探讨“我/自体”和外在世界关系的理论。但是在精神分析的框架里,我觉得人的动因被矮化成了“寻求客体 ”的基本驱力——本能... (展开)
Bach 2020-12-27 22:20:47
2020年度复盘之关系篇——《人我之间》读后感
自体Self与客体Object关系,是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的重要议题。人的幸福快乐,与自体、客体关系密切相关。正如阿德勒所说,“一切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的烦恼”。在读了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著作《人我之间》后,想结合自身经历,做一个实践复盘,剖析一下三年来在自体-客体关系方面... (展开)
> 更多书评 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