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日本文明简史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日本研究巨擘经典力作

全方位展现自天照大神至当代日本文明的斑斓形态

带您轻松畅游日本、逍遥横穿古今

————————————————————————

奈良时代的贵族为何觉得平民古怪、不可理喻?

禅宗僧徒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他们是日本的“少林派”吗?

为什么“能戏”在日本备受欢迎?

日本历史上的女性社会地位如何?

中日关系在未来将如何发展?

日本没有核武器,在周边核大国的包围中她将如何生存?

————————————————————————

这是一本自天照大神至当代日本文明最真实、最简洁的生动绘本。全书既有史可依,又生动有趣,不仅刻画了四十七浪人为救主不惜剖腹自杀的真性情,也严谨有力地论述现代日本的兴起。不论是日本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抑或对日本民族充满好奇的众民,都可以在这本“简约”而不“简单”的小书里寻求到想要的答案。

——————...

(展开全部)

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日本研究巨擘经典力作

全方位展现自天照大神至当代日本文明的斑斓形态

带您轻松畅游日本、逍遥横穿古今

————————————————————————

奈良时代的贵族为何觉得平民古怪、不可理喻?

禅宗僧徒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他们是日本的“少林派”吗?

为什么“能戏”在日本备受欢迎?

日本历史上的女性社会地位如何?

中日关系在未来将如何发展?

日本没有核武器,在周边核大国的包围中她将如何生存?

————————————————————————

这是一本自天照大神至当代日本文明最真实、最简洁的生动绘本。全书既有史可依,又生动有趣,不仅刻画了四十七浪人为救主不惜剖腹自杀的真性情,也严谨有力地论述现代日本的兴起。不论是日本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抑或对日本民族充满好奇的众民,都可以在这本“简约”而不“简单”的小书里寻求到想要的答案。

————————————————————————

日本孤悬太平洋西岸,与中国一衣带水,其文明程度虽不及中华文明深厚,但亦独具特色。国人眼中的日本通常分列两个极端,褒扬者捧赞该民族善于借鉴,贬抑者不满这一民族既崇美又嗜杀。日本文明的“庐山真面目”究竟是什么?

哈佛日本史权威学者克雷格教授从原始文献,古典文学,军记物语,建筑、艺术、宗教史话中提炼日本文明的不同面貌:书中有四十七浪人为救主不惜剖腹的真性情,有贵族嘲笑房子被烧毁的老翁的傲娇姿态,更有从日本一窥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意趣。作者以散见的史料记载为珠,以独特的史家见解为带,引领我们探寻隐藏在“怪异”的日本民族背后,基于传统行为习惯和价值理念形成的文化基因。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伯特·克雷格(Albert M.Craig),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赖肖尔日本研究所主席,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1949年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哲学系,195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荣获古根海姆奖学金、富布莱特奖学金,先后前往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访学,1988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旭日章。代表著作:《明治维新时期的长州》(1961)、《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1989,与费正清、赖肖尔合著)、《世界文明的遗产》(2000)《中国文明的遗产》(2001)、《日本文明的遗产》(2002)、《文明与启蒙:福泽渝吉早期思想探析》(2009)等。

李虎,青年翻译家,北京大学硕士,现就职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洋科学、生物多样性和科学史的翻译工作。译著《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进化的证据》、《众病之王:癌症传》、《物种源始》(第1版)、《忧天:全球...

(展开全部)

阿尔伯特·克雷格(Albert M.Craig),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赖肖尔日本研究所主席,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1949年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哲学系,195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荣获古根海姆奖学金、富布莱特奖学金,先后前往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访学,1988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旭日章。代表著作:《明治维新时期的长州》(1961)、《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1989,与费正清、赖肖尔合著)、《世界文明的遗产》(2000)《中国文明的遗产》(2001)、《日本文明的遗产》(2002)、《文明与启蒙:福泽渝吉早期思想探析》(2009)等。

李虎,青年翻译家,北京大学硕士,现就职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洋科学、生物多样性和科学史的翻译工作。译著《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进化的证据》、《众病之王:癌症传》、《物种源始》(第1版)、《忧天:全球变暖探索史 》(修订扩充版)、《进化论传奇:一个理论的传记》等。

目录 · · · · · ·

致中国读者
前 言
第一章 日本历史:从起源到 12 世纪
第二章 中世纪日本:从 12 世纪到 16 世纪
第三章 德川时代
第四章 现代日本,1853—1945
· · · · · · (更多)

致中国读者
前 言
第一章 日本历史:从起源到 12 世纪
第二章 中世纪日本:从 12 世纪到 16 世纪
第三章 德川时代
第四章 现代日本,1853—1945
第五章 当代日本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哈佛日本文明简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36.00元

11.99元

27.00元

11.99元

喜欢读"哈佛日本文明简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只是个纲要,确实小册子很简洁,亮点觉得不多,当然这种书出版只是为了加强国人对于日本的认识,不可能做出太多学术引导上的贡献。对于近现代的着墨过多了,也有当今东北亚局势之下的应景而作之嫌。总体感觉内容上新颖的亮点基本没有,有些不如同属后浪出版的那本《日本小史》

我要写书评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的书评 · · · · · ·( 全部 11 条 )

红皇后 2013-12-24 08:53:06

看到别人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日本的邻居,了解他的历史对我们来说确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票选与中国关系最密切,影响最久远,而又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非常大影响的邻居,我想非日本与朝鲜莫属。 日本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从开国以来就深受中国影响,甚至文字也是从汉字演变而成,但是就是这样一个... (展开)

李中堂 2014-02-22 13:46:01

历史的留影

这是一本薄薄的关于日本历史的教科书。 日本,给中国人留下各种复杂感情的国家,它所走过历史路径,被一 张张的留影,再次带到我们面前。这次的摄影师是,阿尔伯特克雷格,和费正清、傅高义相熟的西洋日本通。观察的视野不同、感情沉积不同、经历发展的道路不同... (展开)

#暗蓝# 2013-12-22 17:40:51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被简化的时光

有幸拜读了阿尔伯特•克雷格的《哈佛日本文明简史》,书很薄,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读完。作者是哈佛燕京学社社长。燕京学社始终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美文化交流的典范。而从这部作品,作者在日本文化方面深厚的底蕴也表露无遗。 本书从上古时期写起,而作为修订版... (展开)

后浪 2013-12-02 10:20:57

致中国读者

人类文明首先出现在古代的中东地区、印度和中国。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希腊哲学诞生于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印度教和佛教兴起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周朝的儒家文化和“百家争鸣”活跃在黄河流域。 世界其他地区通过和这些轴心文明接触实现了文明开化。罗马吸收了希腊文... (展开)

奥德赛的暗流 2013-12-15 09:54:54

过硬的研究纲领

以17万五千字的薄薄一本而言,这本书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西方史学研究的优点在于其基本框架非常清晰、有力、可靠,对导致社会变迁的关键性因素已经具有一种系统性的把握。正因为有这种可靠的系统框架,所以只要是一个及格的近现代西方史学家,其研究水平就不可能太低。 从一... (展开)

后浪 2013-12-02 11:21:14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前言

日本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巨大转变,每一次转变都因与更加先进的文明碰撞而引发。 第一次转变,是从一个已经延续数千年的狩猎采集社会,向一个制造金属工具、由村民和地方贵族构成的农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大约开始于公元前300年,当时,东北亚的民族穿过朝鲜半岛,来到日本,带来... (展开)

余昆 2014-10-20 15:53:42

简单明了的日本历史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 是我们看到的最薄的日本历史的专著。 日本孤悬太平洋西岸,与中国一衣带水,其文明程度虽不及中华文明深厚,但亦独具特色。国人眼中的日本通常分列两个极端,褒扬者捧赞该民族善于借鉴,贬抑者不满这一民族既崇美又嗜杀。日本文明的"庐山真面... (展开)

步容 2022-07-22 16:22:48 未知出版社2020版

日读克雷格《哈佛日本极简史》

你一定认识这样的人,他聪明上进,有时为了目的用尽手段,极端起来连自己都害怕。他不喜欢哲学那些深邃的思想,但对数理化兴趣十足。他身材矮小但韧劲十足,被欺负时总是倔强的昂着脑袋,得意时手舞足蹈的像个猴子。 就是那个被称作猴子的丰臣秀吉,是我脑海里对日本的第一印象... (展开)

赵牛牛 2019-02-11 18:45:54

做一名武士意味着什么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这是我看的第二本日本简史,是一位精通日语的美国专家写的。超正统:关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变迁,使用大量数据和图表,为准确性而牺牲了一部分趣味性。好在作者充分发挥语言优势,信手引用小说、诗词和书信等材料,为我们呈现诸如“在...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