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 编辑推荐:
· 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
◆ 内容简介:
自从1991年在美国第一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 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第一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
◆ 编辑推荐:
· 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
◆ 内容简介:
自从1991年在美国第一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 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第一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本书原名《故道白云》,为了使更多读者能够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们在再版时使用了更加简单和直白的名字:《佛陀传》。
作者简介 · · · · · ·
一行禅师
当今世上最有影响力的禅宗僧人,被誉为当世第一大德。
1926年生于越南,16岁出家。
1960年代,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支持,赴美国学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法。一生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196 7年,一行禅师被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护照,拒绝让他回到越南,一行禅师流亡到法国。
1982年,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近30年来,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许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其著作也已被翻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行禅师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作家,本书是他最受推崇的代表作。
目录 · · · · · ·
作者序 佛教在人间 / I
译者序 你可与佛陀近距离接触 / III
◆上 篇
1. 牧童跟随佛陀,踏上修行之路 / 3
2. 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 10
3. 当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 16
· · · · · · (更多)
作者序 佛教在人间 / I
译者序 你可与佛陀近距离接触 / III
◆上 篇
1. 牧童跟随佛陀,踏上修行之路 / 3
2. 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 10
3. 当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 16
4. 受伤的天鹅 / 21
5. 饿晕后,佛陀放弃了苦行 / 27
6. 当年佛陀出生时…… / 31
7. 少年时的佛陀 / 37
8. 遇见未来的妻子——耶输陀罗 / 42
9. 佛陀结婚了 / 46
10. 生、老、病、死,一生都要面对 / 50
11. 佛陀有了自己的儿子 / 54
12. 为了寻找大道,只能不告而别 / 58
13. 开始独自修行 / 62
14. 生命无常,疾病、死亡总让人措手不及、追悔莫及 / 69
15. 放弃苦修,放弃避世,回归自己 / 72
16. 那一晚,耶输陀罗睡着了吗? / 79
17. 佛陀彻底开悟了 / 82
18. 苦痛消失了,一切都不同了 / 85
19. 对橘子的专注,是一种修行 / 89
20. 你和我,或许曾存在于一个生命体之中 / 95
21.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法门 / 99
22. 初转法轮 / 103
23. 痛苦,是因为在用错误的方式生活 / 107
24.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 112
25. 回归当下这一刻,你才会觉醒 / 115
26. 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 / 117
27. 世法燃烧 / 122
28. 佛陀僧团 / 126
29. 十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 / 129
◆中 篇
30.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135
31. 我会在春天回去 / 142
32. 谣言,迟早会自动止息 / 148
33. 唯一不会褪灭的美,是慈悲与解脱 / 151
34. 重聚:佛陀回家了 / 155
35. 佛陀说教四圣谛:苦、集、灭、道 / 160
36. 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 164
37. “我的家庭是众生,我的家乡是大地,我的身份是僧人。” / 168
38. 不同的阶级,皆可加入僧团 / 173
39. “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 / 178
40. 以黄金铺满地 / 181
41. 爱里生苦 / 184
42. 慈悲之爱,是没有执著与分别心 / 187
43. 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 192
44. 父王安详离世 / 197
45. 女子也可受戒出家 / 202
46. 僧团分裂了 / 205
47. 导致平和、喜悦和解脱,才是正法 / 210
48. 制定七灭诤,调停内部纠纷 / 215
49. 向大地学习,向水学习 / 216
50. 因为僧众们不停地犯错,才有了戒律 / 223
51. 放开心怀,保护所有众生 / 227
52. 功德田 / 234
53. 终止内心的暴力 / 240
54. 佛陀遭到诬陷 / 247
55. 每个人都有觉醒的潜能 / 250
◆下 篇
56. 观呼吸 / 259
57. 木筏不是彼岸 / 265
58. 一把珍贵的泥土 / 271
59. 听到讥讽、批评,不愤怒;听到称赞、欣赏,不享受 / 275
60. 一个人牵挂越多,痛苦就越多 / 278
61. 狮子吼 / 282
62. 舍利弗之吼 / 286
63. 过着虚伪的生活,是由内而外的腐烂 / 291
64. 生死轮转,不要害怕 / 295
65. 空的碗里,满是空气 / 300
66. 生、老、病、死,犹如四座山 / 307
67. 佛法如大海 / 311
68. 三法印,三解脱门 / 314
69. 佛陀死后会到哪里去? / 318
70. 超越这世间的生死 / 322
71. 僧团彻底分裂了…… / 331
72. 默默反抗 / 336
73. 有人要暗杀佛陀 / 341
74. 三百多名离开的比丘,又回来了 / 345
75.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自在与自由 / 351
76. 佛陀也会变老 / 357
77. 生死如幻象,不要停下脚步 / 366
78. 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人可以超越佛陀的智慧 / 370
79. 别再依赖他人和他物 / 377
80. 佛陀入灭 / 383
81. 故道白云——佛陀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的脚下 / 38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向大地学习吧。不论我们把清香的花朵、香水或鲜乳汁撒在地上,又或将秽臭的粪便、尿、血、黏液、涎沫等丢弃在地上,大地都一概领受,无牵无惧。因此,当遐想冒起的时候,不要被它所缠缚或奴役。 向水学习吧。当我们用水清洗污垢,水一点也不会悲伤或觉羞辱。向火学习吧,火会毫不分别地烧毁一切。它并不会介意烧的东西是否洁净。向空气学习吧,空气运载着所有的气味,不论它是香是臭。 修习慈爱以降伏嗔怒。慈爱是无条件地给人欢乐的心量。修习悲心以降伏残忍。悲心是不求回报地替人脱苦的能耐。修习欢喜心以降伏怨恨。这是替人家的成功和幸福而高兴产生的喜悦。修习能舍心以降伏偏执。舍心是对一切事物平等开怀的看待。这是,因为那是。那是,因为这是。自我和其他没有分别。不要排斥一样而又去追求另一样。 慈、悲、喜、舍都是深奥美妙的心境。称它们为四无量心。如你修习它们,你一定会成为他人清新的生命力和快乐的源泉。 定思无常以能破除我执的妄见。静思色身的生、住、异、灭,以把自己从欲念中解脱出来。时常观察你的呼吸,专注于呼吸会为你带来无限的喜悦。 吸的时候,你要察觉到你在吸入气息。呼的时候,你要察觉到你在呼出气息。在这些练习呼吸的时候,集中你的心念在你的气息上。这样,胡思乱想便会终止,而使你的心投入专注之中。当你察觉你的呼吸,你便会专注。在专注中,你便不会散乱。就在一呼一吸之间,你便证得醒觉。这种醒觉,就是潜藏在每一个众生之内的佛性。 吸入的气息短,你便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短气息。呼出气息长,你便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长的气息。你要全面地察觉每一口气息。专注地观息可以帮助你得定。有了禅定,你便可以洞察你身体、感受、心和心物的真性。这又称为净身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7页 - 一個修習專念的人可以從橘子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個留心察覺的人可以看到那棵橘樹、春天時橘樹的花朵,和滋養橘子的陽光和雨水。細看之下,我們可以看到一萬樣導致橘子產生的東西。看著橘子,一個修習專注的人能看到宇宙間的奧妙和萬事萬物的相互關係。……我所找到的道路就是要把每一個小時都活在專注覺察之中,信念永遠只投入目前這一刻。與此相反的做法,就是活得大意糊塗。如果是這樣活著,我們其實不知道自己是活著的。我們沒有全面去經驗生命,因為我們的身和心都沒有投入此時此處。 93 生活得專注留心是要活在當下的一刻。你需要知道自己的身心有什麼在發生著,又要同時覺察到自己環境中所發生的一切。你應該直接與生活接觸。如果你繼續這樣生活下去,你對你自己和你的環境都會很了解明白。了解與明白會引致容忍和愛心產生。當每個人都了解別人時,所有的人便都會互相包容,互相愛護。那時候,這個世界就再不會有那麼多痛苦了。 (查看原文)
觉梵花 3赞
2015-07-25 20:12:37
—— 引自第9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共164册), 这套丛书还有 《曾国藩(全三册)》《华杉讲透《资治通鉴》6》《人类文明史》《和珅:帝王心腹》《古登堡》 等 。
喜欢读"佛陀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4.99元
32.00元
21.59元
26.99元
49.80元
喜欢读"佛陀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撒呓挣 2017-10-07 20:06:09
19 有用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陀传的书评 · · · · · ·( 全部 169 条 )
兰若与晚虫 2007-09-18 13:03:59 线装书局2007版
故道白云
文:兰若与晚虫 整个夏天,我都在读这本书。 尽管网上有这本书的电子版本,但因为是网络阅读,我无法随时随地,屏息静气地来看,所以,那书的电子版本空挂了多年,与我仍然没有发生真实的联系。 直到这本书于今年6月再版。 书的封面很雅致。最早是在宁波的机场看见过。纸张、... (展开)
Heidi 2009-09-13 00:54:25 线装书局2007版
你是否在活着?是否活在当下?
何谓活在当下? 会有人不是活在当下吗? 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这个句子。 表面的意思当然是让人们“不沉溺过去”,“不浪费时间在空想未来”,今日思量,却发现,我们口中提到,眼中看到,耳朵里听到的这句话,背后却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诠释,也就印证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展开)
毛毛 2014-06-03 10:26:23
走过的路和看过的云总会再次相遇
手中这本沉甸甸的《佛陀传》,原名《故道白云》。讲述的是佛陀的生平,不似佛经般深奥,却也在将佛陀开悟之路娓娓道来的同时,将佛法的起源及其中奥义叙述得足够清楚。诸如我类,未曾接触过佛法之人,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因为对于佛学没有过研究,所以很怕自... (展开)
布谷 2012-03-31 00:22:12 线装书局2007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4. 受伤的天鹅 “无论他们相信与否,真理始终是真理。就算有百万人相信一个谎言,它终是个谎言。你们一定要有勇气依着真理而活。” 我说:“你听着吧,堂弟。只有那些互相爱护的人才一起共处,敌对的人是应该分开的。你想杀这只天鹅,所以你是它的敌人。它是不可... (展开)
Happy 2010-06-15 17:10:45 线装书局2007版
【抄书】专心的吃橘子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2=506 悉达多轻声的叫孩子们坐起来,说道:“你们都是十分聪明的孩子,肯定没有问题去明白和做到我想与你们分享的东西。我所发现的大道是很深奥的,不过任何愿意全心全意去学的人,都一定能够明白和跟着去做。 “你们平时... (展开)
丁卯 2014-03-21 18:03:51
因果报应,真实不虚
算是第一次完整地看完了新版《故道白云》——《佛陀传》。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行禅师的佛陀事迹描述,自始至终都没有说教的意思。那是一个平实、和蔼、亲切的佛陀,与普通人无异,禅坐于菩提树下,静思、冥想,于是得悟大道,心念慈悲,普度众生。 书本的角度是从... (展开)
Helen夏夏 2021-06-10 21:53:31
心生欢喜
我很喜欢这本书。 在看纸书之前,曾经在喜马拉雅听这本书。无论我身处何地,听书时总可以安抚我的情绪,让我平静下来,心生欢喜。 佛教历史悠久,经典浩如烟海,内容广博复杂,不易理解,加之种种因素,被误解甚多。 这本书平实易懂,娓娓讲述佛陀的生平故事和佛法的基本教理。... (展开)
跳舞的蝎子 2014-04-12 00:34:06
与佛陀相遇
这本《佛陀传》我看得很慢很专心,加之文字也多,因而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我想这也是作者一行禅师写作这本书的初衷——不必着急,慢慢读来,走近佛陀。 我们常常在寺庙中见到的那个高高在上,被众人膜拜的塑像,他原本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行禅师告诉我们,佛陀是个历史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