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哲学史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当今哲学大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作者通过其独特“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内涵,条分缕析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一册主要介绍古代中国思想及儒、道、墨、法、名等各家学说。第二册主要介绍汉代宇宙论中心之哲学思想、魏晋玄学与中国佛教哲学。第三册上下主要介绍唐末思想之趋势与宋明理学的发展,以及明末清初的哲学思想、乾嘉学风与戴震的思想。每一章节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
该书于20世纪80年代在港台出版,即以其对中国哲学的精深研究和新颖的诠释而广受好评。作者因而名重士林,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与唐君毅、牟宗三齐名,被誉为“香港人文三老”。该书亦被公认为是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在港台地区20多年来,版行不断,成为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必备书。
新编中国哲学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劳思光(1927—2012)湖南省长沙市人。本名荣玮,号韦斋,笔名思光。台湾“中研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1949年后任教于台、港等地,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哲学学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人,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和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及台湾华梵大学讲座教授。
先生学贯中西,著作极丰,无论文、史、哲学,乃至金石考证等方面,皆有论述。其中尤以1980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为探讨中国哲学史之巨著,成为港台文史哲科系学生的必备教材。其他著作包括《康德知识论要义》《历史之惩罚》《中国文化要义》《中国之路向》《思光少作集》《解咒与立法》《中国文化路向问题的新检讨》《思辨录》《思光诗选》等三十余种。...
劳思光(1927—2012)湖南省长沙市人。本名荣玮,号韦斋,笔名思光。台湾“中研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1949年后任教于台、港等地,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哲学学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人,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和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及台湾华梵大学讲座教授。
先生学贯中西,著作极丰,无论文、史、哲学,乃至金石考证等方面,皆有论述。其中尤以1980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为探讨中国哲学史之巨著,成为港台文史哲科系学生的必备教材。其他著作包括《康德知识论要义》《历史之惩罚》《中国文化要义》《中国之路向》《思光少作集》《解咒与立法》《中国文化路向问题的新检讨》《思辨录》《思光诗选》等三十余种。
目录 · · · · · ·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论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序言
第一节 已往成绩之探讨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第三节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
· · · · · · (更多)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论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序言
第一节 已往成绩之探讨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第三节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
第一章 论中国古文化传统之形成
第一节 略说古史资料及考证之设准
第二节 古中国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发展
(一)古民族之三集团
(二)殷民族略考
(三)结语
第三节 殷周民族之关系及其盛衰
(一)略论周民族之起源及发展
(二)殷周关系
(三)周初之政治形势
第四节 南北文化传统之形式及影响
(一)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二)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三)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
第二章 古代中国思想
第一节 有关原始观念之问题
第二节 古代中国思想之重要观念
(一)《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二)《易经》中之“宇宙秩序”观念
(三)《书经》中之政治思想
第三节 附论原始信仰
(一)人格天观念
(二)中国古代之“神鬼”观念
(三)“命”观念
第三章 孔孟与儒学
(上) 孔子与儒学之兴起
第一节 儒学之源流问题
第二节 孔子之生平及其学说
(一)孔子之生平
(二)孔子之学说
(三)孔子学派与孔子遗留之问题
(下)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第一节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第二节 孟子之学说
(一)心性论
(二)政治思想
(三)其他理论
第四章 道家学说
第一节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时代问题
第二节 老子与《道德经》中之思想
(一)老子其人
(二)《老子》其书
(三)《道德经》思想大要
第三节 庄子与《南华经》中之庄学
(一)庄子其人与其书
(二)庄子之思想
第五章 墨子与墨辩
第一节 墨子其人其书之时代
第二节 墨子之思想
(一)兼爱
(二)天志与权威精神
(三)尚同与国家论
(四)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
第三节 墨辩
(一)墨辩之时代
(二)《墨经》中所涉及逻辑问题与名家理论
(三)《墨经》中之逻辑理论
(四)《墨经》中所涉及知识问题
第六章 荀子与儒学之歧途
第七章 法家与秦之统一
第八章 名家与名学
后序
书目录要
【中国哲学史·第二卷】
导言:总论中国哲学之中期——附论汉唐文化
一、释“中期”之意义
二、本期中国哲学之演变历程
三、汉唐文化对士人心态之影响
第一章 汉代哲学
一、汉代哲学之外缘观察
二、汉代哲学之内在解析
三、汉儒之没落
四、道家思想之肢解
五、董仲舒与天人相应之观念
六、《礼记》之思想
七、《易传》之思想
八、《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结语
第二章 魏晋玄学
一、玄学之根源及分派
二、“才性”之说
三、“名理”之说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
一、总说
二、印度佛教教义述要
三、佛教在中国之流传及讲论
四、中国佛教之三宗
五、返归印度之佛教思想运动
后记
书目略录
【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上】
序论
第一章 唐末思想之趋势与新儒学之酝酿
第二章 宋明儒学总说
第三章 初期理论之代表人物
一、周敦颐
二、邵雍
三、张载
第四章 中期理论之建立及演变
一、程颢之学
二、程颐之学
三、程门弟子之分派
四、朱熹之综合系统
五、朱熹之论敌
第五章 后期理论之兴起及完成
一、陆九渊之学
二、王阳明之学
三、王门弟子之分派
四、后期理论总评
【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下】
第六章 明末清初之哲學問題(上)
一、阳明后学引出之哲学问题
二、东林学派之调和论
三、刘宗周之学说
第七章 明末清初之哲學思想(下)
一、黄宗羲
二、顾炎武
三、王夫之
四、颜李学派及其他
第八章 乾嘉學風與戴震之哲學思想
一、论乾嘉学风
二、戴震之哲学思想
后記
校后記
答友人書——論中國哲學研究之態度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中国最重要之民族,可分为三支;每一支中又有许多小族,故可称之为“集团”。此三者分别为“华夏”“东夷”及“苗蛮”。 华夏民族之活动地区,始自西北(今陕甘一带),而逐渐向今河南及山西境拓展;东夷民族之活动地区主要在渤海沿岸,今山东地区,扩及于淮水沿岸。至于江汉及其南方,则为苗蛮民族之地区。 华夏民族就其发源地说,可称为西方民族。此一民族在传说中以“少典”为最早,而以炎帝及黄帝为最重要之代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古民族之三集团 - 哲学史的主要任务原在于展示已往的哲学思想。这些作为阐述对象的思想,既都是已存在过的,则阐述这些思想的哲学史,自然基本上是要叙述事实。可是哲学史基本上虽是要告诉人“某时代某人如何说法,如何想法”,但它与一般记述史实的工作却又有不同处。第一,哲学史不但要叙述一个个哲学家的言论及思想,而且要看各家言论思想的关系,这就涉及哲学思想的发展问题。第二,由于哲学史要叙述那些哲学家的说法与想法,它就不能不通过一番整理工作,来掌握这些说法与想法的真实内容与意向,这就涉及对各家理论的解剖。无论是统观哲学思想之发展,或解剖一个个哲学家的理论,都需要对哲学问题本身的深切解悟,对哲学理论的明确掌握。这就不是纯粹史学工作者所能做的事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新编中国哲学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白衣 2017-03-24 10:43:51
12 有用
2018.12.30重读。叙述事实,但更注重用逻辑分析和考证的方法反溯理论的根本意向。整体以“主体性”为基准,为儒家总结一“价值自觉”,为道家总结一“情意我”,为佛教总结一“主体自由”。 每章总论与理论难题的部分都非常好。在具体介绍学人思想时,有些未形成系统,只剩一条条主张。第一卷最好。第二卷对汉代哲学否定态度甚明,未免于理论本身论述不精,佛教部分论述清楚。三卷上第二章理学总说极好,哲学性较强。其... 2018.12.30重读。叙述事实,但更注重用逻辑分析和考证的方法反溯理论的根本意向。整体以“主体性”为基准,为儒家总结一“价值自觉”,为道家总结一“情意我”,为佛教总结一“主体自由”。 每章总论与理论难题的部分都非常好。在具体介绍学人思想时,有些未形成系统,只剩一条条主张。第一卷最好。第二卷对汉代哲学否定态度甚明,未免于理论本身论述不精,佛教部分论述清楚。三卷上第二章理学总说极好,哲学性较强。其余部分未细看。三卷下也还行。 (展开)
新编中国哲学史的书评 · · · · · ·( 全部 19 条 )
理一分殊 2021-02-12 12:39:26
刘述先:纪念劳思光先生
勞先生剛過世,臺灣兩大報都在頭版登消息,也訪問一些人談勞先生的學術。但是,大家都還沒有把勞先生學術上的特點講出來,我就在這裡分為三點講講。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先說說我個人跟勞先生的關係。說來很有意思,我跟勞先生曾經是同班同學,那是我們同在臺大的時候。勞先生資... (展开)
业余人类 2011-11-25 21:09:47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读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读劳思光中国哲学史三卷本,有通透澄明之感,与大陆学者的哲学史著作大不相同。 受意识形态禁锢,小平中兴前的大陆哲学史著作,其目的只为建立党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统摄下的“崭新”哲学类学科,于古代哲人的原意既无理解之兴趣,更无温情之敬意,直以笔墨做刀枪肢... (展开)
陈明澈 2020-05-12 15:16:4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瑕瑜互现、颇有启发
第一卷的方法问题提纲挈领,写得极好。对于任一哲学家或哲学系统,系统地看,则可能忽略其歧出的观念,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时,哲学家的思路可能指向多个方向;研究观念之发生,则可能忽略其全体,(我意或囿于思想其诱因,而不足以见其之超拔);解析法可理解一观念,却无以综合... (展开)
Joy 2018-03-24 23:23:58
Andrewjrl 2024-02-29 23:03:2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中哲史研究的一大高峰
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个多学期才读完,之后再读一些内地学者的哲学史作品或者研究论著,不禁感觉到学者与学者之间的差距。或许这套《新编中国哲学史》代表了目前两岸三地中哲史作品的一个高峰,当然,这么说也是因为很多大家并没有留下系统的哲学史作品。 我读的是香港中文大学以及... (展开)
闻道 2019-07-09 20:42:44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个人独断色彩浓厚
在考证方面,劳老此著确实详实,但是在阐明哲学家思想时,带有个人评判的色彩,所以建议读者在看时,切不要随着这种批判性、断定性的观点所引领,注意他的论证思路和哲学表达即可。全书整体来看,分四卷,在体例分配上,有其独特之处,为何可成为哲学专业的经典,我想大概跟劳... (展开)
ghosewhen 2019-03-29 05:10:2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哲学史的写法
讲中国古典哲学的书,市场上有不少,若说只做一简单了解,翻翻也无妨。然大多讲哲学的书千篇一律,讲哲学史的书更是躲在各种流行观点下投机取巧,若要叫人有所思考,没几本是值得一读的。劳认为,写哲学史的,不能只有史学没有哲学,胡适那半本《中国哲学史》就是,充其量只能... (展开)
大脸猫是老油条 2023-12-26 22:33:55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清而要”的中哲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清而要”的中哲史 ——《新编中国哲学史》读后略记 台湾有学者评价,劳思光先生所著《新编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是“清而要”。事实上,劳先生三卷四册中哲史,本是旁征博引、煌煌巨著,又恐读者不解,常于疑难处细细剖析、举例释义。因此,在叙述上不免繁复。何以评价为“清而... (展开)
> 更多书评 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