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生活机遇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所呈现的是有关1949—1994年间中国城市社会分层过程的系统研究。根据中国20个城市的居民样本的生活史,本书讨论了两个主题:(1)在国家社会主义下,中国城市中的再分配与社会分层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国家及国家政策在教育获得、劳动就业、组织中的晋升、明显的和潜在的经济利益分布等领域对个人生活机遇的影响;(2)对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的起源和程度的评估。作者在诠释国家社会主义中国45年历史的变化和持续性时,融合了社会学分析和对于历史背景的感受。迄今为止,这是关于中国社会分层最全面和最严谨的研究。
国家与生活机遇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周雪光,1982年复旦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参加南开大学社会学班培训,199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毕业。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杜克大学社会学系、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组织管理系任教。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从事组织社会学和社会分层领域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学刊》、《社会力》、《行政科学季刊》、《组织科学》、《比较政治研究》等期刊上。
郝大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5年、2001年先后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流动,主要教学领域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
目录 · · · · · ·
序 言 1
对转载授权的致谢 5
第1章 国家社会主义再分配与分层动态过程 1
1.1 引言 1
1.2 比较视角下的社会分层 4
1.3 国家社会主义再分配与分层动态过程 6
· · · · · · (更多)
序 言 1
对转载授权的致谢 5
第1章 国家社会主义再分配与分层动态过程 1
1.1 引言 1
1.2 比较视角下的社会分层 4
1.3 国家社会主义再分配与分层动态过程 6
1.4 改革时期的制度转型与分层过程 23
1.5 本书的内容简介 30
第2章 概述:历史背景和研究设计 32
2.1 中国城市历史背景的变迁 33
2.2 再分配体制和生活机遇的演变 36
2.3 来自“国家和生活机遇”项目的生活史资料 44
2.4 研究设计的思路 48
2.5 统计分析:模型与方法 53
2.6 本章总结 57
第一部分 再分配和分层动态过程:经验证据
第3章 教育分层 61
3.1 教育和社会分层:研究问题 62
3.2 教育机会的历史演变 66
3.3 国家政策、社会出身与教育获得:进一步分析 71
3.4 本章总结 84
第4章 劳动就业:首个工作的获得模式 87
4.1 比较视角下的“工作”概念 88
4.2 对劳动就业模式的描述 92
4.3 对进入首个工作的解释:总体模式 95
4.4 不同时期工作获得的模式 99
4.5 本章总结 107
第5章 “文化大革命”的孩子们:“上山下乡”经历 109
5.1 研究问题 111
5.2 “上山下乡”经历的历史背景 113
5.3 “上山下乡”事件的历史模式 116
5.4 国家政策对社会群体的不同影响 117
5.5 “上山下乡”经历的后果 123
5.6 本章总结 132
第6章 攀爬政治阶梯:官僚的职业模式 135
6.1 引言:中国官僚机构的人事制度 137
6.2 中国城市中官僚职业模式的解释:两种模型 142
6.3 不同历史时期的描述模式 149
6.4 进入行政和专业职业 151
6.5 入党 155
6.6 中国官僚体系的晋升模式 159
6.7 本章总结 167
第二部分 对后毛泽东时代制度变迁的评估
第7章 经济转型与收入不平等模式的变化 171
7.1 再分配和市场化:对收入不平等的意义 173
7.2 收入决定因素的截面分析 176
7.3 两个时期变化的比较:追踪数据的混合模型 182
7.4 对地区差异的考察 188
7.5 与OLS结果及其他研究的比较 192
7.6 本章总结 193
第8章 再分配与隐性经济收益 196
8.1 再分配与隐性经济收益 197
8.2 隐性经济收益的分配:历史回顾 200
8.3 案例分析:住房分配的决定因素 203
8.4 本章总结 213
第9章 制度变迁与工作转换模式 216
9.1 作为研究重点的工作转换模式 217
9.2 工作转换模式的历史趋势 222
9.3 解释各历史时期的工作转换模式 224
9.4 本章总结 237
第10章 经济转型与生活机遇:一个生命历程的视角 240
10.1 制度变迁与生命历程的意义 242
10.2 实证意义 245
10.3 历史背景、同期群属性和演变中的机会结构 248
10.4 对机会和风险变化的反应:工作转换模式中的同期群差异 252
10.5 经济回报的同期群差异 257
10.6 本章总结 260
第三部分 总结与结论
第11章 国家社会主义社会分层:总结与评估 265
11.1 官僚阶级命题的再思考 266
11.2 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 274
11.3 社会分层中的再分配制度 276
11.4 国家社会主义分层动态过程:理论意义 277
11.5 进一步的问题 279
第12章 分层动态过程与制度转型 281
12.1 对国家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思 282
12.2 中国体制改革的社会基础 287
12.3 从社会分层到制度转型 292
12.4 中国经验的比较意义 295
参考文献 298
索引 321
译后记 393
· · · · · · (收起)
"国家与生活机遇"试读 · · · · · ·
1985年的一个晚上,在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Palo Alto),我与从事中国研究的著名人类学家沃尔夫(Arthur Wolf)及他的几个学生围坐在餐桌旁。交谈中,沃尔夫教授提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自有人口数据记载以来,中国人口就在持续增长。但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它却有一个急剧的下降,我们应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当我随着沃尔夫教授舞动的手臂,注视着那条长长的上...
原文摘录 · · · · · ·
- 然而,社会出身对返城可能性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后几年政治浪潮逐渐退去,在帮助子女返城从而减少国家政策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高级干部确实具有一定优势。这种能早些返城的机会是极为宝贵的,正如这里的结果所显示,与那些在农村停留更久的人相比,下乡时间较短的人在经历随后的生命历程事件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些发现提醒我们,即使是在一个高度动荡的政治环境中,当国家高压政策力度减弱时,现存的社会分层结构和过程仍会继续在国家政策和个人生活机遇之间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查看原文)
谁在砸秤砣 3赞
2023-07-29 00:15:15
—— 引自章节:5.6 本章总结 132
丛书信息 · · · · · ·
社会学译丛·理论前沿系列(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美国的财富分层研究》《社会理论的定位(第2版)》《历史社会学手册》《制度与组织》《穹顶之下的战役》 等 。
喜欢读"国家与生活机遇"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23.40元
40.80元
48.60元
19.99元
64.80元
喜欢读"国家与生活机遇"的人也喜欢 · · · · · ·
自在 2024-09-07 21:20:40 福建
5 有用
一个人拥有奴性就三步:首先建立等级观念,然后是经济边缘线,最后从教育到生活分层。普通人沉浸在自由自在的生活中,实则由制度造出了一个阴影地带,其中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也提不出任何问题。传统的不对等,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而是在新时期以新的方式再生延续。短暂一生,要保持一点清醒。
恶夫 2015-05-10 14:52:45
7 有用
浑沦吞枣读完。很典型的美式手笔,统计上不明觉厉。结合生命历程的尝试不算太成功。单就结论而言,大部分都符合直觉,例如“国家政策对生活机遇影响很大”这类,咋看之下……就是废话嘛……
波将金村民 2020-03-03 14:13:43
23 有用
1.中国政治的核心是党政。 2.政党对社会生活的全部吸纳。 3.韭菜的社会流动和阶层升迁基本上完全取决于政治运动和政治际遇。 4.“凤凰”韭菜们的现有资本并不稳固。 5.知识越多越返冻是刻板印象,是普遍真理。 6.“新阶级”不但不死,更焕发生机。 7.组织规模与动员能力呈何种关系? 8.受惠群体能在多大程度上跟随领导? 9.纲领原教旨主义和实用主义哪个更适合组织发展?
国家与生活机遇的书评 · · · · · ·( 全部 3 条 )
沉思 2020-08-22 15:38:34
数据翔实而不够深刻
慕名而来,仔细阅读和分析后,发现很多分析逻辑与内在构建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有了一定政治,经济,历史的素养和个人思考能力,读本书将是很好的补充。但如果先入本书为主,不免陷入一些错误的浅表印象。 比如,作者依据一些口述历史和父辈印象构建出来的谬论:1 开篇即出暴论,... (展开)
尾生抱柱 2020-03-05 04:40:46
谢宇对周雪光研究的再评价(基于谢老师的文章摘录)
信息补充涉及两篇文章: 周雪光老师发在ASR上的文章(见:Zhou, Xueguang and Liren Hou. 1999. “Childre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State and the Life Cours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4: 12-36.) 谢宇老师收录在《社... (展开)
安于做梦 2021-04-25 15:56:19
理解社会的新角度
的确是写得很好的论文(虽然我很多数据和处理公示看不太懂然后就草草跳过了)。但也有很受启发的点。 1. 教育分层的持续不平等 教育不再是一个有关客观知识和市场技能的中立的事业。相反,它被设计为阶级再生产的分类机制。 是对教育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能这就是为什... (展开)
> 更多书评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