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良好生活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探讨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读过几本书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其中有些,我有自己的体会、思考,尝试用当代中国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道理重新讲述;有些,前人好像讲得不太对不太好,我尝试讲得更好些。也许没做到——我一直对自己期望不高,更希望的倒是有几个读者能与作者一样,感到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
本书探讨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读过几本书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其中有些,我有自己的体会、思考,尝试用当代中国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道理重新讲述;有些,前人好像讲得不太对不太好,我尝试讲得更好些。也许没做到——我一直对自己期望不高,更希望的倒是有几个读者能与作者一样,感到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何为良好生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陈嘉映,1952年生,曾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从感觉开始》《无法还原的象》《哲学•科学•常识》《说理》《价值的理由》《简明语言哲学》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感觉与可感物》等。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章 伦理与伦理学
§1 伦理学这个名称
§2 伦理与道德
§3 伦理学与语言
§4 人该怎样生活:我该怎样生活与人该怎样生活
· · · · · · (更多)
序言
第一章 伦理与伦理学
§1 伦理学这个名称
§2 伦理与道德
§3 伦理学与语言
§4 人该怎样生活:我该怎样生活与人该怎样生活
§5 亚里士多德学科分类中的伦理学:伦理学之知是何种知?伦理学能否教人为善?
§6 伦理学内的分科
§7 伦理学之为伦理领域的穷理:杀人与杀青蛙
§8.说理与劝求
第二章 功效主义与自私的基因
§1 功效主义简介
§2 幸福计算
§3 经济学帝国主义
§4 利益最大化
§5 利己即利他?
§6 看不见的手
§7 “自私的基因”
§8 自利与自私
第三章 事实与价值
§1 “是”与“应当”
§2 从借钱这个事实能够推出应当还钱吗?
§3 自然而然的存在是实然与应然未分之处
§4 简论社会研究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5 人文/社会研究的科学化
§6 伦理学是有我之知
§7 评价与“主观”
§8 伦理学重在论理
§9 伦理道德方面的实证研究
第四章 实践中的目的
§1 目的—手段
§2 下棋不是好玩的手段
§3 目的与用途
§4 绘画既非单纯取效也非单纯游戏
§5 创造性与自主性
§6 行医也并非尽于取效
§7 德与才
§8 内向效用
§9 学医是为了悬壶济世吗?
§10 实践传统的式微
第五章 知行关系
§1 知行合一
§2 贺麟论知行合一
§3.知行合一说的困难
§4 深知而与行合一
§5 心理与心性
§6 屈原需要心理治疗吗?
§7 “理论指导实践”
§8 示范
第六章 快乐、幸福、良好生活
§1 快乐是不是好的
§2 目的与欲望
§3 快乐内融在活动中
§4 求乐
§5 苦乐交织与以苦为乐
§6 快乐的天然位置
§7 幸福
§8.自我实现
§9.良好生活
第七章 性善与向善
§1 善(好)这个词
§2 孟子的性善论
§3 荀孟异同
§4 性有善有恶论与性无善无恶论
§5 善“不与恶做对”
§6 成心输棋与有意为恶
§7 “一体之心”
§8 德性与本能
§9 “道德考量”
§10 向善与虚伪
第八章 个殊者与普遍性
§1 不同的立身之本
§2 相对主义
§3底线伦理
§4汉斯•昆的“真正的宗教”
§5 家族相似与重叠共识
§6环境之为内在制约
§7 普遍与会通
§8 个殊者实现自身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在一个污浊的社会,谁能够靠品格而不靠钻营取巧有所成就?古人说:有其人,亡其世,虽贤弗行矣。我们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吗?我不敢引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说什么我们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我只敢说,不管好坏,你生存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是有心好好生活下去,就得在这个社会现实力建设你自己的良好生活——毫无疑问,这种建设包括批判与改造。不过,我们仍应留意,不要让批判流于抱怨,尤不要因习于抱怨而放松自己、放纵自己。说到底,并没有谁应许过送给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是有人应许过而你年幼无知相信了,你长这么大了还继续相信就是你自己的不是了。 (查看原文)
夏天 6 回复 42赞
2017-07-15 14:10:19
—— 引自第211页 - 少年时期,人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向典范学习,以求能够学得像典范那样。成年之后,人的主要任务是做事,主导我们怎样做的是手头在做的事情,典范只是参照。尽管我还想成就更高的自我,尽管这是个可嘉的愿望,但我大致就是这个样子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我愿成为什么,而是就我的所是来做事情。性有品,分成三六九等。与其强努着去做那些自己的天性够不到的事情,不如依你所成之性,解决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成年以后,我们进一步的成长几乎只能以做事的方式实现。 (查看原文)
陈灼 5 回复 20赞
2020-07-13 19:10:16
—— 引自章节:§10 向善与虚伪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陈嘉映著作集(共7册), 这套丛书还有 《走出唯一真理观》《价值的理由》《说理》《无法还原的象》《旅行人信札》 等 。
喜欢读"何为良好生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1.99元
28.35元
15.99元
31.79元
40.60元
喜欢读"何为良好生活"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甜甜~~ 2015-10-24 15🔞34
161 有用
读了三遍。陈嘉映的素朴、俏皮和细腻都是我所喜爱的。为快乐而快乐不是伦理,正如买春之人只是以快乐为目的,卖春女是她达成目的的手段。伦理是快乐的行为,但其本质还在于行为。因此,屈原和梵高都不是那么的“快乐”,因为他们的行为中有一种精神。
danyboy 2016-01-31 11:04:17
215 有用
八个字可以概括此书:循循善诱、谆谆教诲。1、全书可以看做是一种伦理学基本原理的“注疏”,但书名有一个隐含的大前提:(在当代中国)何谓良好生活?这一前提很重要,因为中国的环境实在太考验个体的道德行为了。2、这才是货真价实的“理学”或“心学”,有些专研朱子和阳明的学院派,著作又多又厚,却既不能切入现实,也与学术无补。3、我这次读的并不细致,而且常常被某一篇章或某一段落的精彩分析所吸引,并没有得到全局性... 八个字可以概括此书:循循善诱、谆谆教诲。1、全书可以看做是一种伦理学基本原理的“注疏”,但书名有一个隐含的大前提:(在当代中国)何谓良好生活?这一前提很重要,因为中国的环境实在太考验个体的道德行为了。2、这才是货真价实的“理学”或“心学”,有些专研朱子和阳明的学院派,著作又多又厚,却既不能切入现实,也与学术无补。3、我这次读的并不细致,而且常常被某一篇章或某一段落的精彩分析所吸引,并没有得到全局性的领悟,掩卷沉思,反而有些无措。不过,这恰恰是心安理得的生活状态被打破的状态,或许正是良好生活的良好开端吧。 (展开)
赫恩曼尼 2018-08-21 17:11:05
32 有用
陈嘉映说过,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他不过是尝试用比较易懂的方式,把道理重新讲述。这番道理的确受用:为什么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在功效至上的社会如何求善?在意义感流失的现代社会,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我该怎样生活才好?——良好生活即实践本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何为良好生活的书评 · · · · · ·( 全部 156 条 )
八月 2017-04-25 22:42:04
何为良好生活?
成功被安利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直到逛万圣时看到此书,才顺手买下。因为有标记书籍的购买时间和地点的习惯,在这买更有意义。对我来说,能逛书店,能看书就是良好生活啊。 书中从对伦理和伦理学的辨名开始,剖析内涵外延,后面对各种观点逐一展开评述。与之前上学时候啃... (展开)
百斤大老鼠 2017-03-03 21:58:49
思路和内容提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的日常伦理生活是联系于母语得到经验的,我们知道某个人的慷慨大度,而不是知道他的magnanimousness,知道某个人的善意或优秀而不是知道他的goodness。伦理学作为对伦理生活的反思,它本就应该使用母语的词汇。然而,现代汉语的论理词多是从西方移植而来,这就引起了许多问... (展开)
无终 2016-06-01 22:40:40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每个人在成长中的某一天,大概都会开始考虑存在的意义,考虑生活的方向。穿过岁月的羊肠小道,面对逐渐开阔的世界的时候,难免会有惶恐不安。而时代在发展,传统在脱节,理性化的时代里,纵然穿梭着满天的人生大道理,熬着四处飘香的鸡汤,或许都无法掩盖很多人内心里那一丝丝... (展开)
Azrieli 2017-03-22 14🔞39
由实践智慧通向良好生活——评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何为良好生活?这首先是个问题(issue),但也的确是有问题(question)。 说它首先是个问题,诚然,关于“良好生活”的追问,可以直溯至2000多年前的“苏格拉底之问”——人该怎样生活?这不仅是苏格拉底意义下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千百年来任何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和... (展开)
Clumsy Girl 2016-10-30 00:40:35
私人理解:寻找自己
看完书已经很久,在把书收起来之前,还是应该写几句。 有两句话,我感觉特别深。 “人性中有很多比自私自利严重得多的缺陷,比如人的贪婪、阴险,比如专制者的残暴”(p.51) “但也只有在偶然、不公和悖谬的世界里,才谈得上品性。如果一份品性定可换来这个世界的一份福报... (展开)
亿万光年之外 2020-04-24 17:22:20
良好生活有三千,我愿努力添一瓢
转战异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行李太多,加之料想看书时间不会很充裕,于是只带了一本书,便是陈老师的这本《何为良好生活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后来在南京时是真的一页未看,原封不动又带回家,实在有愧;好在这次回家后倒是一口气读完,既是为减轻一些愧疚之心,更是因为陈老师... (展开)
完颜白菜 2018-10-07 22:03:58
思想穿透力甩很多学术著作一点五条街了
语言风格动人,既有概念分析带来的精确性,又不失汉语鲜活轻灵的节奏感。干净利落的表达比比皆是,有些句子让人爽到流连忘返。 “何为良好生活”,翻译成流行的句式,近似于“生活的意义是啥”。现代分析哲学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抵制这种大问题,认为它大而不当,容易沦为民哲鸡汤... (展开)
AWESOME 2020-06-18 16:25:09
伦理学入门者的几点启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辨名析理的有我之知——什么是伦理学 但凡有灵性的人,在依照本能的吃喝玩乐之外,总会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产生疑惑,无论这种疑惑程度几何。有了对无法理解之事物的疑惑,继而就会加以深入一步的思考——对于人类思想之外的物理世界的思考派生出各种实际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学... (展开)
芝麻 2019-10-16 10:16:12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个人觉得“行之于途”是指人生道路上实践的意义,“应于心”是指行为做事出于向善之心才能得到快乐和救赎。 1、“近代社会的很多因素促成传统的瓦解一一泛商业化,科层官僚体制带来的行政统治,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权威与激进革命......”,... (展开)
80℃ 2018-07-19 11:01:31
在实践中建设良好生活
在这本书里,陈嘉映提出了许多对当今社会的批判。经济学帝国主义将一切都视为利益与交易,忽略了人的个性。人的德性和效用被分离了,德性对行业的内向效用不再被重视,导致许多行业中一味追求外向效用的不良现象。分工的细化使人不再了解自己劳动的意义,只能依凭“我的工作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