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与分歧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在中国和东南亚的职业外交人员,马丁在书中运用大量外交档案和权威文献资料,论述了英美两国对新中国的不同反应与态度,涉及华德事件、外交理念、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关系、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及英美的反应、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日内瓦会议等重大史实,还原了英美外交机构的复杂的决策与协调过程,可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和外界的反应,以及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适过程。
利用大量的原始的一手档案资料,还原英美复杂的外交决策与协调过程,再现六十多年前的外交风云。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中国外交也有重要价值。
一部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而又容易引发争论的著作。该著作完全建立在对英美一手档案和二手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它对美国和英国面对1948~1951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的原因,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
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在中国和东南亚的职业外交人员,马丁在书中运用大量外交档案和权威文献资料,论述了英美两国对新中国的不同反应与态度,涉及华德事件、外交理念、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关系、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及英美的反应、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日内瓦会议等重大史实,还原了英美外交机构的复杂的决策与协调过程,可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和外界的反应,以及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适过程。
利用大量的原始的一手档案资料,还原英美复杂的外交决策与协调过程,再现六十多年前的外交风云。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中国外交也有重要价值。
一部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而又容易引发争论的著作。该著作完全建立在对英美一手档案和二手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它对美国和英国面对1948~1951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的原因,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美国历史学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作者简介 · · · · · ·
埃德温•W. 马丁(Edwin W. Martin, 1917~1991年),美国外交家,曾任职于美国外事局。1953年曾参加朝鲜停战政治谈判。1967~1970年任美国驻香港和澳门总领事,1971~1973年任美国驻缅甸大使。
目录 · · · · · ·
上篇 原地不动
第一章 对胜利示威的反应
第二章 原地不动
第三章 苏联和中共
第四章 英美的政策
第五章 司徒雷登大使的主动
· · · · · · (更多)
上篇 原地不动
第一章 对胜利示威的反应
第二章 原地不动
第三章 苏联和中共
第四章 英美的政策
第五章 司徒雷登大使的主动
第六章 司徒雷登和黄华的晤谈
第七章 周恩来的新方针
第八章 郁闷的上海
第九章 毛泽东发出邀请
第十章 撤离中的坚持
第十一章 封锁
第十二章 英美之间的政策分歧
中篇 承认与撤退
第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第十四章 “华德事件”的考验
第十五章 英国考虑承认问题
第十六章 美国确定对台政策
第十七章 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八章 收回美国领事馆地产
第十九章 中苏条约
第二十章 英国遇挫
第二十一章 离境的风险
第二十二章 美国的一个试探性举动
第二十三章 中英相互不满
第二十四章 外国企业受到排挤
下篇 朝鲜战争的影响
第二十五章 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
第二十六章 对台湾中立化政策的反应
第二十七章 禁运对贸易的影响
第二十八章 英国在华艰难立足
第二十九章 焦点在联合国
第三十章 中国介入朝鲜战争
第三十一章 灵活性的终结
第三十二章 监禁与留难
第三十三章 朝鲜战争的苦果
第三十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的转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中国是否有对东南亚的“侵略计划”,这个还很难说,但令人不解的是,当他们在朝鲜取得巨大胜利之后,怎么能把敌人的让步单纯看成自胜利的结果,并认为这是对其决策英明的证明?事实上,这样做似乎体现了中国宣传工具的自负趋向。比如,《人民中国》的一篇社论说:“一方面,美帝国主义在亚洲已经遭到并还将遭到更加悲惨的失败;另一方面,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并与苏联结盟的中国人民……已经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和亚洲人民力量的中心。 (查看原文)
郝院长 1 回复 2赞
2021-05-06 11:04:10
—— 引自章节:第三十章 中国介入朝鲜战争 - 中共没有并且从来不曾有过与美国建立正常关系的真诚愿望。过去的一年已使这一点变得非常明确。为阻碍关系正常化,他们在沈阳扣押了美国总领事,随后征用了在北京的使馆的兵营建筑。当美国国务院试图在美国驻北京总领事离境前与中国建立非正式关系时,中国人又拒绝了这一个要求。个中缘由,只有他们自知道。我认为,事情已再清楚不过了,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如果他们确实想要与美国人建立某种关系的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中共对此非常清楚。 (查看原文)
郝院长 2赞
2021-04-30 10:00:37
—— 引自章节:第二十二章 美国的一个试探性举动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甲骨文丛书(共332册), 这套丛书还有 《机械宇宙》《美国高等教育史》《V2导弹》《凡悲鲁·江湖》《无政府》 等 。
喜欢读"抉择与分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41.40元
60.52元
喜欢读"抉择与分歧"的人也喜欢 · · · · · ·
算是平铺直叙的一本书,在中共胜利后英国选择温和策略,希望通过英国在中国巨大的商业利益来影响中国;美国采取了强硬的姿态,也就是禁运来对中国施压。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英美对中国的策略开始趋同起来,直到日内瓦会议。可以说中共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理想下的外交选择与英美传统的对中国的看法是完全不同,对中国的接触往往是鸡同鸭讲,是不可能有结果的,整本书最大的遗憾就是基本上没有论述中国内部策略的变化,以及中苏关系... 算是平铺直叙的一本书,在中共胜利后英国选择温和策略,希望通过英国在中国巨大的商业利益来影响中国;美国采取了强硬的姿态,也就是禁运来对中国施压。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英美对中国的策略开始趋同起来,直到日内瓦会议。可以说中共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理想下的外交选择与英美传统的对中国的看法是完全不同,对中国的接触往往是鸡同鸭讲,是不可能有结果的,整本书最大的遗憾就是基本上没有论述中国内部策略的变化,以及中苏关系的微妙变化对中国政策影响,研究的深度全面性差太多。 (展开)
shumi2 2017-01-28 23:03:37
17 有用
有钱能使鬼推磨------问题在于,英国在华工商企业当时到底有多少资产,能贡献多少盈利?英华贸易对香港经济的贡献度有多大?这些商业利益是否大到足以使得英国迫不及待与美国分道扬镳、死气白咧的承认共产党政权?日期又选得那么富于戏剧性。可惜的是本书无法没有给出必要的定量分析。另外,在中共档案未解密之前,此类研究难免缺损重要的一环,也只能是无奈的“一面之词”。
30年前的书。充分利用FO和FR两批档案进行梳理,对比原档阅读,亦是学习如何读档与叙述的典范。如果要说缺憾,就是中文史料利用太少,不过至今可供利用的中方档案也没开放。国人无资料优势,只能用和人家一样的外文档案,跟在后面吃点冷饭。
抉择与分歧的书评 · · · · · ·( 全部 8 条 )
Celia 2017-01-01 15:07:04
从进攻性现实主义看英美在中国建国初期的对华政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抉择与分歧——英美对共产党在中国胜利的反应》出版于1986年,此书主要探讨的是在中国建国初期,英美的对华政策是“如何和为何发生分歧的”(作者前言)。作为一位长年在美国外交领域工作,并亲身参与朝鲜停战,有着第一手资料的外交官,根据英美大量解密文档,作者埃德温... (展开)
空心菜头 2017-06-10 22:47:30
你靠我来我靠你
本书的副标题叫“英美对共产党在中国胜利的反应”。但读下来之后,我觉得是共产党对英美的反应更对。英美使尽力气,软硬兼施,共产党完全就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嘛。本书的叙述时间线不长,从1948年底到1951年差不多三年时间,但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少,新中国成立,国民党败退... (展开)
天人李子 2019-04-30 10:09:01
新中国的外交起步
本书的结语很好地总结了全书。 “中国共产党人已在实际上掌握了政权。他们已经站稳了脚跟。他们有自己的政策、纲领和学说。他们要彻底改造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他们不可能不冲破传统的束缚,也不可能受制于既得利益集团,甚至也不可能为国际的复杂形势所左右。他们坚信... (展开)
王小花 2020-11-06 18:14:58
仍然是西方视角的叙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探讨了1948年底到1951年初英美对华外交政策的演变,集中在1949年和1950年,写法有点类似《中国1945》,其实也可以两本书一起看,会对尤其是中国对美国的态度以及美国对华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看完觉得只是从英国外交部和美国公开的数据来看这一段历史,缺乏中国和苏联方... (展开)
想去看你 2023-05-23 17:37:32
你谈你的,我说我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有利于我们了解建国初期中美关系的复杂变化的过程。但作者自身的立场也很明显毕竟作为一名外交人员,他要始终站在美国国务院的立场上。 1. 美国的决策层和军队压根不了解中共。很多时候他们会分析教员同志的信息,但是在分析的时候又经常加入自己的独到的理解,最后分... (展开)
一个好人 2024-02-15 09:08:14
另一方的看法
在中共政权夺取沈阳之后,英美在外交上采取了不动政策。它们对新成立的共和国强硬的的态度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英国认为双方缺少必要的沟通是发生紫石英号事件的主要原因,我想这是任何了解那段历史的中国人都不会承认的——三艘外国船只未经主权国家允许即在内河自由航行,遭... (展开)
阿留申 2019-09-02 23:38:42
同床异梦与对牛弹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他们知道KMT腐败透顶、无药可救,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CPC接触。看过《越南战争》这部纪录片就会明白鸡同鸭讲是什么意思,这里也差不多。英美都以为贸易这张牌能发挥作用,殊不知喜欢鼓吹自力更生的人到后面连SU的援助都可以不要,更何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他们还以为新... (展开)
黑丝学姐诗羽 2016-12-10 08:03:18
当以利为先碰上一边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抉择与分歧》这本书对红朝而言可以说是相当的政治不正确,该书讲述了自1948年国共内战大局已定到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五年来英美对华政策的各种变化,与耄时代时常宣传的米帝国主义忘我贼心不死(虽然与米国结束对抗关系一起对付老大哥的也是耄)相反美国和英国一开始在蒋介...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有无删减 | 来自菅理員 | 2021-06-04 11:26:34 |
---|---|---|
博弈 | 来自张寅裕 | 2020-07-23 08:2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