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 (original) (raw)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
作者:佐藤仁史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谭徐锋工作室
副标题: 清末民初江南的地方精英与地域社会
原作名: 近代中国の郷土意識——清末民初江南の在地指導層と地域社会
出版年: 2017-8-1
页数: 418
定价: CNY 6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史学译丛
ISBN: 9787303212996
豆瓣评分
5星
43.0%
4星
34.9%
3星
21.0%
2星
1.1%
1星
0.0%
内容简介 · · · · · ·
王汎森——近几十年来,我们对晚清民初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是我们很少从在地的眼光出发,讨论地方上的变化,甚至由“下”而“上”去厘清国家的变化。即使有,也都是从动乱时代的材料与状态着手,对于非动乱时代的状态了解不多。而佐藤仁史最近 谈近代中国乡土意识的书,便是由“下”而“上”出发所做的研究中的一部好书,充分吸收中、日史学界对地方社会的研究成果,他深入“地方性史料”,大量运用地方刊物、报纸、杂志,而且尽力掌握其复杂的互动关系,分析新旧政见与各种势力,这些势力既是思想意趣的,又是现实利益的,它们层层套叠又循环取利,构成了一幅色块斑斓的印象派油画。
作者简介 · · · · · ·
佐藤仁史,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教授,师从日本明清史研究著名学者山本英史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出版专著有《太湖流域社會の歷史學的研究:地方文獻と現地調查からのアプローチ》(合编,日本汲古书院2007年)、《中國農村の信仰と生活——太湖流域社會史口述記錄集》(合著,日本汲古书院)。
目录 · · · · · ·
序章
第Ⅰ部 地方的制度化与地域对立
第一章 清末的城镇乡自治与自治区设定问题:以江苏苏属地方自治筹办处的管辖地区为中心
导言
第一节 从地方自治《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来看城区与乡区
第二节 环绕城区设定的城乡对立
· · · · · · (更多)
序章
第Ⅰ部 地方的制度化与地域对立
第一章 清末的城镇乡自治与自治区设定问题:以江苏苏属地方自治筹办处的管辖地区为中心
导言
第一节 从地方自治《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来看城区与乡区
第二节 环绕城区设定的城乡对立
第三节 乡区设定问题与地域意识
小结
第二章 清末民初政争中地方的对立局势:以江苏省嘉定县的地方领导、自治、政党
导言
第一节 夫束之构造及其得利者
第二节 清末、地方领导层的「地方战略」与城乡对立
第三节 民初、县议事会运作与民政长选举的纠纷
第四节 政党组织与地方领导层
小结
第三章 从一个在地有力者看清末民初的官民对立:以上海县的乡绅秦锡田的活动为中心
导言
第一节 上海县农村地区的有力者层与地方自治
第二节 清末地方自治的诸问题与秦锡田的改革案
第三节 民初的地方行财政与秦锡田的活动
小结
第Ⅱ部 如何叙述乡土
第四章 地方志和乡土志中的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以江南地方为中心
导言
第一节 《川沙县志》中关于地域的叙述法
第二节 从乡镇志中展现的乡土的城市化、文明化及风俗
第三节 在乡土志中展现的文明化和乡土
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中国乡土教科书的爱乡与爱国:《陈行乡土志》及其背景
导言
第一节 上海农村的在地指导层
第二节 在地指导层的乡土教育活动
第三节 以《陈行乡土志》来观察在地指导层与地方财政
第四节 《陈行乡土志》的教育观与秩序意识:“改良”与“合群”
小结
第六章 文学作品中所见清末民初地方领导阶层的民俗观:以“歌谣”为线索
前言
第一节 上海县陈行乡的领导层和“歌谣”
第二节 地方领导层的“知识世界”
第三节 启蒙和民俗
小结
第Ⅲ部 新文化与市镇社会
第七章 清末民国时期近代教育的引进与市镇社会:以江苏省吴江县为例
前言
第一节 清末民初近代学校设立中所见的市镇与农村
第二节 1920年代的平民教育与市镇社会:以盛泽镇为中心
第三节 从私塾看清末民国时期的农村教育
小结
第八章 新文化与地域空间的嬗变:1920年代吴江市镇社会与地方知识分子
前言
第一节 1920年代吴江的地方报与新南社
第二节 民治与绅治:地方自治与市民公社
第三节 「新文化」与市镇社会的转型
第四节 平民教育所见的民俗观
小结
终章
终 章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道契是指外国居留者在租借土地时,由中国官方发给的土地借贷契约文书;由于印有上海道台的捺印,故被称为道契。上海租界开设之初,外国居留者与土地借贷的相关业务并无特定管辖机关。直到光绪年间,由于租界扩张,使得土地借贷相关的冲突矛盾日益增多。上海道台龚照瑗于光绪十五年(1889)派人新设会丈局,让各国领事与上海县知县共同处理土地借贷等业务。 实际发放道契的机关会丈局,由于使用的是原来的升科局员,产生了新的违法贪污手段。依据秦锡田上呈的《上海宝山绅士呈督抚院请撤上海滩地升科局》所言,升科局员滥用职权,勾结一部分商人,将伪造的土地所有证书篡改为道契,并挪用清丈过的滩地用以出售。产生巨大的挪用滩地利益的背后,与中国奸商、升科局员及对此默认的上海道台、洋商及列强势力三者具有紧密关联。具体的当事者可以久记、公和祥(怡和洋行建于虹口的大型码头商号)及大商人“奚朗”为例。由于登录道契手续上需有县的登录证,虽然有地方精英人士的倡议,知县进行了调查,但迫于上海道台及美国领事的压力,事实完全被掩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节 清末地方自治的诸问题与秦锡田的改革案 - 道契是指外国居留者在租借土地时,由中国官方发给的土地借贷契约文书;由于印有上海道台的捺印,故被称为道契。上海租界开设之初,外国居留者与土地借贷的相关业务并无特定管辖机关。直到光绪年间,由于租界扩张,使得土地借贷相关的冲突矛盾日益增多。上海道台龚照瑗于光绪十五年(1889)派人新设会丈局,让各国领事与上海县知县共同处理土地借贷等业务。 实际发放道契的机关会丈局,由于使用的是原来的升科局员,产生了新的违法贪污手段。依据秦锡田上呈的《上海宝山绅士呈督抚院请撤上海滩地升科局》所言,升科局员滥用职权,勾结一部分商人,将伪造的土地所有证书篡改为道契,并挪用清丈过的滩地用以出售。产生巨大的挪用滩地利益的背后,与中国奸商、升科局员及对此默认的上海道台、洋商及列强势力三者具有紧密关联。具体的当事者可以久记、公和祥(怡和洋行建于虹口的大型码头商号)及大商人“奚朗”为例。由于登录道契手续上需有县的登录证,虽然有地方精英人士的倡议,知县进行了调查,但迫于上海道台及美国领事的压力,事实完全被掩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节 清末地方自治的诸问题与秦锡田的改革案
丛书信息 · · · · · ·
新史学译丛(共9册), 这套丛书还有 《英国革命之起因(1529—1642)》《为历史而生》《史学的时间之维》《时间与他者》《历史学是什么?》 等 。
喜欢读"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的人也喜欢 · · · · · ·
躺平吃土豆 2019-12-06 10:35:31
7 有用
本书从地方的制度化与地域对立、以乡土出发的秩序构想、新文化和市镇社会三个面向,通过江南地域社会中市镇精英阶层的言论和行动,分析清末民初塑造出来的乡土意识及其特征。诚如多数乡土志和乡镇志异口同声地主张那样,通过涵养爱乡心来发扬爱国心。也就是在民族危机之际,为了“民族”生存,个人必须对国家做出贡献的观点,爱乡和爱国之间,是有连续性的前提,本质上毫无差别。这一主张的特征,与日本乡土教育中所能看到的国家集... 本书从地方的制度化与地域对立、以乡土出发的秩序构想、新文化和市镇社会三个面向,通过江南地域社会中市镇精英阶层的言论和行动,分析清末民初塑造出来的乡土意识及其特征。诚如多数乡土志和乡镇志异口同声地主张那样,通过涵养爱乡心来发扬爱国心。也就是在民族危机之际,为了“民族”生存,个人必须对国家做出贡献的观点,爱乡和爱国之间,是有连续性的前提,本质上毫无差别。这一主张的特征,与日本乡土教育中所能看到的国家集权方向对比起来,就非常鲜明:中国乡土志编者几乎没有提到日本那样的主张。 (展开)
姬流 2017-10-15 16:42:01
10 有用
三星半。材料的搜集和使用都不錯,但是語言略晦澀,寫法也不夠有趣。如果能把細緻的材料分析融合在一個頗有象徵意味的敘事中或許會很好。佐藤仁史和很多日本學者一樣,老實,但是太老實了。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的书评 · · · · · ·( 全部 3 条 )
竖子 2018-02-02 00:08:10
自治的江南、国族的江南、革命的江南
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影响深远。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实际担当建设自治,积极参与议会政治的,主要是尚与乡村联系紧密的地方士绅。然而不到15年后的1923年,苏州盛泽镇的地方报纸《新盛泽》中,地方自治的批判对象转而变成士绅们: 但看第一次的市自治会——会不如会——那不是给吾... (展开)
T.S. 2022-09-11 13:30:16
近代江南地方精英的乡土意识与乡土建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清末民初江南的地方精英与地域社会》(以下简称《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是日本学者佐藤仁史的一部著作,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为《近代中国の郷土意識:清末民初江南の在地指導層と地域社会》(东京:研文出版社,2013年)的中文版。日... (展开)
南国山河南帝居 2021-05-20 10:01:25
突显日本学者的魅力
佐藤教授亲自走访苏南多次,获取了大量口述史料。这对于一名日本学者来说,颇为不易。抛开书籍内容不谈,这份意志足以震撼今日的青年学者。若非疫情肆虐,佐藤教授又可推进新的研究。就从书本内容来看,虽然日式中文略显羞涩,就逻辑而言还是很出色的。作为一本学术性书籍,整... (展开)
> 更多书评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