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中华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兴涛先生作品

十六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力作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

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

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 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则始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适。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认同,可以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精...

(展开全部)

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兴涛先生作品

十六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力作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

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

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 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则始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适。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认同,可以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精神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是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现象。

重塑中华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黄兴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清史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清代和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是国内“新文化史”和“概念史”研究有影响的探索者之一。著有《文化怪杰辜鸿铭》《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她”字的 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等。主编有《西方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新史学》第3卷)、《西学与清代文化》《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兴起》《明清之际西学文本》《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等。主要译著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画像》《辜鸿铭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 · · · · ·

绪论 “中华民族”:近代国人民族自觉的新概念与新符号
第一章 清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酝酿
一、延续与转换:从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说起
1、“中国”、“中华”及其历史上的认同
2、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及现代转换
——兼谈作为现代国名的“中国”究竟始于何时
· · · · · · (更多)

绪论 “中华民族”:近代国人民族自觉的新概念与新符号
第一章 清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酝酿
一、延续与转换:从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说起
1、“中国”、“中华”及其历史上的认同
2、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及现代转换
——兼谈作为现代国名的“中国”究竟始于何时
二、 新的思想资源:现代“民族”概念在中国的形成
1、郭士立与传统汉文里“民族”一词的早期转化
2、清末现代“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其主要来源
三、“大民族”观念的创发及其最初的指代词
1、梁启超与“大民族”观念的创发和“中国民族”说
2、“中华民族”一词的诞生及其早期观念内涵
——两种“中华民族”概念问世记
四、寻归“大同”:立宪运动与民族平等融合的自觉
——以满族官员和留日旗人的民族观念为中心
1、“五族大同”:立宪运动期间的民族一体融合论
2、“同民族异种族之国民”说的发轫及其民族观依据
3、现代“国族”一词的出现、概念内涵及其他
第二章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确立与传播
一、民国诞生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之确立
1、“五族共和”论及其引发的“中华民族”观念
2、袁世凯与民初民族融合的新背景及实际效应
3、“中华民国”国号、早期国歌的意义与影响
4、李大钊、申悦庐与“中华民族”旗帜的高揭
二、五四运动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逐渐传播开来
1、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得以确立的诸多要素
2、孙中山的有关倡导及深远影响
3、梁启超专研“中华民族”:思想的来源和意义
4、“国家主义”派的关切和外蒙“独立”事件的刺激
5、“中华民族”的认知进展与标志词符进一步流通
第三章 “中华民族”符号认同的强化与深化
一、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华民族认同符号的强化
1、两部代表性史著及其“中华民族”观念蕴涵
2、国民政府和学界精英“整合”民族的继续努力
——蒙藏“宣化”、黄陵祭祖与“民族”重审
二、日本侵华与现代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化
——以“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为中心的透视
1、“九一八”和“七七事变”的巨大影响
——以少数民族人士的中华民族认同为例
2、“中华民族复兴”理念和话语的兴起
3、国共两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4、民族复兴论的高涨、内涵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联
三、“民族英雄”、“汉奸”与教科书的“中华民族”书写
1、抗战前后的“民族英雄”问题
2、“汉奸”与“华奸”之辩
3、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中华民族”书写
第四章 抗战前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大普及
一、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社会化与多媒介的认同表达
二、单一性民族的“中华民族”观之强烈诉说与回响
1、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说及其争论
2、民族一元论的由来、其他形态与黄帝子孙说的新解释
——兼及吴文藻“文化多元、政治一体”说之回应
3、蒋介石以“宗族说”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一体观
三、“中华国族”入宪讨论与芮逸夫的“中华国族”解
1、孙科等人与“中华国族”入宪的努力
2、芮逸夫的“中华国族”解说
四、中共的中华民族观及其与其他各方之互动
1、抗战时期中共的中华民族观念之变化
2、国共两党和其他各方观念的互动及其结果
结语: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及其认同特征的再认识
一、NATION内涵的历史性、复合性与现代中华民族认同之特质
二、“一元”抑或“多元”?“建构”还是“演化”?
三、一点感悟
附录:情感、思想与运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检视
本书参引文献目录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共38册), 这套丛书还有 《声入心通》《不与天下州府同》《再造“病人”》《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面对疾病》 等 。

喜欢读"重塑中华"的人也喜欢 · · · · · ·

纵向梳理了晚清以降康梁、杨度章太炎、李大钊孙中山以来的“中华民族”观念,横向论证同一时期五族大同与五族共和、中国民族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一元多流相互竞争相互影响逐步深化的历史本相。不但重视袁世凯在民初中华民族观念形成上的作用,更发现了是清末留日的少数民族最先从现代民族理念阐释了中国各族人民同为一民族共同体的现实。虽然近代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观念的理解存在公民领土(政治学范畴)和族群血缘(人类学范畴)... 纵向梳理了晚清以降康梁、杨度章太炎、李大钊孙中山以来的“中华民族”观念,横向论证同一时期五族大同与五族共和、中国民族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一元多流相互竞争相互影响逐步深化的历史本相。不但重视袁世凯在民初中华民族观念形成上的作用,更发现了是清末留日的少数民族最先从现代民族理念阐释了中国各族人民同为一民族共同体的现实。虽然近代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观念的理解存在公民领土(政治学范畴)和族群血缘(人类学范畴)两种倾向,但很可惜的是,诚如“救亡压倒启蒙”一样,强调平等政治权力的政治学言说也被覆盖在强调文化统一历史延续的人类学范畴中,成为了至今边疆治理政策上的一大难题。黄老师的书可读性颇强,论证周密系统。 (展开)

黄兴涛老师十六年磨一剑的力作,在梳理了大量史料、档案和前人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中华民族”的概念与观念,在晚清时期提出,到在民国时期成为国家政权的国策方针的演化发展全过程。尽管全书以观念史、思想史的考察作为基调,但全书仍然有相当多的篇幅,放在之于社会文化史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的建立,和之于政治史的民国政权民族政策的变迁方面。基于这些方面的扎实考证和出色阐释,本书成为一部融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分... 黄兴涛老师十六年磨一剑的力作,在梳理了大量史料、档案和前人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中华民族”的概念与观念,在晚清时期提出,到在民国时期成为国家政权的国策方针的演化发展全过程。尽管全书以观念史、思想史的考察作为基调,但全书仍然有相当多的篇幅,放在之于社会文化史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的建立,和之于政治史的民国政权民族政策的变迁方面。基于这些方面的扎实考证和出色阐释,本书成为一部融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分析于一体的上佳之作。 (展开)

黄师这本书的主要风格可概括为“综合”:其一,以传统精英思想史为骨络,借助新文化史尤其是概念史的某些做法;其二,调和演化论与(极端)构建论,呈现时人“对可以选择的东西进行选择”的具体样貌;其三,在研究内容上体现整体性,尽量从时间、空间、社会结构上笼括较为整全的历史图景,并且试图与相关学科对话。由此观之,有些评论不免苛责,但却也指出这种综合态度显示出的某些“论述不足”的问题。至于其他缺漏的内容或因某些... 黄师这本书的主要风格可概括为“综合”:其一,以传统精英思想史为骨络,借助新文化史尤其是概念史的某些做法;其二,调和演化论与(极端)构建论,呈现时人“对可以选择的东西进行选择”的具体样貌;其三,在研究内容上体现整体性,尽量从时间、空间、社会结构上笼括较为整全的历史图景,并且试图与相关学科对话。由此观之,有些评论不免苛责,但却也指出这种综合态度显示出的某些“论述不足”的问题。至于其他缺漏的内容或因某些显而易见的条件限制,但若仔细阅读,其逻辑是暗含在论述之中的。(补打卡) (展开)

原本应当是新文化史视角下的近现代的民族/族群意识演变的选题,却呈现为冗陈的思想学术史,不能说不失望。首章中通过对新清史的驳斥而叙述清帝国的中国认同,其后便是五族共和、中华民族、中国民族、中华国族等概念的线性梳理,结论则仍是辛亥/抗日对民族认同的影响。部分章节较为出彩,如“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出现和国共争夺,但整体上颇为平淡,很多叙述完全是史料中所直言的,大可不必重复。虽然作者希望通过以中小学历史教... 原本应当是新文化史视角下的近现代的民族/族群意识演变的选题,却呈现为冗陈的思想学术史,不能说不失望。首章中通过对新清史的驳斥而叙述清帝国的中国认同,其后便是五族共和、中华民族、中国民族、中华国族等概念的线性梳理,结论则仍是辛亥/抗日对民族认同的影响。部分章节较为出彩,如“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出现和国共争夺,但整体上颇为平淡,很多叙述完全是史料中所直言的,大可不必重复。虽然作者希望通过以中小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变化来看下层对“中华民族”符号的接受情况,但显然不很成功,反倒是陷入不断的材料解读中。最后以“演化论和建构论对举,批判后者而青睐前者,但这一组理论被作者对立起来就很成问题,演化论并非客体论,反而与建构论相似应属认同的主观论范畴。最后的附录则证明了学术批评和高屋建瓴远比付诸实践要容易得多。 (展开)

我要写书评

重塑中华的书评 · · · · · ·( 全部 14 条 )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8-01-23 21:47:33

“中华民族”这个词,其实不过百年而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旋律时常响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时代的强音,而当我们谈论“中华民族”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何谓中华民族? 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话语、观念,习焉不察,也缺乏精细深入而又全面系统的历史探讨。黄兴涛的《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 (展开)

学历史 2020-04-26 22:35:33

相对高度大 2020-01-08 15:13:45

演化?建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是什么?中华民族又是什么?谁属于而谁不属于?她是怎么来的? 这些问题似乎从来不是问题,三岁孩童都知道答案。然而早在初中,贴吧、论坛上就活跃着各种颠覆性的历史观,诸如“皇汉”“元清非中国论”。最初,我凭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认知去抨击,却无法推翻这些人的“逻辑”... (展开)

徂来新甫 2021-01-27 11:08:44

《重塑中华》读书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年前读书后写的报告,今日才有空整理发出;不知道哪个词有问题,只能发图片,感觉有点像《权力的毛细管作用》中清代文人的 Self-censorship...; 本文将在分析《重塑中华》的基本内容和叙述逻辑的基础上,结合书中的某些观点,对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汉奸问题与茅海建... (展开)

学历史 2020-04-09 23:17:00

学历史 2020-05-26 11:28:59

【转载书评】 许小青:“中华民族”观念从何而来、如何而来

【转载书评】 许小青:“中华民族”观念从何而来、如何而来 黄兴涛教授新著《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近日出版。这是作者穷近二十年之功而写成的一部厚重的历史研究著作,甫一问世,年末不少媒体纷纷将其列入年度“十大好书”榜单。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缘何... (展开)

沉睡的历史 2017-10-31 09:54:26

系统与复杂的中华民族观——读《重塑中华》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系统与复杂的中华民族观——读《重塑中华》有感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一书是黄兴涛教授的最新力作,黄兴涛教授早年以研究辜鸿铭起家,而后专注于概念史和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先后有《“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等著作问世,是当前... (展开)

理一分殊 2023-02-20 12:29:39

学历史 2020-12-13 10:36:16

edsiuqraM 2020-02-05 23:36:14

补课

(首先吐槽豆瓣网页版!写了一千多字d,崩一下就直接给我剩300了,就不能学一下腾讯吗,随时保存文档很难吗?!) 题目是补课,就是因为这本书对于笔者的意义,更多的是在学习、消化,这篇文章也绝对不是一篇书评,只是自己一些感想的记录。 这本书是一本历史学著作,作者黄兴... (展开)

> 更多书评 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