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百年史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不管哪种语言里,都很难找到一本书像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爱德华·赛登施蒂克对东京历史的经典叙述那样,不仅充满了一个城市及其国民的精神,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凭借其对日本文化的渊博知识和深厚理解,以引人入胜的独特视角追溯了东京是如何从幕府将军的古老都市,历经明治、大正时代的沧桑巨变,转变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在带领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穿梭于百年东京的街头巷尾,感受它的各个街区如银座、日本桥等地兴衰沉浮的同时,通过各种令人惊叹的细节、详实的史料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敏锐洞察力,揭示了近代日本为何能在积极吸收西方文化,成为世界强国之后,仍能将古老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奥秘。
东京百年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爱德华·赛登施蒂克(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1921-2007),著名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年居于日本,先后执教于东京上智大学、斯坦福大学(1962-1966)、密歇根大学(1966-1977)、哥伦比亚大学(1977-1985)。曾因日本文化研究及日本文学译介方面的杰出贡献,获旭日章(1975)、菊池宽奖(1977)、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奖(1984)。所译英文版《源氏物语》家喻户晓,被认为是该作品的最佳英译本。其对川端康成作品的杰出译介,最终促成川端康成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
引言
前言
(上部)下町,山之手
地图(1892年东京、1914年东京)
作者自序
第一章 终结与开端
· · · · · · (更多)
引言
前言
(上部)下町,山之手
地图(1892年东京、1914年东京)
作者自序
第一章 终结与开端
第二章 文明开化
第三章 双重生活
第四章 颓废文化的衰亡
第五章 下町,山之手
第六章 大正风貌
(下部)东京崛起
地图(1927年东京、1932—1947年东京区部、1947年以来的东京都)
作者自序
第七章 震后的日子
第八章 快乐重建
第九章 黑暗降临
第十章 棒鳕和芋头
第十一章 奥运时代
第十二章 昭和余韵
作者注释
索引
中译本后记
(正在采用) (你提供的)
· · · · · · (收起)
"东京百年史"试读 · · · · · ·
…… 最初安装电灯的实验并不完全成功。1878年中央电信局开业仪式上的主要看点是一盏电灯,结果它只亮了15分钟就熄灭了,让整个会场陷入一片黑暗。1882年,大仓组商会在银座分店前成功地安装了一盏弧光灯。明治时期的浮世绘上可以看到一群人盯着它看,这种景象表明他们一点都不像谷崎那样哀叹幽暗的逝去。(当然谷崎也是在电灯点亮很久以后才写了那篇散文,他小时候也是喜欢电...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50年前,即昭和初年,政府的一次关于设立摊贩的不成功尝试早已证明,摆摊这一行根本不是半吊子和玩票性质的人干得下去的。那是在1930年夏天,为了在那惨淡的大萧条岁月中缓解失业压力,东京府警察在城中和郊区开辟了绵延大约10英里的沿街区域,给这些半路出家的摊贩摆摊。超过1.6万个小摊迅速出现,然而一年之内,其中1.4万个即宣告破产。 (查看原文)
唯亲王 1 回复 8赞
2024-10-16 14:32:22
—— 引自章节:第十章 棒鳕和芋头 - 同样是在下町,日本桥、银座和丸之内这几处城市的金融、企业和商业中心,受灾程度要轻一些。丸之内的政府办公楼异常坚固,里面的人甚至没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虽然电灯在摇晃,但建筑物没有损毁,直到得知汽车无法驶入政府大楼东边的城区时才意识到灾难的严重性。很快,在皇宫前广场暂避从而逃过一劫的人们蜂拥而至,其中有人陆续死于烧伤,还有孕妇不得不在市长窗下无奈产子。 (查看原文)
唯亲王 7赞
2024-10-15 13:03:54
—— 引自章节:第七章 震后的日子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东京百年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东京百年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适合对着两幅东京地图来看,和走过那些街道一样,了解这个城市的近况。本来也是两本书,下册要更有趣一点对我来说,主要是昭和时代的介绍。不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或东京人来写这本书的好处在于作者不会对某个细微之处存有私心,也不会过度描述一个特地的地点,会更全面的来看这个城市。当然作者对永井荷风有私心倒是十分明显,笑。
苏瓦林 2019-06-28 15:01:01
1 有用
私.东京城记,有别于官志及一般社会文化史,毋宁说命名为“气根”化表述更相宜,作者气质兼具异邦人.本地通的双重身份,由此,历史向度重置为转场之幕,其节点不必然表现为实证的因果相续,同样,映写于作者时空意识中的江户—东京,也不必然趋近主流(主干)的历史编年,江户-东京的坏灭与再生,与其追摹都市象限的“罗夏墨迹”或制度剪影,毋宁依托其间,以个体记忆为起始,微距状物、漫衍“气根”,纷披的肌理(个体经验)与... 私.东京城记,有别于官志及一般社会文化史,毋宁说命名为“气根”化表述更相宜,作者气质兼具异邦人.本地通的双重身份,由此,历史向度重置为转场之幕,其节点不必然表现为实证的因果相续,同样,映写于作者时空意识中的江户—东京,也不必然趋近主流(主干)的历史编年,江户-东京的坏灭与再生,与其追摹都市象限的“罗夏墨迹”或制度剪影,毋宁依托其间,以个体记忆为起始,微距状物、漫衍“气根”,纷披的肌理(个体经验)与厚重的体块(总量历史)形成同框,最终焦距则取决于读者维度,因而,也惟有通读本书的读者,方能共享作者如许的长情告白 (展开)
一部把城市当做主角的传记,作者是著名译者和学者,翻译过《源氏物语》和川端康成。书中的时间范围为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侧重东京的文化变迁,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具体书写时又分为不同专题的纵向发展。内容包罗万象,大地震到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对于地方政府的规划,造成轰动的社会新闻,东京主要基础建设和住宅区的影响,浅草、新宿、银座等下町和山之手代表性区域的时代变迁,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等著名作家... 一部把城市当做主角的传记,作者是著名译者和学者,翻译过《源氏物语》和川端康成。书中的时间范围为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侧重东京的文化变迁,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具体书写时又分为不同专题的纵向发展。内容包罗万象,大地震到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对于地方政府的规划,造成轰动的社会新闻,东京主要基础建设和住宅区的影响,浅草、新宿、银座等下町和山之手代表性区域的时代变迁,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等著名作家对于东京的文学刻画,商店、歌舞伎,剧场大众消费和娱乐的形式及空间的发展和变化。在了解大致日本历史的基础上观看会更有意思。中文版的翻译和注释都很用心。 (展开)
[已注销] 2019-09-18 23:03:35
1 有用
真是一本好长好长,内容又好丰富好丰富的书。对解读日本近现代的文学作品,我想此书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背景参考材料。尽管,我已经被东京的各种城市规划、各类街道区部的名字及方位搞得晕头转向了。我只想说,东京真是一座变幻无穷的城市啊!
东京百年史的书评 · · · · · ·( 全部 9 条 )
虎 2018-08-04 21:51:54
《东京百年史》的编辑故事及致谢(中译本后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初识本书,确切说是本书最著名的上半部《下町,山之手: 东京从江户时代到大地震》(Low City, High City: Tokyo from Edo to the Earthquake)是在李欧梵所著《上海摩登》(Shanghai Modern)的参考文献中,那时候它的中文译名比较窘,被按照字面翻译成了《低城高城: 东京从... (展开)
haohao浩浩 2018-09-20 10:36:17
《东京百年史》与城市史书写的一点思考
说起东京,我的脑海中往往浮现出绚烂的樱花、整洁的街道、笑容可掬的妇人以及若隐若现的富士山,仿佛那是一个格外熟悉的城市。然而我从未到过东京,我对它的想象可能更多地来自电视和印刷品。事实上,东京在我的认知中不过是一系列“格式化”意象的组合,换句话说,每个人提到... (展开)
Celia 2018-10-15 21:42:02
《东京百年史》:一部动乱的城市发展史
很久没有看这么厚的社科书了,大抵因为懒的原因。不过这一次赶鸭子上架,想不看都不行,于是老老实实拿着书,赶着地铁,一页一页地仔细翻过。 如果只将这部书作为资料来翻阅,那未免有点小瞧它了。《东京百年史》结合的其实是文化史、战争史,以及其他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历史。... (展开)
风中起舞的樱花 2018-09-15 18:06:43
作家眼里的东京故事
随着历史学日益专业化,如今的史书对普通读者来说恐怕已经越来越不友好了。动不动就是各种炫目的社科名词,密密麻麻的注释以及枯燥繁琐的理论分析。常常是兴致勃勃地打开一本书,结果望一眼后便敬而远之。 作为一本非传统意义上的“史书”,《东京百年史》就没有这些问题。作者... (展开)
去哪儿 2020-06-13 16🔞42
江户町人到都市孤独人 。下町 山之手
原著者是日本通,是促成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的译者,也是《源氏物语》国际版最佳译者。 从1867明治维新写到1989年日本到处填海, 对东京在世界国际城市地位上有自己明确判断的一位学者。 和校者说的一样 ,确实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著作,他把这项翻译工作的效果口碑也留给了历... (展开)
faramita 2018-09-30 18:12:50
东京的百年史——从江户改名开始
为什么说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大概是一个城市在漫长的历史中从一个没有生命的冰冷的无机物慢慢变成了一具仿佛有着自主意识的有机体吞噬着在其中的人们。街道、建筑像是构成了他的内部结构,而人是他的细胞,组成他又被他同化。总有几个城市会有一个公认的标签。 如果... (展开)
祥月 2020-03-02 20:48:31
读《东京百年史》有感
毋庸置疑,爱德华·赛登施蒂克是深爱着东京的,这位美国文人将他对这座城市最热切真挚的感情,以优雅而不失风趣的文字融入这部由两本书构成的《东京百年史》。正如他最崇拜的作家永井荷风一样,赛氏也迷恋旧时的东京而不喜欢现时的东京,然而时代的进步带动城市的发展,当东京... (展开)
2451250903 2018-09-12 13:34:21
???
不管哪种语言里,都很难找到一本书像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爱德华·赛登施蒂克对东京历史的经典叙述那样,不仅充满了一个城市及其国民的精神,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凭借其对日本文化的渊博知识和深厚理解,以引人入胜的独特视角追溯了东京是如何从幕... (展开)
周小咬 2019-01-17 09:53:56
百年东京,从一场地震中崛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此文曾被书评人马维以笔名罗蒙剽窃发表于《中华读书报》,在不知已剽窃见报的情况下又经本人发上海《社会科学报》(报纸略有删减,此处为全文) 一个国家的首都具有最能代表其国民性的文化生态和历史渊源,探究一国之历史从了解其首都入手是最简单有效的进入方式。在亚洲甚至全...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