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西周以蕞尔小国取代商崛起渭上,开八百年基业,肇华夏意识端倪,创华夏文化本体,成华夏社会基石,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本书围绕“华夏国家”的形成这一中心议题,整合考古、文献、金文三方面的资料,对西周史上聚讼纷纭的议题,诸如西周的社会性质、封建的本质、商周文化嬗替的关系等等,提出了信而有征的合理解说,廓清了20世纪30年代的论战中留下的疑窦,是一部深入浅出的西周文化史。
西周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出生。求学于台湾和美国,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学,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
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代表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1965)、《汉代农业》(1980)、《西周史》(1984)、《我者与他者》(2010)等。
目录 · · · · · ·
三联版新印本序(二〇一一)
前言(一九八四)
再版前言(一九八七)
“三联版”序(一九九三)
增补本序(一九九九)
第一章 由新石器时代到商代
· · · · · · (更多)
三联版新印本序(二〇一一)
前言(一九八四)
再版前言(一九八七)
“三联版”序(一九九三)
增补本序(一九九九)
第一章 由新石器时代到商代
第一节 中原的新石器文化
第二节 中原四周的新石器文化
第三节 商以前的国家与部落
第四节 商代的青铜、制陶与建筑
第五节 商代的国家
第六节 商代的农业与文字
第七节 结论
第二章 周的起源
第一节 周人祖先
第二节 考古资料上的先周文化
第三节 周人的迁徙
第四节 周人与西方羌族的关系
第五节 渭域创业
第六节 周原的遗迹
第七节 商周间的关系
第八节 一个推测
附录:
谈西周文化发源地问题——与许倬云教授书
古公亶父时代的先周——谨答饶选堂(宗颐)教授
第三章 克商与天命
第一节 周人的实力
第二节 实始翦商
第三节 武王克商
第四节 周人的天命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华夏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迁殷遗民
第二节 周人与殷人的交融
第三节 周人与其他姓族的关系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封建制度
第一节 分封的本质
第二节 诸侯徙封的例证
第三节 氏族组织
第四节 封建制的层级
第五节 主从关系
第六节 结 论
第六章 西周中期的发展
第一节 康王之世的经营
第二节 昭王与南征
第三节 穆王之世
第四节 共懿孝夷四世
第五节 文化圈的扩大——北面与西面
第六节 文化圈的扩大——南面与东面
第七节 结论
第七章 西周政府组织
第一节 文献史料中的官职
第二节 金文资料中的官职
第三节 西周政府的若干特点
第四节 结论
第八章 周人的生活
第一节 农作物及农具
第二节 饮食——食物与烹调
第三节 居室——建筑与起居
第四节 服饰与衣料
第五节 工艺与工业
第六节 岁时行事
第七节 人生仪礼
第八节 结论
第九章 西周的衰亡与东迁
第一节 西周末叶的外族
第二节 宗周与成周的消长
第三节 西周末叶的封建制度——国、邑与田
第四节 西周的末世诸王
第五节 结论
结论
引用书目
附录:西周考古的新发现和新启示——跋许倬云教授《西周史》 丨李峰
图版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郁郁乎文哉,吾从厨 (查看原文)
大甜甜~~ 7 回复 1赞
2012-08-30 21:25:16
—— 引自第329页 - 若以西欧中古封建的契约关系来讨论西周分封的封建制度,二者有可以相比之处,也有不须相比之处。西周诸侯以典策与瑞玉代表相约的任务,以礼物与荣宠申明其责任。这自然已是约定的关系了。诸侯的子孙必须朝觐以再受命,正表示约定的关系仍是存在于王与诸侯个人之间。策命必称扬祖先功烈及双方祖先的关系,则又不外重申列代旧约了。西周分封,以姬姜为主,其中已有血亲与婚姻的纽带,休戚相关,其来有自。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臣属,并不是新发展的投靠与依附。反之,西欧中古历史,异族一波一波的侵入,旧入与新人之间,及新来的异族彼此之间,原无君臣血亲姻娅诸种纠葛。在无秩序中,澄清混沌,建立新秩序,主从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明白规定,也必须在神前立誓许愿,以保证彼此信守不渝。这点是西周历史与西欧历史相异之处,也因此导致两种封建制度各有其特殊的形式。 当然,西周的封建社会也有确立个人间主从关系的制度,是即委质为臣的约束。因此,西周的封建制度,一方面有个人的承诺与约定,另一方面又有血族姻亲关系加强其固定性。二者相合,遂有表现于彝器铭文的礼仪,礼仪背后,终究还是策名委质的个人关系。上对下有礼,下对上尽忠。史官读命书,受命者受策。加之以赏赐,信之以瑞玉,正是为了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查看原文)
K 1 回复 1赞
2017-06-04 17:22:22
—— 引自第17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当代学术(共3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天朝的崩溃》《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乡族与国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等 。
喜欢读"西周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48.06元
58.32元
39.00元
69.12元
115.20元
喜欢读"西周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西周史的书评 · · · · · ·( 全部 10 条 )
忘憂 2013-08-02 19:56:0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版
不適合入門的好書,糟糕至極的校對
蘋果瀏覽器故障,部分文字失蹤。 簡而言之,此書內容豐富,有助於初學者提綱挈領地瞭解學術界對西周史的研究,但由於書中很少介紹學界"常識"(對於這些,不研究上古的人士則可能一無所知),閱讀稍顯晦澀,必須反覆閱讀,甚至自己查閱部分資料,才能較淺薄地理解。 如非對... (展开)
鱼水学书 2023-10-06 09:41:04
读书笔记:许倬云《西周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张光直先生的撮合下,与许倬云、李学勤、王仲殊四人一同撰写了秦汉以前的四代历史。这四本书中,最负盛名、传播最广、再版最多的便是许倬云先生所著《西周史》。所以在拜读张光直先生《商文明》之后,立刻开始阅读许先生大作。读完之后,大失所望,一言以蔽之... (展开)
小墨 2021-06-13 17:01:59
中国人的文化渊源
中国文化有一套独特的历史传承体系,而对于中国人,华夏乃是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华夏文化是从何时开始起源的呢?对于历史而言,夏朝乃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但是夏朝更多意义上仍旧是部落联盟,到后面的商朝虽重祭祀、占卜,但其依旧无法摆脱种族的局限。于是在商朝依旧没有形成一... (展开)
一蓑烟雨 2021-11-23 15:29:17
《西周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座里程碑,一部文化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历时五天,终于拿下另一本关于西周史的大作,许倬云先生的《西周史》!记得我第一次知道本书,还是通过今年上半年看的易中天在他的“中华史”系列第三部《奠基者》最后的注释而看到的。通过其注释可以看出,易中天的那本书,可谓对这本书里的观点及论述频频引用。 而那时,我几... (展开)
曼陀罗室主人 2012-09-12 12:26:4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祖先与天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西周取代殷商背后的深刻意义在于用天命观念代替了祖先崇拜观念。 从天命观念出发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观念:重德、民本。 但是这些均非积极的制度建设,他们关注的点依旧是统治者的道德问题。 此刻的中国还没有产生出制度建设的可能性。 但遗憾的是,几千年的历史一直没有生发出... (展开)
L. 2024-11-26 16:52:56
《西周史》
【跟着东君学历史系列+1】 开头的三联版新印本序就给我看泪目了,想到荒野的大师们,许倬云老师自嘲说:"伏枥老马,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却是在梦中还希望嘶风嚼雪、骋驰草原",老师对学术依旧充满热忱,希望探索古代民族历史,探索祝融八姓的迁移与发展,最后还在自嘲说不过"... (展开)
樟 2024-02-26 16:25:39
笔记
各王的年代和西周的积年各家纷纭 文献、考古、金文 古代民族的分合和迁徙 华北偏北部分,自西徂东,这一时间段的变化也会影响及中原,中原夏商周文化的共存和更迭,也许其动源在中原之外。 公元二世纪初的中叶,几乎处处都有意义重大的族群移动。 亚洲内陆,从中北亚东到今日的... (展开)
紫花地丁 2023-08-25 17:35:09
和杨宽先生的《西周史》相比 两者的得与失在何处?
两本书大致浏览一下 不能说是看过 想问一下大家觉得相比之下那本书观点更好一些? 还是说两本书均可以 或者两本书各自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呢 等等等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展开)
余好问 2019-10-10 11:57:4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版
西周史
许倬云大概是最早关注华夏文化体系、何为中国、天下秩序的人之一。我认为和他的其他书似乎都有共同的关怀,所贯穿的根本问题意识就是华夏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典型的把中国当作文化的中国来理解。接着描述周人如何从西部边陲的小部落,超脱当时存在的各个平行的文化,克服了商,...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