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传统 (original) (raw)

引言 文学经验与文学传统

上编 作者论
第一章 士大夫及其表达方式
一、从封建士大夫到帝国士大夫
二、从门阀士大夫到科举士大夫
三、士大夫政治
四、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五、士大夫文学
六、科举士大夫文化的发展困境
七、文学创作者的身份分化
第二章 庶民文学的群体性“作者”
一、“近世”论与庶民文化
二、庶民文学
三、文本问题和“作者”问题
四、《西游记》及其“作者”
五、“近世”庶民文学的批评方法

下编 作品体裁论
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文献构成与文体文类
一、古籍的分类:从“七略”到“四部”
二、从别集编纂方式看文体文类
三、“文体学”著作和文章选本
第四章 辞赋
一、古代歌谣
二、楚辞
三、赋
第五章 诗
一、作为歌词的“诗”
二、字音与声律
三、“唐音”与“宋调”
四、诗人的历史境遇和自我体认——以杜甫为例
第六章 词曲
一、唐曲子和宋词
二、词的士大夫化
三、豪放与婉约
四、苏轼词之“豪放”表现
五、散曲
第七章 骈文与古文
一、骈文的形成和流变
二、“古文运动”
三、从“经义”到“八股”
第八章 说唱
一、敦煌莫高窟与敦煌遗书
二、敦煌遗书中的说唱文学作品
三、变相与变文
四、辩论与斗法
五、说唱体制的发展
第九章 小说
一、文言小说
二、白话小说
三、“四大奇书”的世界
第十章 戏剧
一、传统戏剧的演变历史
二、俗文学的“互文性”
三、人生如戏

后记
· · · · · · (收起)

我要写书评

中国文学传统的书评 · · · · · ·( 全部 11 条 )

Nostalgia 2021-10-08 16:09:56

中国文学传统要点笔记

文学首先是某种具有诗意的感知造成的经验为基础;经验是可以学习积累的,故容易形成一种传统;传统绵延良久,便会带有民族性,即中华民族的特点。 此书对作者、作品的研究受钱钟书《谈艺录》启发 欲从而体察属词比事之惨淡经营,资吾操觚自运之助,渐悟宗派判分,体裁别异,甚... (展开)

春山 2019-12-01 20:06:56

士大夫及其表达

被告知发书评更好一点..我又来叨扰大家了 思路梳理集中在第一章,并辅之以朱刚老师上这堂课时所记录的课程笔记。 希望能够帮到现在正在期末复习、或者以后要期末复习的大家。 第一章:士大夫及其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作者可以分成两类——士大夫与通俗文学的作者。 倘若将文学和思... (展开)

aspirin 2020-03-13 19:55:34

笔记:中国文学传统

引言 文学经验与文学传统 “你还说飞过去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生有情泪沾臆 《管锥编》“暝色起愁” 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 “诗眼文心,往往莫逆暗契” “感知——经验——传统”的形成过程 上编 作者论 第一章 士大夫及其表达形式 接近或附属于士大夫的乡绅... (展开)

沈一贯 2019-05-12 15:05:07

札记:两处异议

一、关于五、七言诗的句式结构 作者在第五章讲到诗的句式结构时说:“四个字的组合方式几乎只有‘二二’一种,‘一三’或‘三一’的方式比较少见。五言虽只多了一个字,却等于多出一个阅读单位,其与另两个阅读单位的组合也颇为灵活,像‘白日依山尽’读起来是‘二二一’,‘烽... (展开)

宰放 2024-10-16 20:52:19

既是最好的入门书,又有大判断

既是最适合新手进入古代文学的入门书,又是兼有大判断和丰富材料支撑的专业著作。 “入门需正”。虽然受限于篇幅和概论性书籍的性质,不能对很多问题进行深入的展开,但却在保证易上手的同时,对许多重要的命题给予了专业的回应。 本书分为【作者论】和【作品体裁论】两部分。 ... (展开)

Still Water 2021-10-13 08:19:39

《中國文學傳統》讀後感

讀完了朱剛《中國文學傳統》,復旦的通識課程講義。很不一樣的是中文系的同學也要同其他專業一起選這門課,並非單獨針對外專業同學開設的選修課。但是朱老師講地非常清楚、淺明。內容上告別袁版陳舊的文學史書寫,不再以年代為編纂線索,而是分為“作者”、“作品”兩編。作者... (展开)

绿隐风 2022-04-16 18:25:20

自用笔记上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章 士大夫及其表达方式 从身份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的作者分成两类加以宏观的考察。 士大夫:绝大部分诗、词、文言文的作者,都具有官员的身份,还有少量接近或附属于“士大夫”的乡绅、幕僚、门客、闺阁等,其表达方式与“士大夫”也基本一致,可以归为一类。“士大... (展开)

阿尔法猫 2020-12-30 21:04:35

中国文学存在着士大夫文学和庶民文学两大传统

“中国文学传统”是复旦大学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本书《中国文学传统》即为配套教材。本书作为教材,却没有通常教材常见的连篇累牍和面面俱到,而是自成体系,上编为“作者论”,从士大夫的表达特点和庶民文学的“群体”创作特性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下编为...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