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故事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汉画像石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翦伯赞先生曾说,假若将汉代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固的汉代人民现实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机组织,则两汉的历史“将会在我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秉承张道一教授化深奥为平易的一贯风格,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将那些形色各异的画面分为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三类,通过对出处、形象、情节、文字等的解读,带领我们抵达180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汉代社会风情,了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传统。

阅读本书,既可以欣赏艺术之美,也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作者简介 · · · · · ·

张道一(1932— ),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图案学家。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3—1957年先后跟随著名美术家陈之佛、庞薰琹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调入东南大学任教,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著有《设计在谋》《造物的艺术论》《吉祥文化论》《张道一论民艺》《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拓印画通览》《汉画故事》等数十种著作,发表论文近300 篇。

目录 · · · · · ·

前言
导言:汉画的解读与欣赏
汉画故事细目
(一) 人物与世俗
001 孔子见老子 | 002 孔门弟子 | 003 孔子问礼 | 004 击磬于卫 | 005 孔子问师 | 006 童子诘孔 | 007 黄帝乘龙升天 | 008 炎帝神农采药 | 009 仓颉创文字 | 010 颛顼高阳氏 | 011 帝俈高辛氏 | 012 暴君夏桀 | 013 蚩尤五兵 | 014 尧禅舜让 | 015 周公辅成王 | 016 信陵君窃符救赵 | 017 屠夫朱亥椎击将军 | 018 柳下惠坐怀不乱 | 019 颜叔子握火 | 020 管仲射齐桓公 | 021 卫姬谏齐桓公 | 022 曹子劫桓 | 023 燕丹抗秦 | 024 七女为父报仇 | 025 骊姬置毒 | 026 灵公观剑 | 027 獒扑赵盾 | 028 赵氏孤儿 | 029 桑下饿人 | 030 季札挂剑 | 031 晏子见齐景公 | 032 二桃杀三士 | 033 秋胡戏妻 | 034 老莱子娱亲 | 035 无盐丑女钟离春 | 036 齐义继母 | 037 鲁义姑姊 | 038 梁节姑姊 | 039 梁寡高行 | 040 京师节女 | 041 曾母投杼 | 042 闵子骞失棰 | 043 楚昭贞姜 | 044 范睢受袍 | 045 范睢辱魏须贾 | 046 伯乐相马 | 047 神医扁鹊 | 048 名医仓公 | 049 荆轲刺秦王 | 050 聂政刺韩相 | 051 聂政自屠 | 052 专诸刺吴王僚 | 053 要离刺庆忌 | 054 豫让二刺赵襄子 | 055 蔺相如完璧归赵 | 056 泗水升鼎 | 057 高祖斩蛇 | 058 鸿门宴 | 059 王陵母 | 060 李善抚孤 | 061 伯俞伤亲 | 062 邢渠哺父 | 063 金日磾拜母像 | 064 孝子赵荀 | 065 丁兰供木人 | 066 义浆羊公 | 067 董永孝亲 | 068 魏汤报父仇 | 069 义士范赎 | 070 冯倢伃以身挡虎 | 071 斗鸡图 | 072 公孙阏暗箭射人 | 073 贞妇射书韩朋 | 074 以物寄情 | 075 累卵之危 | 076 力士孟贲 | 077 乌获与五丁力士 | 078 材官蹶张申屠嘉 | 079 辟除五毒 | 080 为蛇足者亡其酒 | 081 刘邦举兵围鲁 | 082 经学之争 | 083 党锢之祸 | 084 门大夫 | 085 拥彗小吏 | 086 西域胡人 | 087 阉牛去势 | 088 狗咬耗子 | 089 便面 | 090 毕 | 091 桔槔
(二) 神话与传说
· · · · · · (更多)

前言
导言:汉画的解读与欣赏
汉画故事细目
(一) 人物与世俗
001 孔子见老子 | 002 孔门弟子 | 003 孔子问礼 | 004 击磬于卫 | 005 孔子问师 | 006 童子诘孔 | 007 黄帝乘龙升天 | 008 炎帝神农采药 | 009 仓颉创文字 | 010 颛顼高阳氏 | 011 帝俈高辛氏 | 012 暴君夏桀 | 013 蚩尤五兵 | 014 尧禅舜让 | 015 周公辅成王 | 016 信陵君窃符救赵 | 017 屠夫朱亥椎击将军 | 018 柳下惠坐怀不乱 | 019 颜叔子握火 | 020 管仲射齐桓公 | 021 卫姬谏齐桓公 | 022 曹子劫桓 | 023 燕丹抗秦 | 024 七女为父报仇 | 025 骊姬置毒 | 026 灵公观剑 | 027 獒扑赵盾 | 028 赵氏孤儿 | 029 桑下饿人 | 030 季札挂剑 | 031 晏子见齐景公 | 032 二桃杀三士 | 033 秋胡戏妻 | 034 老莱子娱亲 | 035 无盐丑女钟离春 | 036 齐义继母 | 037 鲁义姑姊 | 038 梁节姑姊 | 039 梁寡高行 | 040 京师节女 | 041 曾母投杼 | 042 闵子骞失棰 | 043 楚昭贞姜 | 044 范睢受袍 | 045 范睢辱魏须贾 | 046 伯乐相马 | 047 神医扁鹊 | 048 名医仓公 | 049 荆轲刺秦王 | 050 聂政刺韩相 | 051 聂政自屠 | 052 专诸刺吴王僚 | 053 要离刺庆忌 | 054 豫让二刺赵襄子 | 055 蔺相如完璧归赵 | 056 泗水升鼎 | 057 高祖斩蛇 | 058 鸿门宴 | 059 王陵母 | 060 李善抚孤 | 061 伯俞伤亲 | 062 邢渠哺父 | 063 金日磾拜母像 | 064 孝子赵荀 | 065 丁兰供木人 | 066 义浆羊公 | 067 董永孝亲 | 068 魏汤报父仇 | 069 义士范赎 | 070 冯倢伃以身挡虎 | 071 斗鸡图 | 072 公孙阏暗箭射人 | 073 贞妇射书韩朋 | 074 以物寄情 | 075 累卵之危 | 076 力士孟贲 | 077 乌获与五丁力士 | 078 材官蹶张申屠嘉 | 079 辟除五毒 | 080 为蛇足者亡其酒 | 081 刘邦举兵围鲁 | 082 经学之争 | 083 党锢之祸 | 084 门大夫 | 085 拥彗小吏 | 086 西域胡人 | 087 阉牛去势 | 088 狗咬耗子 | 089 便面 | 090 毕 | 091 桔槔
(二) 神话与传说
092 盘古开天辟地 | 093 伏羲女娲 | 094 西王母和东王公 | 095 三足乌与九尾狐 | 096 玉兔捣药 | 097 金乌玉兔 | 098 日月合璧 | 099 羲和捧日 | 100 常羲捧月 | 101 十个太阳 | 102 后羿射日 | 103 嫦娥奔月 | 104 神荼郁垒 | 105 火神祝融 | 106 高禖神 | 107 风雨雷电 |108 云师与风伯 | 109 风伯拔屋 | 110 雨师与河伯 | 111 雷公电母 | 112 雷公击鼓 |113 风神飞廉 | 114 水神天吴 | 115 昆仑之守开明兽 | 116 龙头彩虹 | 117 蟾蜍 | 118 方相与熊 | 119 宗布除害 | 120 当康鸣瑞 | 121 天汉螺女 | 122 毕方鸟 | 123 蒙双民 | 124 三头人离珠 | 125 人首鸟 | 126 人头兽 | 127 玄鸟 | 128 獬豸 | 129 氐人国 | 130 贯匈国 | 131 哀牢国(龙生十子) | 132 鹳鸟衔鱼 | 133 鸱鸮 | 134 金马碧鸡 | 135 天女旱魃 | 136 大傩十二神 | 137 鱼龙变化(鲤鱼跳龙门) | 138 羽人 | 139 仙人与仙丹 | 140 牛郎织女 | 141 周穆王见西王母 | 142 四神 | 143 青龙 | 144 白虎 | 145 朱雀 | 146 玄武 | 147 翼虎(如虎添翼) | 148 马腹 | 149 李冰之子斗牛神 | 150 上人马食太仓 | 151 尺郭 | 152 树神
(三) 祥瑞与游艺
153 四灵 | 154 黄龙 | 155 应龙 | 156 凤凰 | 157 凤凰将九子 | 158 灵龟 | 159 麒麟 | 160 麒麟送子 | 161 福德羊 | 162 天鹿•白鹿 | 163 龙马•神马 | 164 渠搜献裘 | 165 南夷献鬯 | 166 比翼鸟•比肩兽 |167 鲤鱼上房顶 | 168 孝乌反哺 | 169 双鸟接喙交颈 | 170 木槿花 | 171 木连理 | 172 比目鱼 | 173 白鱼 | 174 浪井 | 175 白雉 | 176 离利 | 177 柱铢 | 178 鸠 | 179 金胜 | 180 华平 | 181 萐莆 | 182 蓂荚 | 183 白虎•赤熊 | 184 白象 | 185 鹄 | 186 鸡 | 187 神鼎 | 188 银瓮 | 189 平露 | 190 嘉禾 | 191 芝草 | 192 明月珠•地珠 | 193 玉英 • 玄圭 | 194 璧 • 璧琉璃 | 195 龙穿璧 | 196 杯纹 | 197 规矩纹 | 198 瓜叶圆包纹 | 199 垂幛反月纹 | 200 绶带纹 | 201 立官桂树 | 202 铺首衔环 | 203 投壶 | 204 六博 | 205 藏钩 | 206 建鼓 | 207 吹籥 | 208 蹋鞠 | 209 七盘舞 | 210 都卢寻橦(顶竿) | 211 跳剑飞丸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喜欢读"汉画故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39.00元

41.40元

54.60元

58.80元

喜欢读"汉画故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选取三大类211个条目进行讲解,对汉画中常见的历史,神话及祥瑞进行了阐释,其中第三类也可作为汉代社会生活的史料佐证。可惜的是故事不如汉画,老先生还是太注重考证,导致篇幅冗长,其实对汉画具体内容进行讲解即可。

对汉画中“孔子见老子”的题材印象最深。结合缪哲先生的论著,综观先秦两汉文献,会发现这个故事有很多讲述的立场:儒家版重在尊礼;道家版重在学派之争(其实是政治地位);杂家版重在干君售术,强调“学”与“功业”的因果关系;经学家版则意在以“师谱”整“王谱”。总之,是汉代“王者有师”说的经义与实践。

我要写书评

汉画故事的书评 · · · · · ·( 全部 10 条 )

老船长-JK 2021-05-10 23:22:51

【共振书评周】听你讲过去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故事

过去我们听过很多历史故事,也学过不少成语典故,诸如:孔子问礼、童子诘孔、窃符救赵、柳下惠坐怀不乱、管鲍之交、经学之争、党锢之祸、伯乐相马,现在读起来颇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之感,想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知识都被记忆遗留在过去。听过的成语故事就像学过的英语单词仿... (展开)

上海中华书局 2023-04-28 10:02:12

《汉画故事》:一本适合全民阅读的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日,中国出版集团《2023全民阅读书单》正式发布,中华书局上海聚珍2020年出版的《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入选。为什么把这本书推荐给全民读者,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它。 汉代的“摇钱树”长什么样子?汉代流行的娱乐活动“六博”到底是怎么玩儿的?李白... (展开)

岂能无怪哉 2021-05-10 18:11:56

【共振书评周】“三足乌”和“九尾狐”

汉画像是一种雕刻在石头上的具体生动的图画。其发展,起于民间,但又直接受到上层社会的影响,它真实而形象地表现了汉代人的生活、思想、观念与理想。 据考证,当时的高层统治者死后是不用画像石的,封建社会的帝王、诸侯和郡主的墓葬中,多是显赫的壁画和贵重的棺椁,还未见有... (展开)

赖怀普 2021-05-03 14:14:00

【共振书评周】唯汉人石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广义的汉画既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也包括墓室壁画、帛画和画在其他材料上的绘画;狭义的汉画则主要是指画像石,有的也兼及画像砖。而本书所谈及的汉画,则是狭义上的。 画像石包罗万象,不仅记录有汉代以前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也有汉代社会生活中的民俗风物,还有天子与百姓... (展开)

灯芯绒 2021-05-10 23:27:45

【共振书评周】《汉画故事》读后感

一 “转发这条推文到朋友圈,2021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点赞!转发!为子孙积福!” 你是否也见过这样的话语?但这并不是网络时代才出现的新事物,距今1800多年的东汉祠堂画像石上,就刻有这样的题记: “唯诸观者,深加哀怜;寿如金石,子孙万年。牧马牛羊诸僮,皆良家子,来如... (展开)

2021-05-07 16:27:25

【共振书评周】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汉画像气魄深沉雄大,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融建筑装饰与雕刻版画于一炉,是1800多年前的伟大创造,是了解汉代历史的最直接资料,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石头上的史诗”,被视为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和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以前我总觉得汉画很神秘,去博物馆参观时也... (展开)

啃石头 2021-05-07 22:26:24

【共振书评周】《汉画故事》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然是很厚实的一本书,但由于采用了线装,翻看起来十分方便。封套上录有史学家翦伯赞的一句话,可以作为本书最好的介绍:“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辑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汉代史。”当然,仅仅“搜辑”还是不够的,作者在“前言”中提到:“画像石中的一些... (展开)

catse 2021-04-30 15:34:18

【共振书评周】《汉画故事》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共振书评周】《汉画故事》读后感:汉朝讲究视死如生,大兴厚葬之风,达官显贵多用壁画,而广大的中下层则多用画像石,画像石文化应运而生,本书收录了211种汉代画像石,分成了三个大类:人物世俗,神话传说,祥瑞游艺,每副画像石边上还有标注出土地点,以及相关介绍,图文并... (展开)

缓缓有点慢 2021-04-30 21:34:52

【共振书评周】《汉画故事》:听石头讲那过去的回忆

绵延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彼时,在经历了民间先秦文化及咸阳宫中画家收藏的先秦文化相继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之后,正在逐渐走向复苏。正如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张道一先生在《汉画故事》的导言中所述:“如果说唐代以富丽壮美著称,那么,正...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