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是社会学家基思·特斯特反思后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的一部力作。他在其中关注的是一些境况,是后现代性得以存在的利害关键和可能条件,而他主要取材于“世界的写作”,关注有关我们世界的神话/迷思,去探寻人们都靠着哪些故事,来做出妥协,为实际活动提供理据,并使挫败可以接受。

或许可以把后现代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巅峰,不仅如此,还像是自哲学诞生以来被人们不顾一切、满怀期冀地表达的所有那些希望和雄心的终极实现。只要毫不理会前历史性人群和历史性人群破败不堪的残余,任他们隐约闪现着后现代性金碧辉煌的拱廊街外,这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已经最终获得了完满清晰 的呈现。

人们不再有需要,不再有不适,但同时那也意味着,不再有希望。

过一种后现代的日子,就是要活在一种无视之中,无视现代性的教益,尤其是卡夫卡的教益:希望的前提条件就在于,所希望的东西必然是无...

(展开全部)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是社会学家基思·特斯特反思后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的一部力作。他在其中关注的是一些境况,是后现代性得以存在的利害关键和可能条件,而他主要取材于“世界的写作”,关注有关我们世界的神话/迷思,去探寻人们都靠着哪些故事,来做出妥协,为实际活动提供理据,并使挫败可以接受。

或许可以把后现代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巅峰,不仅如此,还像是自哲学诞生以来被人们不顾一切、满怀期冀地表达的所有那些希望和雄心的终极实现。只要毫不理会前历史性人群和历史性人群破败不堪的残余,任他们隐约闪现着后现代性金碧辉煌的拱廊街外,这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已经最终获得了完满清晰 的呈现。

人们不再有需要,不再有不适,但同时那也意味着,不再有希望。

过一种后现代的日子,就是要活在一种无视之中,无视现代性的教益,尤其是卡夫卡的教益:希望的前提条件就在于,所希望的东西必然是无法抵达的。活出后现代的生命,就是要活在一种真理之中:其实,唯一比未能实现希望还要糟糕的事情,就是实现希望。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基思·特斯特(Keith Tester, 1960—2019)

英国社会学家。曾任赫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朴茨茅斯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著有《两种主权》《非人境况》《齐格蒙特·鲍曼的社会思想》等。

译者简介:

李康

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教学卓越奖获得者。曾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分别访学一年。在西方社会学理论、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方面完成译著近30部,1400余万字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界限
第二章 特性/身份/认同
第三章 怀旧/恋乡
第四章 技术
· · · · · · (更多)

第一章 界限
第二章 特性/身份/认同
第三章 怀旧/恋乡
第四章 技术
第五章 责任
第六章 他人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外人名索引
中外主题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李康社会学译丛(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社会学之思(第3版)》《身体与社会理论》《社会性自我》 。

喜欢读"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的人也喜欢 · · · · · ·

多重时间,从齐美尔入手强调生命的主调,形式与生命就像游牧者与朝圣者之间的区别,由于平滑我们不再懂得如何去接纳,在那看着我那被牵引朋友离去的情景,我站在那是相对的运动。后现代理路下众多概念描绘出来对身份认同特征的辨析,马飞利索所言则是偶然性的再相逢,在积极的视角下看待后现代社会。也如线性时间观念带来的救赎一般,人们所抓住得以生存下去的信念来源于对未来期许的包含。技术可以是一种生活风格,但生命不是一种... 多重时间,从齐美尔入手强调生命的主调,形式与生命就像游牧者与朝圣者之间的区别,由于平滑我们不再懂得如何去接纳,在那看着我那被牵引朋友离去的情景,我站在那是相对的运动。后现代理路下众多概念描绘出来对身份认同特征的辨析,马飞利索所言则是偶然性的再相逢,在积极的视角下看待后现代社会。也如线性时间观念带来的救赎一般,人们所抓住得以生存下去的信念来源于对未来期许的包含。技术可以是一种生活风格,但生命不是一种支付,伦理资源再无法处理技术,我们是该相信同辈人所遇见的生命维度极限,还是技术的欺骗,死亡成为了重复。没有历史与死亡的人。 (展开)

跨年前和友邻说的是:「或许你是的确有需要和值得被保留的东西,我有偏极端的想法后就会觉得自己轻飘飘的(势必掺杂着自私、不负责和不看重地),我还在寻找吧,但我好像也不是那么适合“寻找到”。」直到看到最后一段,希望(希望?)自己在神游外能活出这种生命吧。

我要写书评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的书评 · · · · · ·( 全部 22 条 )

roseroserose_ 2014-02-01 23:26:59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

拓展阅读or基础阅读

阅读《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一则为界限、超越等概念绕的头晕,二则为层出不穷的各界“大咖”晃的眼花缭乱,故而稍作整理。 卡夫卡,卡夫卡小说集:变形记•城堡,叶庭芳、赵蓉恒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57863/ 海德格尔,... (展开)

Steed 2010-04-05 20:32:32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

城市漫游,朝圣与游牧

李康老师新译的《后现代性下的多重时间与生命》,笔记做到第二章之后就暂时停下来了,因为第三章《怀旧/恋乡》是给我非常多阅读愉悦的一章,却也是让我一时写不出笔记的一章。在半夜昏沉的阅读中,朝圣与游牧两个概念让我为其所含有的意涵惊叹。游牧的说法最早是读萨义德的《知... (展开)

环形废墟 2020-06-09 13:21:2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和多重时间」——读书笔记

- 序 - “因此,本书关注的是,在有关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本身的讨论当中,一 些解释上的利害关键与可能条件。”【p2】 - 目的:通过一系列神话来解释现代性——“一出神话/迷思就是这样一则故事, 协调着、应对着社会层面与社会维度之存在的种种冲突与诸般艰难” - 第一章 界... (展开)

盒中甲虫 2012-04-09 21:03:15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

现代性缺口攻破大全

Tester将本书冠以post-modern之名,全书却始终围绕对现代性的诸多缺口攻击来铺展,对于后现代性的阐述和解释却点到为止,惜笔如金,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Tester也不避讳,在结语里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这一行径,不过也理直气壮的申辩道:“不见postmodern中间还有个连词符的么... (展开)

Kim 2016-03-07 16:51:29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

征途仍是星辰大海

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我总是习以为常地接受。或许不能说是“接受”,因为我根本没有对这一切产生过怀疑,没有考虑这一切是外部赋予还是由心所生。但总有那么些个人,会针对这些我们认为不言自明的东西问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引来全场哄笑——“这还不简单么?”然后一片冷寂... (展开)

R. 2021-05-08 15:05:53

后现代性主义者眼中的未来性是不可知的,无穷尽的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后现代性只是看待现代性的一种视角,本身是有赖于现代性的。现代性的概念是在讨论后现代性中慢慢清晰的。现代性的迷思之一可能是反思性过度以后会产生“物化”。书中所说“劳动的反思性导致的却是物化,是形式的确立,摆脱了社会文化角度的介入,如此一来,人类的去人性化就同... (展开)

阿拉雷 2023-11-05 18:20:06

读书笔记2179: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世上的书太多,读也读不完,但想读到一本身心愉悦的书又是可遇而不可求。本书出版已经超过三十年,译者在图书馆读完原文,毕业多年后依然念念不忘,推荐给出版社,亲自译了出来,这是幸福的时刻,中文版2010年同读者见面,转眼又是十年,新版姗姗来迟,这不是一部好读的书,虽... (展开)

塔迪斯里的温尼 2023-07-17 00:56:01

入世—出世—入世

花了一个学期终于看完了。其实这本书很薄,但作为一个社会学门外汉,不得不反复斟酌体会每句每段话。这本书几乎无法用碎片时间来阅读,通常要花10分钟的时间才能进入阅读状态,而一旦进入了后现代的世界,就恨不得不吃不喝马上看完。虽然有时候被晦涩的用语折磨得像发疯,但大... (展开)

> 更多书评 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