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木 (original) (raw)
浮木的书评 · · · · · ·( 全部 238 条 )
乐府文化 2021-07-12 18:34:46
《浮木》序:露珠的记忆
文:杨本芬 2020年,我八十岁,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秋园》,以此重现已逝去十几载的妈妈在这人世的雪泥鸿爪。妈妈平凡如草芥,早已湮没于大地,只是我再也没想到,借助于我粗陋的笔墨,她的生平竟得以复活。许多读者为秋园流下同情的泪水,年轻人说想到了自己的奶奶或外婆、... (展开)
乐府文化 2021-07-12 18:40:33
代后记 成为作家
文:章红 我妈妈崇拜作家,但从来没梦想过自己也成为一名作家。从汽车运输公司退休后她就来帮我带孩子,和多数中国母亲一样为儿女奉献出所有。不同的是,她以灶台为桌子,坐在厨房里的凳子上,抓住一切间隙让自己的笔在稿纸上快速移动。她觉得有件事没完成,再不做怕是来不及了... (展开)
凉埃 2021-07-22 20:36:15
风雨渡江来
写作并不是一件需要特权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文字都具有打动人的魅力。那些在我们脑海中久久徘徊的文字,往往是具有真性情的文字,或嗔或笑,或喜或怒。这正是我喜欢杨本芬奶奶文字的原因。相比于《秋园》,《浮木》中的故事更多了一些温情的色彩,私下猜测,或许正是这些颇... (展开)
布卤 2021-07-19 12:05:53
文秀和美丽
书中让我印象特别深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他们多是劳碌一生的人物,许多人没有善终。” 这就是生活的现实,没有善男信女,也没有好人好报,有的是像推磨一样的日子和不可预见的结局——这就是人生。 最触动我的是文秀和女儿美丽的故事。文秀本来是一个漂亮的姑娘,结婚后过着... (展开)
瓦片外婆 2021-07-18 19:00:57
读杨本芬|几代女性的声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去年冬天,我读了《秋园》,民有饥色、饿殍遍野的场面带来的震撼并不比腊月寒冬、大雪纷飞的体感弱。这个月,杨本芬的第二部作品《浮木》面世,薄薄小册,很快读完。 她依旧在用个体经验讲述着自己、家人和一些故人的往事。 母亲与我 《秋园》《浮木》属于“杨本芬女性三部曲”... (展开)
何以不解忧堪忧 2023-03-15 14:14:03
浮木与远处的光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三部曲中,我最后读的是这一本。看过了秋园,看过了芬芳,在鸡毛蒜皮却又撕扯不断的婚姻生活之外,这本书给人一种“逃出生天”的舒坦质感。虽然哀伤的底色依然不变,但讨论的主题终于肯放过我的乳腺结节一会了。 从个人口味而言,《浮木》除最后一章外,整体质量是要远远好于其... (展开)
王逅逅 2021-08-24 10:38:02
昨晚看完了《秋园》的续集:《浮木》。
《秋园》是一位80岁的奶奶杨本芬,以灶台为桌,坐在厨房的凳子上写完的回忆录。 在杨本芬60岁那年,89岁的母亲梁秋芳去世了。她想:「我也可以写写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她的女儿将她的文字连载在了网上,去年被集结成书。 没想到这还没一年,她就写出了续集... (展开)
浪里白条 2021-07-18 15:43:00
用一辈子写一本书
这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但也是一本拿起来却始终无法读完的书。书是小开本,在手中捧着很轻便。然而书的内容却开本的小而轻完全相反,沉重至极,每翻一页都需要莫大的力气。 黑色的封面上一个艺术体的“浮”字,字的下半部分仿佛水光的倒影,内页里的“浮木”二字也是做成... (展开)
Bonbon 2021-09-02 23:49:07
转:杨本芬:八十岁,起笔回家
文 / 陈雨璐 转自澎湃人物 去年6月,时年八十岁的杨本芬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书《秋园》。 在这本巴掌大的砖红色小书里,她记录下母亲梁秋芳的一生。书中,杨本芬为母亲取名“秋园”,而自己化身文中长女“杨之骅”,秋园苦难堆叠的一生不断冲撞女儿的笔端和眼眶,是泥沙裹挟的河... (展开)
江聿之 2021-12-29 11:50:05
愿世间不再有文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是今年先后看完《秋园》和《浮木》的,相比前作,《浮木》的阅读体验真如一把撞向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正如标题所见,今天我想谈的,主要是书中的第二章《乡》,“吃人”的乡。 《乡》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太苦太压抑了,是那种从纸张里渗出来的苦,从字里行间里飘出来的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