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忠诚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通过新史料、新解读,以个人思想历程为故事线,突出不断通过学术创新构建个人思想体系的钱学森传记。

这是一幅以钱学森为典型人物,阐述新中国科技建设者投身时代、担当使命、为国为民、创新求索的科学家精神画卷。

这是一本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科技史作为大背景,重点凸显钱学森“共产党员”第一身份的四史教育读物。

《科学与忠诚》以博考原始材料为基础,以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聚焦讲述钱学森为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而奋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教育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故事里,有他勇于自我锤炼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历程;在故事里,有他在上下求索过程中坚守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在故事里,有他不断绘制个人思想坐标和构建个人思想体系而结出的理论果实。这些故事深深地内嵌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的伟大征程之中,因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秉持“江山就是人民...

(展开全部)

这是一部通过新史料、新解读,以个人思想历程为故事线,突出不断通过学术创新构建个人思想体系的钱学森传记。

这是一幅以钱学森为典型人物,阐述新中国科技建设者投身时代、担当使命、为国为民、创新求索的科学家精神画卷。

这是一本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科技史作为大背景,重点凸显钱学森“共产党员”第一身份的四史教育读物。

《科学与忠诚》以博考原始材料为基础,以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聚焦讲述钱学森为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而奋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教育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故事里,有他勇于自我锤炼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历程;在故事里,有他在上下求索过程中坚守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在故事里,有他不断绘制个人思想坐标和构建个人思想体系而结出的理论果实。这些故事深深地内嵌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的伟大征程之中,因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执政理念的中国共产党。本书叙事简洁,描写生动形象,每位读者或许都能从钱学森的故事里受到启发、获得感悟,激励自己前行。

作者简介 · · · · · ·

吕成冬,1985年出生,江苏盐城人。现任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人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近年来主要从事钱学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独著《他日归来:钱学森的求知岁月》,合著《陈敬熊院士传记》《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等图书。

目录 · · · · · ·

序幕 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
第一部分 国家荣誉与第一身份
第一章 中国科学院虚位以待
被纳入中国科学院编制 10
特殊的人才引进计划 15
“光明的将来是我们的” 18
· · · · · · (更多)

序幕 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
第一部分 国家荣誉与第一身份
第一章 中国科学院虚位以待
被纳入中国科学院编制 10
特殊的人才引进计划 15
“光明的将来是我们的” 18
第二章 以经典著作绘制思想坐标
我国首次国家级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3
第一个思想坐标:经典著作诞生 27
新陈代谢:从中文版到修订版 31
第三章 从学部委员到两院院士
提名“中研院”院士候选人 38
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42
当选两院院士的前后 45
第四章 忠诚于共产党员的信念
“人生观上升了” 49
永远的第一身份 53
鲜红党旗的意义 57
第二部分 中国科技事业奋斗者
第五章 十二年科学规划参与者
亲历“划时代的大事” 62
主持了哪项重要任务 65
因何被称为“大战略家” 67
第六章 “中国导弹之父”辨析
钱学森是怎么“答卷”的 70
科技帅才:在轻与重之间 74
谁是“中国导弹之父” 78
第七章 星际航行:从科幻到现实
著名科幻电影的致敬 83
什么是“星际航行码头” 86
“中国航天日”的由来 91
第八章 “640工程”的来龙去脉
从一幅“错版”油画说起 94
“有矛必有盾”谈话前后 97
一箭多雕:防御即是进攻 100
第三部分 转折年代思考未来路
第九章 为国家培养接续奋斗者
“为国造才”的科技教育观 106
科研与教学的辩证统一 110
“冰山理论”启示了什么 113
第十章 当科学的春天到来时
我国科技如何从跟跑到领跑 116
同步互动:为何是日本 120
再次站位思考规划科学 123
第十一章 系统工程思想从萌芽到形成体系
系统工程思想的“中国化” 128
珍贵手稿中的学术轨迹图 131
几易其稿:从初稿到发表 135
第十二章 个人思想历程上的“综合扬弃”
提出建立新理工科院校 139
缘何引起系统工程热潮 142
第二个思想坐标:“综合扬弃” 145
第四部分 回归学术研究的实践
第十三章 持之以恒的读书法
个人书库:钱学森藏书的形成 150
勤于札记:读书中的“三到” 154
常读常新:一份经典阅读书目 157
第十四章 往来书信中的互动
未解之谜:往来书信有多少 160
问学之路:作为“过程的集合体” 164
未来已来:书信里的三大预见 166
第十五章 在中央党校的讲学
史实复原:中央党校讲学情况 174
原因释然:为何只去中央党校 178
不避争议:向往的“鹅湖之会” 180
第十六章 个人数据库的建立
点石成金:英文剪报中的思想密码 185
集腋成裘:一座个人数据库的建立 188
毛细血管:剪报如何激活成为情报 192
第五部分 新思想成就新的身份
第十七章 回答了“为谁著述”
弘道以文:不为与有为 198
从学术规范到学术道德 202
三重身份:如何做出版 205
第十八章 与马克思的“对话”
寻找规律:社会科学何以量化 209
理论储备:整体与重点相结合 212
英雄谁在:与马克思的“对话” 215
第十九章 何谓“离经不叛道”
内涵扩大:如何理解第一生产力 221
两科联盟:自然辩证法有何奥秘 223
体系创建:“思想上的结构物” 227
第二十章 新思想成就新的身份
第三个思想坐标:发现“钱学森之思” 232
创立四种革命理论:对共产主义理论的探索 236
钱学森思想体系:新身份与新形象 241
尾声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来源
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科学与忠诚"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32.90元

32.90元

32.90元

35.80元

38.40元

喜欢读"科学与忠诚"的人也喜欢 · · · · · ·

钱学森,是一个有意思的撰写题材,而且全书的赤红,确实是体现了传主的红色知识分子的形象。这部传记突出的是钱老政治与科学研究两个主题,因此就会把他从归国到入党这段经历加以刻画,应该说这是整部传记的红线,而钱学森晚年对于社会的研究,本身也是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结果。另外一部分就是科学研究,其实在我们所熟知的控制论和火箭研究外,作者还着重提到了钱学森的读书和教学问题,在钱学森看来教学培养科研人... 钱学森,是一个有意思的撰写题材,而且全书的赤红,确实是体现了传主的红色知识分子的形象。这部传记突出的是钱老政治与科学研究两个主题,因此就会把他从归国到入党这段经历加以刻画,应该说这是整部传记的红线,而钱学森晚年对于社会的研究,本身也是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结果。另外一部分就是科学研究,其实在我们所熟知的控制论和火箭研究外,作者还着重提到了钱学森的读书和教学问题,在钱学森看来教学培养科研人才,也是科学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简单对于科学问题的研究。另外,在他的读书上,也能看到他通过阅读、摘抄,并撰写自己的阅读想法,这些本身就是通用的研究方式,换而言之,科学研究方法本身是共通的,如果看到他关于科研数据收集的论述,就知道文献学研究本身也是行内人。这些总让人感觉到他心目中科学和政治本身是一体的 (展开)

资料详实,客观还原空气动力学家以及工程控制论创始人钱学森的一生。提出建立“星际航行码头”和“火箭回收”的设想,甚至组建“月球远征舰队”,都体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从提交发展航空事业的建议到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不仅在科学研究,在构建思想体系上也充分展现了个人智慧,界定了四种革命概念(科学-技术-产业-社会)。对未来发展极具预见性: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出“快餐店网送”、建议发展人... 资料详实,客观还原空气动力学家以及工程控制论创始人钱学森的一生。提出建立“星际航行码头”和“火箭回收”的设想,甚至组建“月球远征舰队”,都体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从提交发展航空事业的建议到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不仅在科学研究,在构建思想体系上也充分展现了个人智慧,界定了四种革命概念(科学-技术-产业-社会)。对未来发展极具预见性: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出“快餐店网送”、建议发展人机结合技术。通读下来很有启发。 (展开)

事实不多,马屁不少。比起叶永烈写的那本《走进钱学森》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当然了,作为主题先行的宣传类出版物也不能要求太多,只能借此勉强了解一下钱学森回国的过程,以及其回国后助推中国导弹事业和管理航空、国防等工作的经历。但是对于钱在大跃进时期的“发挥光合作用亩产万斤”公案,及其文革时发表大字报批判张爱萍、刘邓林等人的事迹只字不提,尤其是其晚年热衷气功、支持所谓人体科学这些黑料避而不谈,都显得像是在刻意... 事实不多,马屁不少。比起叶永烈写的那本《走进钱学森》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当然了,作为主题先行的宣传类出版物也不能要求太多,只能借此勉强了解一下钱学森回国的过程,以及其回国后助推中国导弹事业和管理航空、国防等工作的经历。但是对于钱在大跃进时期的“发挥光合作用亩产万斤”公案,及其文革时发表大字报批判张爱萍、刘邓林等人的事迹只字不提,尤其是其晚年热衷气功、支持所谓人体科学这些黑料避而不谈,都显得像是在刻意遮蔽真相,努力想塑造一个完美的爱国爱党的科学家形象。倒是一些辅料还算有趣,比如钱在晚年预言新能源汽车、外卖、人工智能的出现,还有倡导系统工程理论、四种革命理论,似乎更能体现一个科学家的身份。最后几章对钱之所以信仰共产主义只有吹捧,而没有挖掘出真正的心理动因和现实背景,究竟是不敢写还是作者段位不够? (展开)

我要写书评

科学与忠诚的书评 · · · · · ·( 全部 11 条 )

四季大美丽 2021-11-30 10:13:15

新中国航天科技的星空最闪亮的一颗“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他是谁?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美国人称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他是谁?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 他是谁?他就是有着“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等诸多荣誉称号的——钱学森。 在钱学森诞辰将近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展开)

邱皮 2022-10-23 14:11:40

“红”与“专”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的概念对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家国情怀在我们心里更是根深蒂固,青少年群体中主动探索爱国主义背后的社会学、哲学理论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有时候大道理讲多了,如何报效祖国的现实问题反而被忽略了。 数十年来,“红”与“专”哪个更重要的争论... (展开)

霁云 2021-12-21 19:59:08

璀璨星河的光——《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都说2021年是中国航天的高光年。两天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发射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而前几天,央视一套黄金时间上映了我国首部新时代航天事业电视剧《问天》,开播4天,收视率破1,广受关注。 的确,从1月20日天通一号03星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就迎来了开门红。这一年,我们... (展开)

alty 2021-12-21 14:09:04

从火箭俱乐部到两弹一星《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读后感

从火箭俱乐部到两弹一星《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读后感 “时代是一位公平的出题者,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份试卷;如何答卷,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由此便构成了不同的人生。钱学森用“科学与忠诚”做了回答” 写在前言的这句话,字字千钧,概括了《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 (展开)

帽帽的小宣园 2022-05-07 11:27:21 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版

钱学森传|我们可以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学时期教我们地球化学的教授的偶像就是钱学森。知道他是“中国导弹之父”,却不知道钱学森本人很反对这个称号,并认为这不是什么好话。因为这是把关注点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而忽略了数以万计航天人的努力。 天哪,有这种领导也太幸福了吧。 现在很多领导都巴不得,你的业绩... (展开)

霁云 2021-12-21 20:28:14

如果人生有答案|《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

都说2021年是中国航天的高光年。两天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发射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而前几天,央视一套黄金时间上映了我国首部新时代航天事业电视剧《问天》,开播4天,收视率破1,广受关注。 的确,从1月20日天通一号03星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就迎来了开门红。这一年,我们... (展开)

花姐姐家庭教育 2021-12-11 16:45:35

科技与人文,谁更重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花姐姐 生活节奏快,是这个时代人们的普遍感受。 让生活过得更有效率,是人们普遍的追求。 以至于,我们在选书的时候,首先会问自己,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帮助吗? 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读这本书似乎也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事。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来聊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 (展开)

M南风先生 2021-12-08 18:47:50

《科学与忠诚》: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110周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1年6 月 17 日 18 时 48 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太空的空间站。 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将在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驻留6个月,在这里将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 (展开)

偶然间咖啡馆 2021-12-16 20:22:00

隐藏在电影中的彩蛋预示了怎样的未来?致敬钱学森的“星际航行码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电影《火星救援》中主角马特·达蒙有一段独白提到,一个著名实验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这个实验室主导了NASA包括月球和火箭探索在内的诸多项目。 电影中的五人小组所成立的“火箭俱乐部”前身,独白中所说的加州理工学院的5个学生所...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