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赓武回忆录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 这是一部丰富又极为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可以毫不费力从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历史学家的学术成就和世界视野。而尤为吸引人的是,他用近一个世纪的经历,回溯了对“家”和“爱”的领悟,探索并创造家园归宿感,充满了睿智与朴素诚挚的情感。
★ 继黄仁宇《黄河青山》、齐邦媛《巨流河》之后,又一本充满历史细节、家族记忆和个人魅力的跨时代记录。
★史学家、教育家、2020年“唐奖 • 汉学奖”得主王赓武,年近九旬执笔回首动荡的少年时期,“变动随时会降临,人们可能轻易就被从根切断”,然而“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两卷本《回忆录》,王赓武亲笔撰述的珍贵文本,加入母亲、妻子跨时代的记录文字,近六百页巨制,十数幅跨越百年的家族照片,兼具丰富的文学与史料价值,笔调平实深厚,谦逊动人,堪称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
王赓武是享有盛誉...
★ 这是一部丰富又极为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可以毫不费力从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历史学家的学术成就和世界视野。而尤为吸引人的是,他用近一个世纪的经历,回溯了对“家”和“爱”的领悟,探索并创造家园归宿感,充满了睿智与朴素诚挚的情感。
★ 继黄仁宇《黄河青山》、齐邦媛《巨流河》之后,又一本充满历史细节、家族记忆和个人魅力的跨时代记录。
★史学家、教育家、2020年“唐奖 • 汉学奖”得主王赓武,年近九旬执笔回首动荡的少年时期,“变动随时会降临,人们可能轻易就被从根切断”,然而“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两卷本《回忆录》,王赓武亲笔撰述的珍贵文本,加入母亲、妻子跨时代的记录文字,近六百页巨制,十数幅跨越百年的家族照片,兼具丰富的文学与史料价值,笔调平实深厚,谦逊动人,堪称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
王赓武是享有盛誉的海外华人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其生长于1930年代的南洋,时逢战乱和动荡,不得不在中国、南洋和英国等地辗转求学,加之出身中国江南耕读世家的知识分子父母强烈的乡愁情怀,使作者对华人在海外安身立命、“寻找家园”的归属感这一复杂的命题,有曲折的经历和真切的人生经验;成年后,在横跨三大洲几十年的学术与教育生涯中,他与同时代的史学、汉学界重要学者,几乎都有交往;一生挚爱的太太林娉婷更是他领悟“爱”与“家园”的人生伴侣——由此构成的个人与时代的画卷,经由朴素儒雅的笔墨,展现得波澜壮阔,又发人深思。
本书是历史学家王赓武亲笔撰述的唯一的回忆录,其在年近九旬之际,回溯上下求索、“长年半游牧”的一生,回忆录兼具丰富的文学与史料价值,笔调平实深厚,谦逊动人,堪称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
回忆录共两卷。上卷《家园何处是》,王赓武回顾了对他影响至深的父母家世,他在南洋出生,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统英文教育。因日军入侵东南亚,他不得不辍学,数年间在街头游荡,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学会广东话、马来语、客家话、闽南语,并对殖民地错综复杂的“华人性”有了最初的领会。凭藉奇迹般的机缘,他在日本战败前夕重拾学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却亲身见证父母谆谆教导的那个故园中国终归于幻灭。然而,青年王赓武对“家园何处是”的困惑与不安在此际渐渐抚平。站在儿时经历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汇处,他“开始感到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下卷《心安即是家》由王赓武与太太林娉婷合著,述说他们由青年时期在马来亚、英国求学,学成后在吉隆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治学与生活,在三大洲移动的切身经历,更内在地成就了他对海外华人研究的学术生涯,同时在不确定的时代洪流中,探索并创造家园归宿感,充满了睿智与朴素诚挚的情感。
王赓武回忆录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王赓武,1930年出生于印尼泗水,少年时期在怡保度过。先后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新加坡马来亚大学,获马来亚大学文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博士学位。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文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主任,并于1986-1995年间担任香港大学校长。荣休后长居新加坡。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历史、海外华人、移民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1963)《东南亚与华人:王赓武教授论文选集》(1987)《中国与海外华人》(1994)《海外华人:从落叶归根到寻觅自我》(2000)等。 2020年,王赓武获颁第四届“唐奖•汉学奖”。
林娉婷(1933–2020),生于上海,在槟城和新加坡长大。曾于新加坡、吉隆坡、堪培拉等多所机构教授英国语言与文学。工作以外,她全力支持丈夫王赓武的事业,养育了三个孩子...
王赓武,1930年出生于印尼泗水,少年时期在怡保度过。先后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新加坡马来亚大学,获马来亚大学文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博士学位。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文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主任,并于1986-1995年间担任香港大学校长。荣休后长居新加坡。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历史、海外华人、移民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1963)《东南亚与华人:王赓武教授论文选集》(1987)《中国与海外华人》(1994)《海外华人:从落叶归根到寻觅自我》(2000)等。 2020年,王赓武获颁第四届“唐奖•汉学奖”。
林娉婷(1933–2020),生于上海,在槟城和新加坡长大。曾于新加坡、吉隆坡、堪培拉等多所机构教授英国语言与文学。工作以外,她全力支持丈夫王赓武的事业,养育了三个孩子,复热心公益,创办香港大学博物馆学会,并曾在香港与新加坡出任多个艺术学会会长。
目录 · · · · · ·
上卷 家园何处是
叙说缘起/Ⅰ
第一部 我的小小世界
从泗水到怡保/3
从绿城开启的世界/13
中国的滋味/25
· · · · · · (更多)
上卷 家园何处是
叙说缘起/Ⅰ
第一部 我的小小世界
从泗水到怡保/3
从绿城开启的世界/13
中国的滋味/25
帝国终结,另辟天地/35
母亲的回忆/41
第二部 学习漫游
战火延烧至马来亚/61
小城男孩/67
另一种学习/77
新规则/91
准备回家/101
母亲的战时回忆/107
第三部 前往南京
大家族/121
抵达南京/133
和父母同住的五个月/141
安顿下来读书的日子/149
我的老师/159
向朋友学习/173
母亲回到怡保/185
第四部 怡保
改变方向/195
重新开始/207
下卷 心安既是家
家园何处/Ⅰ
第一部 入乡问俗
安全着陆/3
新来乍到/9
谁的文学?/15
诗歌创作/21
书山有路/29
马尼拉的警讯/37
第二部 我的新思维
什么是民族国家?/49
新加坡殖民地/55
政治教育/63
第三部 喜结良缘
初识娉婷/75
妈妈童懿和/85
爸爸林德翰/93
重新认识/101
第四部 双重视野
学海无涯/115
遥远的历史/125
为什么是十世纪/133
与汉学半途相会/139
英国文学中的英国/145
第五部 成家
重聚和结婚/153
剑桥和伦敦/163
婴儿诞生/171
第六部 理想的工作场所
近乡情怯/179
迁居吉隆坡/193
哪一个阵营?/199
第七部 全球化?
进入冷战/211
关于新世界的报告/215
东岸研究中心/227
娉婷眼中的美国/237
马来西亚/241
调查报告/251
第八部 家庭根源
祖孙三代/259
我们盖房子/265
定居/271
第九部 出乎意料
196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83
1965: 调整方向/289
国家历史/295
革命/303
聚焦东亚/311
稍事休息/321
总结/327
心安即是家/333
附录: 有关马来亚家乡的著作/33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些从事文史工作的朋友提醒了我,我们夸夸谈论历史的重要性时,其实无感于亲身经历某段历史时期的人们是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我们往往诉诸文献,试图以此捕捉苦与乐的时刻,尽管这有助我们想象他人过往的片段,但我们太缺乏人们实际经历的故事。关注地方文史遗产是第一步,鼓励大家分享人生或许可以是下一步。 (查看原文)
梁中和 2赞
2022-08-25 21:28:46
—— 引自章节:叙说缘起/Ⅰ - 这让我体会到世上还有别套规则,和我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规则截然不同。最重要的是,我碰到有些人虽然是华人,但不符合伟大经典著作里描写的华人性。这拓展了我的眼界,让我看见各种各样的多元性,看见在我熟悉的绿城里无法想象的社会阶层和高低阶级,也促使我在心中开始怀疑父母让我做好返乡准备的那个中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小城男孩/67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王赓武回忆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45.00元
43.20元
54.60元
80.10元
94.80元
喜欢读"王赓武回忆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malingcat 2022-10-26 22:16:40 上海
45 有用
这部回忆录其实有三位作者,除了学者王赓武,还有他的母亲丁俨、他的夫人林娉婷,也正是因为两位女性的回忆文字以直接插入文本的形式展现,使得“家”与“爱”更加立体,也让这部回忆录成为一部多声部的浅吟低唱,丁俨文字中的风骨,林娉婷文字中的坚定,人如其文。王赓武先生以鲐背之年完成此书,文字质朴无华,即便偶涉学术,亦丝毫没有炫耀之心。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一点儒家的内核,是他“长年半游牧生涯”的基底,虽说“此... 这部回忆录其实有三位作者,除了学者王赓武,还有他的母亲丁俨、他的夫人林娉婷,也正是因为两位女性的回忆文字以直接插入文本的形式展现,使得“家”与“爱”更加立体,也让这部回忆录成为一部多声部的浅吟低唱,丁俨文字中的风骨,林娉婷文字中的坚定,人如其文。王赓武先生以鲐背之年完成此书,文字质朴无华,即便偶涉学术,亦丝毫没有炫耀之心。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一点儒家的内核,是他“长年半游牧生涯”的基底,虽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才能安心。对于“宅兹中国”的我们,“南洋”的芭风椰雨、碧血白沙、特别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汇与冲击,所知寥寥,本书在殖民、战争、动乱与革命的大背景上展开,也向我们揭开了这个世界的一角。到最后,作者是中国人、马来人、还是澳大利亚人,的确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悲悯,他是世界公民。 (展开)
frozenmoon 2023-02-03 13:39:26 北京
35 有用
如果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回忆录就是秘史字里行间空白处、褶皱里的暗语。这书里明处讲是身份认同的寻找与构建,暗处写尽了命运的不可捉摸。很多时候看似自己在做选择,其实不过是被时代、际遇和更宏大的力量拨弄,所谓身份认同不过是想尽办法适应那一次次拨弄。这其中有无尽苍茫。王先生绝对算得上动荡世纪中的幸运儿了,他也承认并感激这份幸运,而他的同辈学人中还有那么多不可言说甚至没被记录的不幸,他笔下偶尔提及的... 如果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回忆录就是秘史字里行间空白处、褶皱里的暗语。这书里明处讲是身份认同的寻找与构建,暗处写尽了命运的不可捉摸。很多时候看似自己在做选择,其实不过是被时代、际遇和更宏大的力量拨弄,所谓身份认同不过是想尽办法适应那一次次拨弄。这其中有无尽苍茫。王先生绝对算得上动荡世纪中的幸运儿了,他也承认并感激这份幸运,而他的同辈学人中还有那么多不可言说甚至没被记录的不幸,他笔下偶尔提及的一句一句慨叹背后都是血和泪。从单纯阅读来说,上部优于下部。 (展开)
王赓武回忆录的书评 · · · · · ·( 全部 16 条 )
花落人亡 2022-09-12 01:39:01
删减校对:中大VS上译
左中大,右上译。页码是上译的页码。 叙说缘起 第Ⅶ页:太平天國軍→太平军 而這幾支丁家直到……→而这几支直到…… 第XIV页:林文慶翻譯的楚辭《離騷》(傳為戰國時期知名楚臣屈原之作)。→林文庆翻译的楚辞《离骚》。 第XV页:爪洼島泗水的第一所……→爪洼岛泗水(Surabaya... (展开)
薛宝钗的冷香丸 2022-10-14 21:05:23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上世纪30年代初,在荷兰殖民统治下的泗水(爪哇语苏腊巴亚,今印尼第二大城市),一位日后成为华人史学大家、教育家的男婴在此呱呱坠地,其名为王赓武。 近一个世纪以来,历史学者出身的王赓武先生在中国与世界的复杂关系上做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尤其在中国历史上与南方诸国的... (展开)
蓬蓬 2022-09-05 21:48:44
王赓武的初次相遇:“看不清的比看得清的更广阔”
没有恒常不变之事,变动随时可能降临,人们可能轻易就被从根源切离。 九旬历史学家王赓武,在《王赓武回忆录》中,以温柔敦厚的笔,回忆了自己的求学与治学历程。回忆录的上篇,《家园何处是》,可以视作是,一个在王朝崩塌后长大,没有那么远大志向的普通少年,面对动荡的时代... (展开)
浪否 2022-12-08 17:58:38
遥望吾乡:20世纪初海外华人的家国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总是被问起,我们认为自己的家在哪里。由于我们永远无法确定,往往回答说,家就是我们所在的地方,也是所有我们感觉像在家里的地方。”——王赓武《心安即是家》 大约两年前,王赓武的两本回忆录《家园何处是》(Home is Not Here)与《心安即是家》(Home is Where We Are... (展开)
mohicaniano 2023-05-12 12:33:21
三段读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Part1 甫翻开此卷,目录页赫然有着“从泗水到怡保”一条,“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的诗油然而生,看来作者是山东泗水人,那怡保在哪呢?估计离着泗水也不会太远。带着这个疑问进入正文,一上来我就哑然失笑,原来此泗水非彼泗水,真差个十万八千里,两地均在... (展开)
示播列 2023-01-19 14:15:01
王赓武的师友杂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著名海外华人历史学家王赓武的两卷本回忆录(上卷《家园何处是》、下卷《心安即是家》)出版以来,谈论者众且颇受好评。这部回忆录之所以受到知识界的普遍关注,除了王赓武多年来在专业研究上积累的声誉外,还要归因于他独特的身世背景和人生经历。 作为海外华人学者,王赓武一... (展开)
Ian 2022-09-23 18:10:46
家园何处是?心安即是家。
读王庚武先生回忆录(上、下卷) 南洋离我们很近,王庚武(1930-)先生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泗水市,成长于大马(马来西亚)的怡保。据书中记载,乘船三天即可由泗水到星洲(新加坡),七天即可由星洲到上海。 时光荏苒,如今大马已经是亚洲四小虎中最富裕的国家了... (展开)
我爱古诗词 2024-08-19 19:17:40
书摘
母亲一丝不苟地教导我,要我认识所有分得清的亲戚,每个亲戚都有一两则趣闻赋予他们鲜活形象,亲戚个个都被精准定位, 一段时间以后,身为现代教育家的父亲担心她揠苗助长,向她解释孩子如果过早开始学习,只学会背诵个别生字,反而可能有害。 他们也确保我清楚汪精卫的姓和我... (展开)
Ирина 2024-07-17 11:39:41
个体与离群——一位半游牧华人的生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0年8月7日,王赓武先生的妻子林娉婷女士离去。 回忆录是2020年付梓的,港版于2020年10月出版,简体版于2022年8月出版,遗憾的是林娉婷女士没有看到刊有她撰写的一部分作品。 和回忆录的“缘”要从2022年说起,当时看到新书《王赓武回忆录》推荐时,很感兴趣,立刻标记,但并... (展开)
圆碌碌 2024-05-06 10:51:31
管窥华人语境
谈谈两点 第一是王赓武先生的特点——从童年开始就有很突出的自省和思考能力,这个和他的身份、文化困境是有关的。一开始以华人的身份生活在异域环境怡保、父母对于文化中国和“根”的执着、自己接受的英国文学教育、多语言的交流…总之,混杂的环境以及所带来的不确定、非稳固...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