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讲义 (original) (raw)
最后的讲义
作者:[日]石黑浩
出版社: 海峡书局
出品方: 未读·思想家 /未读
副标题: 一千年之后的人类与机器人
原作名: 最後の講義完全版:1000年後のロボットと人間
译者:曹倩
出版年: 2022-6-1
页数: 240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6709762
豆瓣评分
5星
10.5%
4星
11.8%
3星
51.3%
2星
21.1%
1星
5.3%
内容简介 · · · · · ·
如果这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会讲述什么?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最后的讲义》完全版。
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从机器人视角剖析人类本质,展望技术主导、人机共生的未来。站在技术顶点的专家,给年轻人的人生启示。
“创建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人形机器人支撑起来的未来社会”,是这位执着于人形机器人的科学家的大胆宣言。让机器人变得更像人,从它们的“思考”中探寻身份认同和意识根源,或许正是通过技术理解人类的一种方法。
“我认为人类的有机物身体或许是为了让物质的进化、智能化加速的一种手段,或许我们人类最终会再次变回无机物…… 从有机物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来看,我们或许正是因为拥有成为无机物的智慧生命体这个使命,才对先进技术和机器人这么感兴趣。”
作者简介 · · · · · ·
石黑浩
1963年生于日本滋贺县,获得大阪大学基础工学研究科博士学位。任大阪大学基础工学研究科教授(名誉教授),ATR石黑浩特别研究所客座所长(ATR董事)。
从以其本人为原型的人形机器人开始,他研发了包括作家、演艺圈人士等在内的多款人形机器人,成为“人形机器人研发第一人”,受到世界瞩目。他将认知科学、哲学以及脑科学融入机器人研究中,试图理解人类和存在的意义;通过“人机交互”,他尝试建立人与机器人的亲密关系。这些成果也被他用来反哺机器人研发,从而制造出他梦想中“最接近人的机器人”。著作有《如何才能创造“人”——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我》《人形机器人能否成为人类》《我制作机器人的理由——从日常中设计未来的生活方式》等。
目录 · · · · · ·
序
第1章 用机器人创造人类
●我想创建的未来社会
●需要人形机器人的原因
●能与人聊天的机器人服务
●机器人将会加速普及
· · · · · · (更多)
序
第1章 用机器人创造人类
●我想创建的未来社会
●需要人形机器人的原因
●能与人聊天的机器人服务
●机器人将会加速普及
●如果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维持生活品质,就需要机器人
●机器人会像计算机一样降价
●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登场
●是广而浅,还是深而专
●独立自主的人形机器人偶像“U”
●可以进行无破绽交流的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掌握了交流中所需要的东西
●关系变好意味着要共享意图和欲求
●被人工智能训斥
●“附身”到人形机器人身上
●正因为是岛国,日本才擅长制造
●在制造领域自尊心很强的日本
●如果能够解释“思考”就能获得诺贝尔奖
●“思考”是什么?
●回想起儿时的疑惑很重要
●“人究竟是什么”是机器人研究的动机
●与人相关的机器人——“人机交互”
●理解“人类究竟是什么”的技术开发将会变得理所应当
●从话剧中“诞生”的像人一样活动的机器人
●在人形机器人身上感受到情感
第2章 只有机器人知道的人类
●因为有了人形机器人而导致自己的存在变成2 倍
●比起本人,“Geminoid”的自己更有人气?
●思考“存在”
●模糊的“出席”概念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价值的高中生
●没有绝对的价值
●米朝人形机器人收获巨大人气
●将已逝作家的人物形象具体化的夏目漱石的人形机器人
●如果上夏目漱石的课,学生不会睡觉
第3章 终极的人类是什么样的
●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
●抹去个性的Telenoid
●深化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Telenoid计划
●在Hugvie中感受到的存在感
●Hugvie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
●机器人取代人类是否有问题
●技术革新会扩大人的能力差
●软件产业的两极分化将加剧
●两极分化不如其他国家严重的日本
第4章 1000年后的人类
●思考1000年后这件事意义深远
●比起基因,由技术造成的能力扩张更快速
●技术进步融入人类的基因
●摩尔定律不停止
●计算机可以替代人脑吗?
●对于人类的定义,肉体不是必要条件
●人类进化的最终形态是回到无机物
●或许是为了成为无机物的智慧生命体而进行机器人研究
第5章 答疑解惑
●人类是否只有作为DNA进化的暂时载体这一个意义?
●进化这件事本身有意义吗?
●是否有可能让计算机变得逐渐接近有机物?
●如果人类保持现状,仅技术进步的话,会不会20 年后就没有人类了?
●世界上理解先进技术的人与不理解的人逐渐两极分化,但为什么在日本这个现象不严重?
●如何才能让“岛国假说”从日本推广到全世界?
●对于机器人观,有什么作品对您产生了影响吗?
●您是如何看待Geminoid的呢?
●在研究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时,您对人类最为感动的瞬间是什么时候?
●如果能够重生,您想成为什么?
●在大学中最好做些什么事情?
●如果计算机不断胜过人类,最终是不是就不需要人类了?
●未来,更进一步发展的人类的情感是否会消失?
●人类对于插手神的领域的恐惧心理是否应该抹去?
●即便在1000年后人类是否也会保留动物性的一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现实中确实有人偶尔会做这样的事情:走到Pepper面前,然后说“你,快说点儿有趣的”。这种时候我总是想站出来替Pepper说:“那你站在Pepper的立场,试试看当大家的聊天对象啊。” 大家想想看,假设你是Pepper,原本好好地站在那里,突然有个人过来趾高气扬地让你说点儿有趣的话逗大家开心,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想说,如果自己都做不到,那就别要求Pepper做这样的事情。 每当我看到大家对待机器人有多么“过分”时,我都会很生气。但是如果“ERICA”生气了,大家都会跪下来给她道歉。 当“ERICA”冲自己发火时,我们总会感到非常抱歉。那时,我们往往会忘记她其实是个人形机器人。 所以,在我看来,即便是机器人也应该有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只要机器人能够选择场所或情景,它们完全有可能被当成人类而被大众接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被人工智能训斥 - 此外,我的学生还在制作一款“发脾气”的人形机器人。这个人形机器人从一开始脾气就不好,他会说“你来干什么啊”这样的话,并且一直保持着生气的状态。 生气的人往往不会听别人说了什么。所以,在这款人形机器人身上,语音识别这个功能其实用处不大。 我们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识别人脸,并且一边看着对方的眼睛一边说话。但由于这款“发脾气”的人形机器人在看着我们眼睛的时候一直在生气,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情绪低落起来。这时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会完全忘记冲我们发脾气的其实是个机器人,而只会觉得这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在冲我们发脾气。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被人工智能训斥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最后的讲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33.29元
44.80元
45.50元
48.30元
47.52元
喜欢读"最后的讲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闻夕felicity 2023-10-07 18:23:20 江苏
1 有用
①有一些人机交互方面的有趣细节,比如请戏剧导演来“教”机器人如何表现得更像人。②过于王婆卖瓜,以至于整本书像一个冗长的机器人带货广告,还不是那种看完让你想买的广告,是那种让人反感的强行安利。③作者明明不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甚至是自动化导致社会问题和大众担忧的始作俑者之一)却一直在强调日本社会表面的虚假安定,引人反感。此外作者有点技术中心主义和技术决定论,对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反思不够,有点mad... ①有一些人机交互方面的有趣细节,比如请戏剧导演来“教”机器人如何表现得更像人。②过于王婆卖瓜,以至于整本书像一个冗长的机器人带货广告,还不是那种看完让你想买的广告,是那种让人反感的强行安利。③作者明明不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甚至是自动化导致社会问题和大众担忧的始作俑者之一)却一直在强调日本社会表面的虚假安定,引人反感。此外作者有点技术中心主义和技术决定论,对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反思不够,有点mad scientist和731的那个劲头,这是很恐怖的事情,如果有天日本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用机器人军队灭绝世界他应该是发起者之一。④作者相信生命机械论,想把他扭送到隔壁反生命机械论的生物学者那接受再教育。 (展开)
咲迟 2024-02-22 14:04:51 广东
0 有用
完全不喜欢,一个自大的机械飞升主义者。底层感觉非常技术资本主义。同系列的还是研究虫子自然科学的生命力最足,落在实处的女性主义漫画家那本也相对比较好了。在有限的人生中,就是要远离这样本书作者这样的人坐朋友同事老板家人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