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与帝国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 编辑推荐

☆“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宋朝开启的森林时代”——以森林为视角的全新中国史

☆观点耳目一新,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历史地理学者文榕生、环境史学者梅雪芹、汉学家宋怡明推荐

◆ 内容简介

从蔡京改革到张居正“一条鞭法”,中国发生了 一场贯穿宋元明的“森林革命”,千万根巨木,不仅营造出繁荣的木材市场,也缔造了东方海军神话。现代林业制度,原来起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帝国兴衰与森林进退相生相伴,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足以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 名人推荐

以往的森林历史研究者多着眼于天然林的兴衰、演替变迁,而孟一衡则从人工林建设的角度探究生态环境的修复,这与中国早已为恢复生态环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殊途同归。

——文榕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

《杉木与帝国》强...

(展开全部)

◆ 编辑推荐

☆“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宋朝开启的森林时代”——以森林为视角的全新中国史

☆观点耳目一新,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历史地理学者文榕生、环境史学者梅雪芹、汉学家宋怡明推荐

◆ 内容简介

从蔡京改革到张居正“一条鞭法”,中国发生了 一场贯穿宋元明的“森林革命”,千万根巨木,不仅营造出繁荣的木材市场,也缔造了东方海军神话。现代林业制度,原来起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帝国兴衰与森林进退相生相伴,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足以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 名人推荐

以往的森林历史研究者多着眼于天然林的兴衰、演替变迁,而孟一衡则从人工林建设的角度探究生态环境的修复,这与中国早已为恢复生态环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殊途同归。

——文榕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

《杉木与帝国》强调的大造林及森林管理,与《大象的退却》侧重的森林滥伐形成了鲜明对比。它在丰富中国森林史内容的同时,也揭示了相关历史时期人工林业体系的社会和生态代价,由此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纠结不已的多重面相和复杂性,这就为理解早期近代中国环境史奠定了重要基础。

——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大象的退却》译者

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中国同行对孟一衡的许多方法并不会感到陌生:细致地关注民间文献,深入地分析赋役制度对地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过他在环境史这个出人意料的领域运用了这些方法,提出了令人振奋的论点。他颠覆了我们关于中国森林随着时间变化的许多假设,从中得出了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新发现。

——宋怡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杉木与帝国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孟一衡,本名伊恩•M.米勒(Ian M. Miller),出生于美国费城,哈佛大学历史及东亚语言博士,圣约翰大学历史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环境史、中国史。曾任耶鲁大学农业研究项目研究员、柏林马普科技史研究所访问学者。

译者

张连伟,北京林业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

李莉,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分会秘书长。

李飞,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分会副秘书长。

郎洁,就职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史研究室,201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

地理学专业,2019—2020年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言
序:大造林......................保罗·S.萨特
致谢
命名规范
导论
森林、官僚体制和经济
· · · · · · (更多)

中文版序言
序:大造林......................保罗·S.萨特
致谢
命名规范
导论
森林、官僚体制和经济
樟与杉之乡
中国的木材时代
第一章 富足的终结
管理的富足
宋朝木材危机
官有林管理
私有林经营
未走的路
第二章 边界、税收与产权
边界调查
税务核算
森林登记的普及
林业与行政管理
第三章 猎户与寄居家族
边缘户口
乡村及其不满
白银经济
移植和移民
村民和寄居者
第四章 契约、股份和讼师
税收和产权
股权
土地和劳动关系的转变
木材法律
种植和森林生态群落
第五章 木与水(一):关税木材.
早期发展
调节种植经济
统一帝国,合并市场
从专制到通货膨胀
千年的市场监管
第六章 木与水(二):造船木材
宋金战争和宋朝水军的转型
蒙古人出海
神仙与宝船
16世纪的造船厂
森林与中国海权
第七章 北京的宫殿与帝国的终结
木材、贡品和强迫劳动
重返峡谷
木材巅峰
结论
失去的现代性
移民危机
走出森林之路
附录A:税收数据中的森林
附录B:关于史料的说明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人与环境(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龙王之怒》《流动的森林》《东北博弈》《什么是环境史?》《墓地中的军营》 。

喜欢读"杉木与帝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42.90元

27.00元

49.00元

54.60元

33.00元

喜欢读"杉木与帝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作者在全书中,并未就海事行动这一国家战略在中国元、明时期与欧洲地理大发现时代进行抽象比较,而是回归物质条件与制度的限制性背景,让读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船只是被抽象到宏大战略中的棋子,但它终归是由木材建造的。” 从森林角度阐述的帝国历史,税收、产权、移民、市场、管理………看得入迷。

孟一衡的学术目的在于突破伊懋可《大象的退却》当中对中国宋元明三代森林一直在毁灭观点的驳斥,他认为自从北宋人觉察出气候变化之后就开始不断造林,故而11-16世纪是以造林为主的时代。不过本书的写作手法是以客观评述书写正文,所有的引文与原始史料全部融入注释之中,故而对于作者的各种推理与结论有些难以捉摸,不知其中是否存在史料误读、或者观点先行的问题。

我要写书评

杉木与帝国的书评 · · · · · ·( 全部 21 条 )

自有我在 2022-10-29 19:39:01

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有着非常良好的森林管理体系,只是在近代没落了

我们对于环境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对于曾经消失在我们世界中的大面积森林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反思,所以各个国家也就有了森林覆盖率这样子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指标。 那么在对于森林消失和重建这样的问题探讨之中。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参与者,世界上有着怎样的认知呢?而这...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9-23 00:12:40

【转】孟一衡:《杉木与帝国——早期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中译本序言

【作者简介】孟一衡,本名伊恩•M.米勒(Ian M. Miller),出生于美国费城,哈佛大学历史及东亚语言博士,圣约翰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环境史、中国史。曾任耶鲁大学农业研究项目研究员、柏林马普科技史研究所访问学者。 在我研究此项目的十年间,中国环境史(尤其... (展开)

理一分殊 2022-11-13 09:57:43

张萌:中国森林的历史转折点在何时?——评《杉木与帝国》

本文原载于《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第53期,2021年,第101-169页。译文标题为译者所加。译文经《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授权许可发布,并由张萌审定。在此一并致谢。 《杉木与帝国:早期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第一次全面地描... (展开)

漱石枕流 2023-01-24 15:57:07

如何治理森林和获得木材

中国古代政府对森林(山地)有着软多的管理经验,从“官山海”到“弛山林之禁” ,充分说明政府认识到山林资源的重要性。作为古代经济政治中的需求物,木材也是统治者关注的重点,留下了“蜀山兀,阿房出”的传说。 然而在国内的学界中,对中国古代森林治理史的研究并不多,美... (展开)

ろつう 2022-10-25 23:03:34

大造林和大毁林

伊懋可认为中国原始植被的毁灭意味着汉族势力的扩散。 孟一衡认为中国原始植被被人工针叶林所代替(北方松木和南方杉木,樟木?)并且这种官僚通过关税代管的体制是仅限于蛮族(汉化的客家人,林客)作为第一手工人的,与汉人在华南的居住无关。 刷完一遍再去看中英文序突然嗅... (展开)

青稞先生 2023-09-27 16:24:39

思衣谷 2022-11-18 02:03:05

《杉木与帝国》:中国早早就开始人工造林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思衣谷 去年,笔者有幸读到了伊懋可先生的《大象的退却》,窃以为:作者在此书不是在抹黑中国,而是通过资料极为翔实,有精辟的论述去说明中国在环境上的功与过,但最终作者还是抱着人文主义的思想,以及通过大量富有诗意的引经据典地表达,从而去说明中国人的智慧体现在环保的... (展开)

ろつう 2022-10-25 22:57:18

一阅记

主题:关于世界林业体制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作者认为中国的林业管理制度是天然早熟的,确立了官僚通过关税,土地登记间接管理林地的体系。但这种体系使得南部作为帝国边疆,其公共的区域被林户所占领,帝国的边境面临着“圈闭”的下场,加剧环境退化和社区贫困。(同时使得高地... (展开)

亦文 2022-12-02 21:38:01

如何从森林的角度去看我们的环境

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但是很少关心森林和河流。 《杉木与帝国》早期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这似曾熟悉又略显陌生的森林历史,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新鲜的阅读体验。 在书中的导论部分,作者从1793年开始写起,从江浙一带走到岭南的沿路,都被勤劳的人民种满了衫类树木。 其实,如今在... (展开)

迢递 2022-11-14 22:03:45

木材大国曾经上演的无声兴衰

在人们固有的认知中,古代文明发展史伴随着人们采伐下森林资源的逐步衰竭,但在《杉木与帝国》中,美国学者孟一衡却以详实的史料表明中国古代曾经存在森林管理和“大造林“活动。与已有共识的欧洲森林史起自1500年开始的变化相比,早在1200年中国森林史就开始预演了相似的变化...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