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一部18世纪的英语书信体小说,作者虚构了旅英华人李安济致友人的信件,借此讽喻英国社会,介绍中国文化。全书共有书信123 封,大量涉及中国的故事、寓言、语录、哲理,堪称面向 18 世纪外国读者的一部中国知识百科全书。
中国人李安济曾在广州居住,会讲英语,在欧洲商人的推荐下游历至伦敦。在这里,他广受欢迎,和英国朋友一起游历伦敦各地,和各阶层的人交谈,将见闻印象写信寄给北京礼部大臣冯煌。李安济离开中国后,他的儿子兴波来欧洲寻父,在途中被俘为奴,后设法逃走并解救一名女奴,父子二人的通信充满戏剧性的变故和道德说教。最终父子二人在伦敦团聚,兴波与他解救的女奴泽丽斯在伦敦完婚定居,李安济则与他的英国朋友继续游历世界。
——————————
编辑推荐
● 这本书的价值首先是文化意义上的,在这里,你可以看见18世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传教士笔下奇异风俗和有趣寓言...
本书是一部18世纪的英语书信体小说,作者虚构了旅英华人李安济致友人的信件,借此讽喻英国社会,介绍中国文化。全书共有书信123 封,大量涉及中国的故事、寓言、语录、哲理,堪称面向 18 世纪外国读者的一部中国知识百科全书。
中国人李安济曾在广州居住,会讲英语,在欧洲商人的推荐下游历至伦敦。在这里,他广受欢迎,和英国朋友一起游历伦敦各地,和各阶层的人交谈,将见闻印象写信寄给北京礼部大臣冯煌。李安济离开中国后,他的儿子兴波来欧洲寻父,在途中被俘为奴,后设法逃走并解救一名女奴,父子二人的通信充满戏剧性的变故和道德说教。最终父子二人在伦敦团聚,兴波与他解救的女奴泽丽斯在伦敦完婚定居,李安济则与他的英国朋友继续游历世界。
——————————
编辑推荐
● 这本书的价值首先是文化意义上的,在这里,你可以看见18世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传教士笔下奇异风俗和有趣寓言的诞生地,伏尔泰等思想家心中遥远而理想异邦,以及经过层层转述和改编之后的孔子、孟子、庄子……
● 而从直接的阅读体验上来说,它的吸引力在于,作者诙谐而犀利的讽刺,有些甚至放到今天也不过时,而且金句频出——
“在英国,每个会写字的人都可能成为作家。因为根据法律,他们不仅有畅所欲言的法定自由,也有尽情地把话说得索然无味的权利。”
“我们在公开场合发表的批评意见,并不是要为作者伸张正义,而是为了让别人对我们卓越的鉴赏力印象深刻。”
“要想使广大崇拜者站在我们这一边,只要试图取悦极少数人就足够了。”
世界公民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奥利弗·哥尔斯密(Oliver Goldsmith,1728—1774),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小说《威克菲尔德牧师传》,剧作《屈身求爱》,诗歌《荒村》《旅行者》等。
译者:
王巧红,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博士,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目前主攻奥利弗·哥尔斯密研究。
目录 · · · · · ·
前 言
第1封信
介绍中国哲人。
第2封信
中国哲人到达伦敦。他旅行的动机。对街道与房屋的描绘。
第3封信
· · · · · · (更多)
前 言
第1封信
介绍中国哲人。
第2封信
中国哲人到达伦敦。他旅行的动机。对街道与房屋的描绘。
第3封信
继续描写伦敦。英国人的奢华及其益处。英国的绅士与淑女。
第4封信
英国人的骄傲。自由。两者的例证。报纸。礼数。
第5封信
英国人对政治的热情。一份样报。各国的风俗特点。
第6封信
因追求高雅而失去幸福。中国哲人的耻辱。
第7封信
智慧是为了让人快乐。旅行对一个哲人道德上的益处。
第8封信
中国哲人在伦敦街头被一位妓女所骗。
第9封信
英国人对女性的放荡。一个讨女士欢心的男子。
第10封信
中国哲人从北京到莫斯科的路程。达斡尔国的风俗。
第11封信
奢华的益处:使人更聪明,更快乐。
第12封信
英国的葬礼庄严肃穆。英国人热衷于恭维性的墓志铭。
第13封信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第14封信
中国哲人受到一位英国贵妇人的招待。
第15封信
反对凶残地虐待动物。来自琐罗亚斯德教《阿维斯塔》经文及其评注的一则故事。
第16封信
貌似真挚的书籍宣扬虚假信息。
第17封信
正在进行的英法战争,其动机是轻率的。
第18封信
一则中国妇女的故事。
第19封信
英国人及俄国人对待通奸妇女的方式。
第20封信
英国文学界的现状。
第21封信
中国哲人在英国剧院。
第22封信
中国哲人的儿子在波斯沦为奴隶。
第23封信
赞扬英国人为法国囚犯慈善募捐的行为。
第24封信
嘲笑庸医和售卖灵丹妙药的小贩。
第25封信
以劳国为例,说明王国的兴衰沉浮。
第26封信
黑衣人的性格特点,其矛盾行为举例。
第27封信
继续讲述黑衣人的故事。
第28封信
伦敦有大量老姑娘和单身汉的原因。
第29封信
伦敦的一个文学俱乐部。
第30封信
接着描写文学俱乐部。
第31封信
中国人的园林艺术精妙绝伦。描写一座中国园林。
第32封信
英国一些贵族的堕落行为。鞑靼人的蘑菇盛宴。
第33封信
中国人的写作方式。嘲笑英国杂志上的东方传说。
……
第118封信
荷兰人在日本宫廷中的卑微表现。
第119封信
穷人的苦难,以一名列兵的生平为例。
第120封信
论某些英国头衔的荒谬性。
第121封信
英国人优柔寡断的原因。
第122封信
嘲笑旅行者惯常的叙述方式。
第123封信
结尾。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世界公民"的人也喜欢 · · · · · ·
饺子 2024-11-26 19:23:38 河北
2 有用
史景迁曾经说过,“世界公民”意味着广泛的普遍性,我认为在这里,中国已经被带进世界文化的总体对话之中。 那么这本《世界公民》,则意味着人们思考十八世纪乃至今日东西方关系的另一种可能性。
fulinlei 2024-12-04 11:09:59 北京
1 有用
17—18世纪,大量的中国器物(如瓷器、漆器、织物、墙纸)和它们的欧洲仿制品掀起了风靡欧洲的中国热。与此同时,欧洲启蒙思想家在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自然、理性、道德等他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哥尔斯密创作出了18世纪欧洲涉中国题材文学中最主要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世界公民:中国哲人信札》。
世界公民的书评 · · · · · ·( 全部 16 条 )
湖 2024-12-08 07:47:51
原来是他!他在1760年假冒中国人看英国
奥利弗 哥尔斯密(Oliver Goldsmith),这名字好熟,写过啥?…他是不是还有个中文名叫高士密或者哥尔德斯密斯?约翰生圈子里的剧作家?与谢里丹齐名的十八世纪英国剧坛双璧之一?他还假冒中国人写过《世界公民:中国哲人信札》?! 《世界公民:中国哲人信札》拿到手之后,我... (展开)
在山清泉水 2024-12-01 17:21:58
《世界公民》:中国哲人信札,透视近代中外文化思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奥利弗.哥尔斯密创作的书信体小说 《世界公民》,起初在报纸上发表。 他塑造了中国旅英哲人李安济这一主人翁,并借用这一主角和家人、友人的通信,评论时政,讽刺英国社会的流弊,同步介绍中国的文化和社会风尚。 因其内容宏观与微观兼具,言语辛辣讽刺,幽... (展开)
fulinlei 2024-12-04 11🔞58
面向18世纪外国读者的一部中国知识百科全书
- 17—18世纪,大量的中国器物(如瓷器、漆器、织物、墙纸)和它们的欧洲仿制品掀起了风靡欧洲的中国热。与此同时,欧洲启蒙思想家在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自然、理性、道德等他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哥尔斯密创作出了18世纪欧洲涉中国题材文学中最主要也最有影响... (展开)
江晚正愁余。 2024-12-05 11:20:17
十八世纪中西文化的虚拟交汇
书信集一直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具有时代下的真实性,和研究某个人的性格特点等,但是这本《世界公民》却是一本以书信形式完成的“东方小说”,也算是新民说系列比较有意思的一本,你说它是文学作品吧,很大程度上是在揭露十八世纪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现... (展开)
逢野 2024-12-03 11:38:33
从中国哲人的视角,撬动整个西方社会的思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世界公民:中国哲人信札》让 18 世纪的英国社会在一位中国哲人的审视下,无所遁形。 这本书的诞生背景超级有趣! 17 - 18 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 “中国热”,中国的器物、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欧洲,让... (展开)
婧婧爱读书❤ 2024-12-03 08:24:37
英国人写的中国哲人信札!
近代欧亚文学互鉴,《世界公民》,这本书的阅读视角很独特~英国作家,化身为中国哲人,写的一百多封信,诙谐的英式讽刺,辛辣的哲人点评,絮絮叨叨的但有头头是道的样子,500多页阅读起来却丝毫没有压迫感,随手翻开都是一大段惊人的哲思叙述,恨不得连连划线! 作为一本连载... (展开)
袁方 2024-12-01 11:35:43
探寻〈世界公民 - 中国哲人信札〉中的智慧宝藏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本超有深度的书——《世界公民 - 中国哲人信札》,作者是奥利弗·哥尔斯密。 这本书以独特的书信形式展开,作者虚构了一位中国哲人李安济,通过他写给友人的信件,巧妙地探讨了诸多关于人性、道德、社会与文化的重要议题。在这些信件中,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 (展开)
老铁在成长 2024-11-30 18:27:32
多看哲学,打开认知。
书名:《世界公民》 著:奥利弗·哥尔斯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很巧蕞近读了两本书信形式的书,都挺特别。这是一部18世,纪的英国书信体小说,虚构了旅英华人李安济致友人的信件共计123封信。书是厚厚的大部头,但都是书信的形式,所以非常好读。幽默诙谐的方式,能看到18世纪... (展开)
莲花次第 2024-11-30 15:55:31
有趣有料!18世纪英国的一部奇书
“有些人认为我不是中国人,因为我的体形更像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怪物;其他人则惊奇地发现,一个出生在离英国五千英里之外的人竟然有常识。一个出生在英国之外的人竟然有常识!不可能!” 18世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是怎样的? 这在奥利佛•哥尔斯密的这本书中有生动的叙述。 本... (展开)
静静学姐爱读书 2024-11-29 11:39:03
今年读到蕞精彩的历史书!!
· “东方的文明并非仅仅作为西方的对立面或者器物层面的风尚存在,而是深刻地融入到西方现代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后者学习借鉴的对象和反思构建自我的方式。” · 宝子们,今天又要给大家来介绍一本新民说出版的历史好书,这本书是我今年读到蕞精彩的历史书,以书信的形式活灵活...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