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契丹早期史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今人所见契丹早期史实为三重滤镜下的图景:中原史籍立足华夏本位而塑造的他者形象,契丹王朝出于权力意志的自我建构,后世史官将前两者拼合、掺以己见而形成的线性追溯。三者层累交叠,最终折射出的光影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反映着过往的真实?本书基于对相关历史文献源流的批判性分析,透过权威经典文本的缝隙,抽丝剥茧,逐层深入,力图呈现历史叙述复杂多元的生成衍化过程,发掘出此前罕为人知的历史情境与学术议题。藉此典型个案,可望对中古民族史的研究理路加以新的反思。
重构契丹早期史的创作者 · · · · · ·
目录 · · · · · ·
绪 言 三重滤镜下的契丹早期史……… 1
上篇 文本批判
第一章 他者镜像: 中原文献所记早期契丹史考辨 9
第一节 《魏书·契丹传》 的文本来源与叙述策略 10
第二节 从东夷到北狄: 中古正史有关契丹的归类变化 …… 26
第三节 唐代 “ 大贺氏” 契丹衍生史论 48
· · · · · · (更多)
绪 言 三重滤镜下的契丹早期史……… 1
上篇 文本批判
第一章 他者镜像: 中原文献所记早期契丹史考辨 9
第一节 《魏书·契丹传》 的文本来源与叙述策略 10
第二节 从东夷到北狄: 中古正史有关契丹的归类变化 …… 26
第三节 唐代 “ 大贺氏” 契丹衍生史论 48
本章小结 65
第二章 元修 《辽史》 所见契丹早期史料批判 68
第一节 《营卫志》 族门文本生成过程考实 69
第二节 《营卫志·族上》 抉原匡谬 83
第三节 元修 《辽史》 契丹早期史观解构 101
本章小结 119
下篇 史实重建
章 遗忘与再造: 契丹王朝建国前史发覆 123
第一节 王朝记忆的时空表征与情境 124
第二节 青牛白马传说源流新论 151
第三节 阴山七骑赤娘子传说意蕴表微 163
第四节 耶律氏漆水郡望探赜 176
附论: 辽朝前期自称轩辕后裔说献疑 192
本章小结 202
第二章 转型与重塑: 契丹开国史叙述的改写 204
第一节 开国年代问题再检讨 204
第二节 阿机位疑案重审 232
本章小结 270
结 语 谁的历史? ———契丹早期史问题的典型意义 273
附 录 问题更新与范式转换: 契丹早期史百年研究述评 289
参考文献 309
本书各章节初刊情况 331
后 记 33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据我判断,此序当系元末史臣抄取陈大任《辽史·礼仪志序》之旧文。理由有五:其一,文中所述辽朝先世与元朝史官之认识不符,当非其所作。在《辽史》的其他部分,元朝史官认为契丹与奚皆出于宇文,其始居之地在松漠之间或“奇首故壤”,即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交汇之处,尽管这一看法与实际情况存在巨大差异,但却是元修《辽史》贯穿始终的说法,《礼志序》“朝鲜故壤”之说则与此明显不同,当非出于元人之手。其二,所谓“朝鲜故壤”说与辽官方历史叙述全然不符,非出于《皇朝实录》。辽朝官修《皇朝实录》称辽乃轩辕黄帝之后,本书下篇表明,辽朝皇室阿保机家族实际上是由大兴安岭南麓南下西拉木伦河流域,在开元年间以后方才加入契丹集团的后来者,此前契丹由今朝阳东北、地近高丽的区域西迁北徙的过程与其并无关涉,因而中原文献所记契丹由北魏至唐前期的发展轨迹在辽官方的历史记忆中全无踪迹,更不会出现“辽本朝鲜故壤”的说法。其三,此序文所述皆为契丹本俗,与多载汉仪之《辽朝杂礼》并无关涉。序文之“遥辇胡刺可汗制祭山仪,苏可汗制瑟瑟仪,阻午可汗制柴册、再生仪”综述契丹最重要三项本族礼仪的创制之人,不见于礼志正文,史料价值很高,当非出于《辽朝杂礼》。其四,《地理志·东京道》开首称:“东京辽阳府,本朝鲜之地。周武王释箕子囚,去之朝鲜,因以封之。作八条之教,尚礼义,富农桑,外户不闭,人不为盗。”所述与《礼志序》完全吻合。按《地理志》此段之直接史源乃陈大任《辽史》旧志,可知以辽东为朝鲜故壤、契丹旧地,实为陈史一以贯之的观念。其五,元修《辽史》以陈大任《辽史》为主要蓝本,在志、类传之序文多袭陈氏旧文。如《辽史》之《兵卫志》《刑法志》《奸臣传》《逆臣传》等多篇序文皆可找到类似痕迹。 综上可知,上引《礼志序》当出于陈大任之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他者镜像: 中原文献所记早期契丹史考辨 9 - 循此线索,我们发现所谓“遥辇”最初很可能也是由地域之名衍化而来。遥辇在汉文文献又被称作“遥里”,③而在契丹文墓志中也有两种形态,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分别对应遥辇、遥里两个读音。值得注意的是,契丹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地名正与后者读音十分相近,那就是西拉木伦河在唐代的名称“饶乐”。按“遥”为以母效摄开口三等平声宵韵,“饶”为日母效摄开口三等平声宵韵,二者除声纽有异外,其余全部相同。敦煌变文和六祖坛经中有不少日、以二母互代的用例,①晚至金代仍有以“遥”字对译饶乐水之“饶”的用例,《金史·世宗纪》及《兵志》皆称当时之契丹人有“遥落河猛安”,②显即源出于此,足见“饶乐”“遥里”二词完全可以勘同,而遥辇只是增加一个词尾后缀而已。更重要的是,这一音韵上的契合正与上节所论历史情境互为表里。所谓遥辇时代,应始于开元年间可突于率契丹残部北逃潢水上游侵夺奚地,当时的潢水正唤作饶乐水,而契丹所占原属奚人的统治中心恰好又是唐朝所封的饶乐都督府。为标识在饶乐水重新组建的部落联盟,当时的契丹集团遂以此大河为名代指汗族,至辽朝建立以后方才逐渐衍化为所谓“遥辇氏”。 (查看原文)
NADPH 2赞
2024-03-30 21:04:12
—— 引自章节:第一节 王朝记忆的时空表征与情境 124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货品易代》《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抗战胜利后北平地区学生运动行为研究》《现当代中国的乡村与城市》 。
喜欢读"重构契丹早期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审视与反思 2024-03-13 19:46:02 江西
5 有用
本书为作者的博论,其中每一小节都曾单独发表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可见作者用功之深,本书价值之高。 作者一手史料考证,一手文本批判在错综复杂却又文献稀少的辽史当中抽丝剥茧,如同老吏断案一般,对史料证据追根溯源,穿过三重滤镜,发现契丹早期史的流变。
NADPH 2024-04-08 19:16:31 浙江
23 有用
充分说明了史学之正义在于史料学,而史料学之正义为史料批判。相比史学故事的价值判断,文本的史料批判才是现代科学的核心。漂亮的史料考证实在是多,当然觉得苗润博用得最得心应手的就是从史料编纂的角度剖析史料的生成,当然其他史地、音韵、域外文献也没有短板。由史料论证可见有时候语言学语音对应之猜测确实只能是猜测,如王小甫的一些推测。读完之后再读『辽史』以及包括后世据『辽史』等史料近乎直录写的契丹史就能看到无数... 充分说明了史学之正义在于史料学,而史料学之正义为史料批判。相比史学故事的价值判断,文本的史料批判才是现代科学的核心。漂亮的史料考证实在是多,当然觉得苗润博用得最得心应手的就是从史料编纂的角度剖析史料的生成,当然其他史地、音韵、域外文献也没有短板。由史料论证可见有时候语言学语音对应之猜测确实只能是猜测,如王小甫的一些推测。读完之后再读『辽史』以及包括后世据『辽史』等史料近乎直录写的契丹史就能看到无数破绽了。实在是非常值得学习史料批判的方法。另外就是对意识形态变化下国史的变迁也能以古鉴今。 (展开)
重构契丹早期史的书评 · · · · · ·( 全部 17 条 )
哲夫成城 2024-02-25 07:55:33
【转】苗润博:《重构契丹早期史》绪言
就研究范式而言,中国古代民族史堪称21世纪以来突破最为显著的学术领域之一。经典的民族史研究习惯于将分析对象视作相对稳定的血缘群体,“追溯”“还原”其起源、迁徙、壮大乃至建立政权的发展历程。如此研究取向之形成,一方面根植于传统文献中民族史叙述本身所固有的一元线... (展开)
沙鸥馆客 2024-07-15 23:15:09
本书对中国古代史研究能有什么方法论上的启示
本书离析正史文本的史料层次,追索史源源流,务去传统叙事影响下陈陈相因的说法,斯可谓读史得间。这一思路与方法其实与“古史辨”有相通之处,不过“古史辨”的时代对文献的认识与把握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书立足于文献进行史料辨析(用作者的话来说应该叫“史料批判”,不... (展开)
南溟 2024-04-06 21:02:03
自述与他观:读苗润博《重构契丹早期史》
毋庸置疑,在中国古代民族史的史料体系中,作为他者记录的中原文献占据优势地位;民族成员的“自述”性材料反而颇显弱势,研究者时常引以比对中原文献,示人以校勘工具的从属角色。然而,限于中原记录者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模式,复杂多元的民族历史时常遭遇一元线性的历史书写,... (展开)
蓑衣人 2024-12-07 11:01:24
历史是记忆与遗忘的竞争
读完全书,对于作者抽丝剥茧的文献探源功力与卓越的史料辨析功力十分佩服,但在学术思考之外,对于作者认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契丹早期史,是“经过一场记忆与遗忘的竞争”才能保留下来的面貌,对于那些现实政治上的失败者,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也成为了记忆的失语者。正如乔... (展开)
阿元聊历史 2024-06-17 09:59:31
回溯与重构:历史研究的新方法
- 《重构契丹早期史》,苗润博,北京大学出版社 - 契丹,一个我们知之甚少的古代邻居。我们对它的了解,往往是三重滤镜下的结果:华夏本位思想下塑造的他者,契丹王朝出于权力意志的自我建构,以及后世史官掺杂己见的线性追溯。而这本书,正是对于前三者基于历史文献的批判性分... (展开)
von 2024-04-11 16:12:14
《辽史》不等于辽时历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经典的民族史研究习惯于将分析对象视作相对稳定的血缘群体,“追溯”“还原”其起源、迁徙、壮大乃至建立政权的发展历程。这种研究取向:一方面根植于传统文献中民族史叙述本身所固有的一元线性的逻辑陷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研究者将近代以来方逐渐定型的“民族”概念推衍至古代... (展开)
我本善良 2024-03-13 19:31:20
“回溯青牛白马的源流记忆”重构契丹早期史
契丹, 一个曾经驰骋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 它的名字曾长期是中国的代名词,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曾经给明朝万历皇帝写过一封信,开头是“伟大、威武、不可战胜的契丹皇帝”,而俄语中至今仍称中国为“Китай”(契丹的音译)。 在我们记忆中,历经千年而名号不改... (展开)
渊渟岳立 2024-11-26 19🔞26
令人叹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人的文献梳理和考辨能力,竟然能从“断烂朝报”中挖掘出如此多有价值信息,能从“坚如磐石”的陈说中开辟出如此翻天覆地之新天地,令人敬佩! 作者全篇所用之工具,即是对史料进行逐句分析,辨明该句的文献来源及其在不同文本间叙述内容和方式的演变的过程,并结合当时政治形... (展开)
630 2024-05-25 21:22:56
历史记忆往往取决于遗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质非专业人士看完书后进行压缩整合的尝试。本篇以书绪言的“三重滤镜”作为行文结构,将原文由浅入深的探究成果压缩为总分式的观点阐释,可能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我的锅T T 契丹自公元4世纪后段始见记载,10世纪初叶建立王朝,至14世纪方告消亡,历经千年而名号不改,成为在... (展开)
嘉木 2024-05-24 19:12:33
那些迷人的华夏边缘
五月在不丹的时候一直在读这本《重构契丹早期史》,还未读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搜作者的其他著作了,逻辑推衍之严密,旁征博引之精彩,给人带来非常高浓度的智性愉悦。 书里印象极深的是,作者借「契丹」这个切入点去溯源了「四夷」的由来和组成的变迁:华夷之别的强调始于北魏,... (展开)
> 更多书评 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