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士人与地方社会 (original) (raw)

元代士人与地方社会

元代士人与地方社会

豆瓣评分

5星

35.9%
4星

46.2%
3星

17.9%
2星

0.0%
1星

0.0%

内容简介 · · · · · ·

宋元之交,天下大变,向来固守夷夏之防、自视甚高的汉族士人如何面对草原上来的新政权,这是一个研究知识分子心态史以及知识社会学的极好切入点。本书根据多种史料描摹了处于社会与人格裂变中的汉族士人的心路历程,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并且对士人与政权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新颖而又不失偏颇的评价。 本书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森田宪司的代表作,其充分利用了现存的大量石刻资料与拓片,细致入微地研究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形态与真实处境,其与众不同的切入口使其成为历史学界的一项具有标杆意义的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反响。

目录

作者简介 · · · · · ·

森田宪司(1950— ),日本大阪人,日本著名汉学家、元史专家、宗教学。1973年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东洋史学专业本科毕业,1979年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1979年开始历任奈良大学文学部史学科专任讲师、助教授、教授、名誉教授。其以石刻文献来考察历史的研究方法掀起了一场史学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关于“集团主义”的概念对理解元政治制度有着重要影响。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课题与现状
第一章 元代汉族士人研究诸课题
第二章 笔者对元代社会的理解和石刻资料研究的现状
第二部分 元朝的士人政策 制度和资料
第三章 蒙古统治初期士人政策的形成
· · · · · · (更多)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课题与现状
第一章 元代汉族士人研究诸课题
第二章 笔者对元代社会的理解和石刻资料研究的现状
第二部分 元朝的士人政策 制度和资料
第三章 蒙古统治初期士人政策的形成
第四章 石刻与编纂资料——以至元三十一年七月“崇奉儒学圣旨碑”为例
第五章 约会的现场
第六章 元朝的科举资料——以钱大昕的编著为中心
第三部分 士人与地域社会
第七章 作为碑文撰写者的士人
第八章 李璮之乱以前——石刻所见金元交替时期的山东地方社会
第九章 文昌帝君的成立——从地方神到科举之神
后记
· · · · · · (收起)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元代士人与地方社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3.5星,中规中矩的元史研究,因为研究时间早,因此基本基于汉文文献来做研究,而且因为作者的宋史背景,实际更偏向于士人研究,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研究理路,本书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从孔庙入手分析元代士人身份儒户的成立与运行,二是基于南宋地方社会讨论易代时期宋元士人出处以及变化。

整体还是很有启发的,不过总感觉意犹未尽。集团主义的讨论,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第五章的讨论思路有点问题,本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考虑载体性质的不同,民间编纂的书籍不免删削讹误,而涉及四库全书的讨论,首要的是要把锅给分清楚,到底是清人还是当时人的问题。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日本学者的书就是如此干涩(又爱又恨🥸)。书是论文集子,虽名曰《元代士人与地方社会》,内容其实很散,并且对于元代士人和地方社会并不是全方位的考察。就算论及了下层士人作为地方社会的知识服务提供者,但论述也不是很深入,总觉得有点“隔靴搔痒”。 书前两部分,一是对学史的回顾(千禧年前),一是对史料的罗列,确实中文版出的太晚了,有些东西都老久了,但是日本学者强就强在考证罗列这一点...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日本学者的书就是如此干涩(又爱又恨🥸)。书是论文集子,虽名曰《元代士人与地方社会》,内容其实很散,并且对于元代士人和地方社会并不是全方位的考察。就算论及了下层士人作为地方社会的知识服务提供者,但论述也不是很深入,总觉得有点“隔靴搔痒”。 书前两部分,一是对学史的回顾(千禧年前),一是对史料的罗列,确实中文版出的太晚了,有些东西都老久了,但是日本学者强就强在考证罗列这一点,对于能够接触的石刻资料就像做高考语文似的抠字眼。例《丁酉年邹国公家免差发札付石刻》中有“仰依僧道一体蠲差发去讫”一句,若非作者提示,则很容易理解为蒙古朝廷将三教一并看待,给予儒家士人以其他宗教团体之一切优待,这是典型的过度推论了。 “文昌帝君”形象演变的考论也很有意思(四川人牛逼的)。 (展开)

我要写书评

元代士人与地方社会的书评 · · · · · ·( 全部 1 条 )

ly的读享生活 2024-09-01 14:04:29

书单|从石碑史料解读元代士人生活

- 士人研究是我今年主题阅读之一,已读: 《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 革与社会转型》(王瑞来) 《归葬:三至六世纪士族个体安顿与家国想象》(李华) 《南国多秀士: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中国文化重 心南移》(黄庭硕) 《居乡怀国: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和想象》(黄宽重... (展开)

> 更多书评 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