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沃什与布罗茨基 (original) (raw)

他们是诺奖得主,是桂冠诗人,也是“自我放逐者”与“社会寄生虫”。

20世纪最伟大的诗歌双子星,米沃什与布罗茨基的交叉传记。

诗人密友、普林斯顿波兰文学教授以独家记忆与一手资料,

穿越现代精神的烈焰与灰烬,致敬以诗歌为名的遥远干杯。

——————————

【内容简介】

切 斯瓦夫·米沃什,1911年生于谢泰伊涅,波兰诗人、翻译家、散文家。他曾是持异见者,旅居法国,定居美国,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他返回波兰定居,2004年逝于克拉科夫,安息于波兰的国家圣殿瓦维尔大教堂。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1964年以“社会寄生虫罪”被流放。1972年被驱逐出境,在诗人奥登和其他支持者的帮助下定居美国。198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96年逝于美国,葬于威尼斯,终其一生没有返回祖国。

本书着眼于这两位20世纪最著名的流亡诗人,以布罗茨基流亡美国后收到米沃什写来的第一封信为开端,深入探索他们的人生与创作,他们的诗歌与爱情,一直写到他们最终的死亡。这既是他们的友谊之书,也是一本切入点独特的双人传记。

——————————

【编辑推荐】

🍺 米沃什×布罗茨基:两位诺奖诗人的交叉传记,重现孤独流亡者的神话时光

本书从流亡美国后,布罗茨基收到米沃什写的第一封信说起,

以镜像视角切入,研究这对文坛双子星的人生与创作,道路与选择,

故乡与爱情,直到死亡的终章。

是独特的对照研究,是双人传记,也是对20世纪之辉煌与熄灭的无尽探寻:

“将流亡作为一种命运去接受,就像接受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有助于我们看穿关于自我的幻觉。”

.

🍺 从语言到权力,从祖国到异乡,从时代病症到个体的灵魂解剖学:

这些伟大的头脑与流亡的心灵,如何面对生命中不可抹消之痛?

穿越现代精神的烈焰与灰烬,一部放逐与自我放逐者的长篇史诗,

栖居于语言的诗人,在失去故乡、失去母语之后,还能用什么写作?

他们的经历与各自的选择,映照出文学之勇气、自由之精神、历史之本质,

也给俄美两个帝国的兴衰落下最独特的注脚。

.

🍺 攥紧诗歌与友谊,克服时代的虚无症 :

在布罗茨基眼中,米沃什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诗歌前辈之一。

在米沃什眼中,这个年轻的后辈让人钦佩,因为他的存在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文学的国度里,他们相互启迪,也彼此照亮,

在时代的逆流中,他们交换头脑中矿藏的巨大能量,在困厄中相互激发,

进而成为后来者的灯塔与庇护所。

对他们而言,友谊格外重要,远超一般同行间的团结,成为一种罕见的爱,甚至信仰;

书中还记录下他们所属的星群灿烂: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斯塔姆、奥登、沃尔科特、谢默斯·希尼……

致敬以诗歌为名的遥远干杯。

.

🍺 身为密友的独家记忆,故事亲历者的一手资料,文学研究者的严谨,诗性写作的一流非虚构

她是米沃什与布罗茨基的亲密朋友,也是最早给英语读者提供扎实记录的人之一。

本书作者伊蕾娜·格鲁津斯卡·格罗斯,用诗歌、散文、信件、采访、演讲等详实资料,

以及作为故事亲历者的独家个人记忆,写出两位伟大诗人的真实人生与友谊历程。

作者用文字尽力抓住了他们的声音与稍纵即逝的影子,哪怕只有一小会儿。

“通过死亡,我们的诗人将他们嘱托给了我们——他们的读者。这本书就是纪念工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