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original) (raw)

江南

豆瓣评分

5星

0.0%
4星

64.3%
3星

35.7%
2星

0.0%
1星

0.0%

内容简介 · · · · · ·

“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它也是富庶、秀美、欢乐的代名词。那句著名的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正说明了古人对江南的向往。从南宋到明末,江南在科举、学术、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逐渐领先,并对整个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江南文化是如何逐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江南的地域特质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和细致的分析,通过书画古董热潮的兴起、出版业的蓬勃发展、朱子学的兴盛、通鉴家族的繁衍、应对不断出现的外敌、南人向外的活动等方面,向我们深入浅出地解说了以上问题,揭示了醇厚又绮靡的都市文化所孕育出的中国史上“南”的丰富性。

江南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中砂明德(1961—),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早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世的文化、军事史,后研究兴趣转向16—19世纪耶稣会士在华活动等中西交流史方向。本书以外著有《中国近世的福建人:士大夫与出版人》,发表过《耶稣会的远东相关史料——“大发现的时代”与其后》《江南史的水脉》《士大夫规范的形成——南宋時代》《“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鸟瞰17世纪初法籍耶稣会士的世界传教》等论文。

译者简介:

江彦,庆应义塾大学史学学士、京都大学历史文化学硕士。研究方向为16—19世纪东亚范围内的器物贸易、制茶工艺、饮茶方法的交流史。译有《我与设计》。

目录 · · · · · ·

目 录
序章 中国史上的南北问题 1
文雅与丰饶 1
“人间天堂”———苏州这座城 6
江南文化的代表选手 8
董其昌对美术史的影响力 10
· · · · · · (更多)

目 录
序章 中国史上的南北问题 1
文雅与丰饶 1
“人间天堂”———苏州这座城 6
江南文化的代表选手 8
董其昌对美术史的影响力 10
南人与北人 12
Cathay(契丹)和Manji(蛮子) 16
中华的正嫡 19
本书的构成 22
第一章 兴趣市场 26
江南主导的艺术 26
贫穷少年的梦 28
兰亭热 30
文化重建 34
目录/指南文化 36
南北的艺术 38
掌权者与苏州人 41
文人画与市场 45
明码标价 48
南北往来 51
作为商业交易场所的书画船 57
新安人与艺术市场 60
文化的信使———新安商人 63
丑闻 65
艺术宗师 67
两位“文敏” 70
第二章 学术市场 73
学术上的南北差异 73
所谓福建 75
朱熹与建阳 77
对出版的关心 78
学术中心 81
科举兴复与老学者 84
为了卖书 86
学者与出版者的交流 89
新安学派 91
对知识的包装 94
建阳的影响力 96
建阳的大火 98
第三章 通鉴家族的繁衍 101
《资治通鉴》的影响力 101
对“节本”的需求 105
通鉴的嫡子 107
懂行的读者 111
《纲目》的普及 115
实在做事的人 117
通鉴的庶子 121
《续纲目》出版的背景 123
《纲目》普及版 126
史学的通俗化 130
俗之顽强 134
被征服的传教士们 136
第四章 北虏南倭 140
自海的彼岸 140
文士论兵 142
做地图 146
岛夷的爪痕 149
倭寇害怕的老虎 151
跨界文武 153
山人的活跃 157
山人北上 160
南人的脚力 162
第五章 动乱时代与南人 165
倭寇复活 165
关白袭来 168
福建的生命线 172
大恶党平秀吉 173
大惊小怪 176
摇钱树 178
来自故乡的信 181
倭船出现 185
记奇 188
晚开的花 192
北方战线 196
沽之哉 198
由南向北 201
第六章 一技之长 203
下南洋 203
小吏产地•绍兴 206
江西人在外省 208
昆曲的普及 210
南方的多样性 212
终章 中国史之中的“南” 216
福建的衰退? 216
新旧交替 219
苏州和福建 221
江南的文化称霸 224
南人的动向 227
日本与江南 228
本书相关大事年表 231
后记 236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共319册), 这套丛书还有 《权力关系》《中国农民经济》《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从理学到朴学》 等 。

喜欢读"江南"的人也喜欢 · · · · · ·

在南宋之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就转移到了南方。朝鲜使者也如是言: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更像是文化人、有着柔和的气息,而跨过华北平原来到京畿时就有一种庄严之感。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这里的人刚硬、有魄力。这种认知的差异突出了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通过对古人艺术品市场的探讨,发现南方人的作品更加受到青睐。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南方在文化领域发力并通过考试步入政治领域施加影响。福建的大出版商也印制“考试复习提纲... 在南宋之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就转移到了南方。朝鲜使者也如是言: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更像是文化人、有着柔和的气息,而跨过华北平原来到京畿时就有一种庄严之感。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这里的人刚硬、有魄力。这种认知的差异突出了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通过对古人艺术品市场的探讨,发现南方人的作品更加受到青睐。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南方在文化领域发力并通过考试步入政治领域施加影响。福建的大出版商也印制“考试复习提纲”帮助考生一举夺魁。印书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朱子学(成为官方认可的内容)与通鉴(通鉴纲要成为热门书籍)学都成为了帮助南方稳坐文化中心的招牌。论述完中国本土的情况,作者将视野转向对倭寇文化的影响与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传播,这些变化都有着南方文人影响的印记。 (展开)

同时关照中文史料与西文史料,出版文化史与政治军事史。序章陈义甚高,前半部分铆足了劲,写得很流畅;后半部分写嘉靖大倭寇,实在没什么可以翻新的,就有些泄气了。整体还是很可读的。

原书为讲谈社丛书之一种,普及本;“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之名为编者所加,并非作者本意,“江南”与“源流”皆非全貌,也的确与主体内容不相吻合。作者在后记中的谦虚之语并非低调。

我大概属于作者所说的,“竭尽全力地对‘江南等于文雅’的印象进行了追认”的人,所以刚刚得知出版书讯就立刻购入,希望读完可以满足所有美好幻想。不过看完才知道书名是编辑部加的,怪不得觉得内容确实比较游离,算是“被骗了”,看来建阳书商们的手段到现在也没有消失,还是建议换个名字吧。 出于对传统“文雅”的敬畏,我一直不敢去江南,因为总觉得自己学艺不精,读书太少,不足以徜徉文化圣地。毕竟人人尽说江南好,不过最近... 我大概属于作者所说的,“竭尽全力地对‘江南等于文雅’的印象进行了追认”的人,所以刚刚得知出版书讯就立刻购入,希望读完可以满足所有美好幻想。不过看完才知道书名是编辑部加的,怪不得觉得内容确实比较游离,算是“被骗了”,看来建阳书商们的手段到现在也没有消失,还是建议换个名字吧。 出于对传统“文雅”的敬畏,我一直不敢去江南,因为总觉得自己学艺不精,读书太少,不足以徜徉文化圣地。毕竟人人尽说江南好,不过最近还是要去一下才好,要不然就有点过于神圣化了呢 (展开)

我要写书评

江南的书评 · · · · · ·( 全部 0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