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渡之舟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浮出历史地表》的续写姐妹篇。作者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作品(论及张洁、宗璞、谌容、张抗抗、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池莉等十余位作家),在微观的文本细读和宏观的语境分析之间寻求平衡,突出这一时期世界语境内的中国经验和女性生命经验的独特表达,呈现了女性写作的“花木兰式境遇”——化妆为超越性别的“人”而写作的追求,在撞击男性文化与写作规范的同时,难免与女性成为文化、话语主体的机遇失之交臂——以及多位女作家寻求超越这一境遇的尝试。
本次精装版全面修订文献部分,增加了一些注释,更加准确。
涉渡之舟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戴锦华,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1年,自1993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现为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开设“影片精读”“中国电影文化史”“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性别与书写”等数十门课程。中文专著《雾中风景》《电影理论与批评》《隐形书写》《昨日之岛》《性别中国》及《浮出历史地表》(与孟悦合著)等;英文专著Cinema and Desire, After Post-Cold War。专著与论文被译为韩文、日文、德文、法文等十余种文字出版。
目录 · · · · · ·
部分目录:
绪 论 可见与不可见的女性
天翻地覆之间
历史话语中的女性
秦香莲与花木兰
家国之内
· · · · · · (更多)
部分目录:
绪 论 可见与不可见的女性
天翻地覆之间
历史话语中的女性
秦香莲与花木兰
家国之内
女人与个人的天空
家国之间
书写性别
“女性文学”
空洞的能指
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
历史的怪圈
中心与边缘
无法告别的“19世纪”
资源、谱系与记忆清单
创伤与救赎
“代价论”之后
主体与主体性
关于爱的话语
理想、爱情与现实
女人的成长故事
历史、寓言与女人
第一章 张洁:“世纪”的终结
同行者与涉渡之筏
书写、悬置与等待
爱、记忆与梦之谷
关于女性的话语
性别、写作和网罗
“世纪”的 终结与时代的坠落
第二章 戴厚英:空中的足迹
僭越者与炼狱之门
社会寓言与救赎
寓言中的女性困境
“平民”与“贵族”间的尴尬
固守中的陷落
第三章 宗璞:历劫者的本色与柔情
彻悟中的低回
放逐与获救
宗璞的“方舟”
爱情的铭文
进退、求舍之间
回首中的《正气歌》
第四章 谌容:温情中的冷面人生
直面社会
光明与黑暗
温情与冷面
困窘人生
主流话语中的女性种种
第五章 张抗抗:一叶“雾帆”
时代的足迹
固置与雾帆
爱的权利
叙事与话语困境
纷乱的话语迷宫
女人的雾中风景
第六章 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
唯物主义的半神
童话与“看不见的支撑”
女性的历 史境遇
婚姻场景:加法与负数
怪圈中最后的停泊地
飞升与坠落
第七章 王安忆(一):一册安妮 · 弗兰克的日记
成长的故事
《安妮・弗兰克的日记》
滞留的少女
命运交响曲的对位
世界语境与寻根
第八章 王安忆(二):话语迷宫内外
性与性别之疑
进退维谷间的女人与性别角色
性别话语与内省的祭坛
英雄的乌托邦与边缘化
第九章 铁凝:痛楚的玫瑰门
铁凝的世界
直面着世故的真淳
文明的质询
无邪的赤裸
女性的匮乏
“流浪”的女人
历史场景中的女人
性别场景
第十章 刘索拉:狂舞中的迷茫与痛楚
文化个案
奔突中的个人
寻找“歌王”
功能圈、尺子及跑道
女性的匿名与具名
“王宝钏”及其他
第十一章 残雪:梦魇萦绕的小屋
独步之作
救赎的缺席
权力与微观政治
阐释的游戏
残雪・中国与“世界文学”
……
· · · · · · (收起)
"涉渡之舟"试读 · · · · · ·
历史话语中的女性 于是,一个颇为怪诞的事实是,当代中国妇女尽管在政治、法律、经济上享有相当多的权利,但与之相适应的女性意识及女性性别群体意识却处于匮乏、混乱,至少是迷惘之中。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段。作为与民主革命、“个性解放”相伴生的妇女解放命题,自“五四”文化运动始,便被视为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与必要的命题;然而,在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剧目常新的宏大历史...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写作自身已然构成了对传统禁令的僭越。 (查看原文)
. 2赞
2015-06-11 08:27:13
—— 引自第19页 - 在类似的文学表述中,女性的牺牲者和反叛者常在不期然间,被勾勒为一个象喻,作为一个空洞的能指,用于指称封建社会的黑暗、矇昧、或下层社会的苦难。与此,将旧女性书写为一个死者,一个历史视域中的牺牲与祭品的修辞策略,阻断了对女性遭遇与体验的深入探究,遮没了女性经验、体验与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延伸。 (查看原文)
瑜生 1赞
2017-09-16 17:46:10
—— 引自章节:家国之内
> 全部原文摘录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共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文学理论》《纯文学的历史批判》《“新启蒙”知识档案》《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修订本)》 等 。
喜欢读"涉渡之舟"的人也喜欢 · · · · · ·
单纯的玻璃球 2024-10-15 08:47:11 四川
5 有用
为什么用臭臭的轻型纸!晾了两天读的时候还是熏得我头疼😩这难道就是知识的代价吗! 话说回来,女性在文学领域的书写仿佛“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时代和社会里得非常灵敏,非常努力,才能抓住某个短暂的瞬间。 不管是花木兰还是秦香莲,不管是创伤还是救赎,女性书写永远是社会历史的,社会历史压抑或者成就女性的书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10-11 14:55:53 北京
2 有用
十年了,终于再版!戴锦华老师的分析一如既往地犀利精准,直击要害,毫不过时,再一次呼应了当代女性所面临的复杂境遇!关注女性写作和女性议题的朋友,去看吧,不会让你失望!如同戴老师在后记中所言:面对着这部尚新的“旧著”,我似乎走得很远了,又似乎并未改变。
=19 2024-11-25 15:07:13 德国
0 有用
也许是与孟老师合著的缘故,《浮出》允许读者在对作家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阅读,通过女性写作相对系统地梳理了历史/时代进程,及女性写作破局之始、之后,对男权社会之下的「我们」的意义承载;这本更集中于评析,观感下来要求在阅读前就已经对这些作家有所接触阅读,涉及更深入细化的文本分析,如果没有读过相关作品很难理解,只能囫囵而食不知髓。 女性被承认为「人」拥有「人权」之后,这种「进步」同时反蚀了对于「女性」这... 也许是与孟老师合著的缘故,《浮出》允许读者在对作家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阅读,通过女性写作相对系统地梳理了历史/时代进程,及女性写作破局之始、之后,对男权社会之下的「我们」的意义承载;这本更集中于评析,观感下来要求在阅读前就已经对这些作家有所接触阅读,涉及更深入细化的文本分析,如果没有读过相关作品很难理解,只能囫囵而食不知髓。 女性被承认为「人」拥有「人权」之后,这种「进步」同时反蚀了对于「女性」这一性别的思考。其困境在于看似平等之下无法传达的「身而为女」。花木兰式的性别扮演是这一时代的特点。而90年代乃至至今,尽管有当下消费社会商业化的导向推使,但无疑我们能够构建一个更多可能性的女性文化空间,完善性别与文化两方的平衡。 最后想说这本书一拿到手特别轻。另外封底是不是有错字⋯⋯涉「度」之舟? (展开)
涉渡之舟的书评 · · · · · ·( 全部 4 条 )
岩屑 2013-03-22 21:38:24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
女性为何拒斥女权主义?(笔记之一)
谈到新时期女作家抗拒女权主义的现象,作者说: “一个有趣而颇具深义的现象是,新时期的女性写作十分自觉地拒斥女性反抗的姿态,几乎每个重要的女作家都发表过“我不是女权主义者”的声明。尽管此间除了某种策略性的选择之外,无疑有着极为深刻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成因... (展开)
岩屑 2013-03-23 21:28:18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
女性意识源自何处?
首先,这是一本好书。该书梳理了八九十年代主要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将分析视角嵌入时代背景/话语当中,提出了一个至今仍被广泛沿用的概念:花木兰式境遇。这一概念的意思是:女性作家的创作经常是(不可避免或不自觉地)采用男性的视角和口吻,从而使得女性身份成为一个“空洞的... (展开)
R.W. 2018-11-19 00:24:19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
小记
看到这本专著的即刻,我和小谢就交流过。一个显然的共同观点是,中国的女权主义很混乱,这个混乱的表现在于: 第一、女权主义的诉求是什么?第二、如何达到这种诉求? “男女都一样”在颠覆性别歧视的社会体制与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对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性别群体进行了否认。“男同... (展开)
春天與星星 2019-08-12 11:0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
研究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全面”之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的研究专著,非常彻底而全面地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对新时期代表性女性作家作品进行了富有创新的研究。 张洁、戴厚英、宗璞、谌容、张抗抗、张辛欣、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刘西鸿,方方、池莉等重要作家。 发现女作家作品中时隐时现的女性视点... (展开)
> 更多书评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