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利益之网 (original) (raw)
从公元839年最后一次日本遣唐使归国,到1403年日本足利幕府与明朝正式恢复官方朝贡贸易,中日两国的官方外交中断了近六个世纪。但在此期间,随着海商和佛教僧侣建立起日益密切的联系,一个充满活力的中日海上贸易网络蓬勃发展。基于对寺院记录、诗歌、书信、传世图像和实物以及考古发现等多类史料的细致研究,本书描绘了当时东亚海域世界生动多彩的景象。本书展示了海商与僧侣这两个群体如何利用彼此的资源并密切合作,共同促进贸易网络与宗教网络的融合,联合构建了中日之间“宗教-商业易”交流网络,以及这一网络如何在朝贡体系的框架之外运作。同时,本书以新颖的手法诠释佛教记录,为佛教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读。
中文版序 / 1
图表目录 / 3
致谢 / 5
地图 / 11
第一章
· · · · · · (更多)
中文版序 / 1
图表目录 / 3
致谢 / 5
地图 / 11
第一章
导言:东亚佛教贸易网 / 001
物质文化与佛教寺院经济 / 004
通过宗教网络进行贸易 / 008
僧侣、海商与世俗当权者 / 012
关于中日海上贸易的原始资料 / 015
本书章节安排 / 019
第二章
取代朝贡关系:僧侣与海商的互惠合作(839—900) / 022
获取佛教法器的非官方网络:圆仁在唐帝国的求法之旅 / 023
对佛法的持续寻求:圆珍的唐朝之旅 / 028
圆珍和他的海商网络 / 031
为经济利益服务的佛教联系:蔡辅的诗作 / 037
为贸易建立佛教联系:徐氏兄弟的书信 / 039
小结 / 045
第三章
岂止为佛法:作为中日桥梁的巡礼僧(900—1100) / 050
向新时期的过渡:?P然给宋太宗的信 / 052
联结朝廷和海商:寂照 / 058
对于非官方网络的相互认同:成寻和宋神宗 / 062
小结 / 068
第四章
建立贸易基地:博多的“唐房”(1100—1200) / 071
太宰府的衰落与“唐房”的崛起 / 074
“唐房”的居民:他们的贸易组织和宗教信仰 / 077
中国海商与禅宗传入日本 / 086
小结 / 092
第五章
传递货物与信仰:宗教网络的经济特权(1200—1270) / 095
木材、中日贸易与宋代社会 / 098
佛门师徒,供养人和委托人 / 104
承载贸易使命的板渡 / 107
宗教声望、皇室赞助和商业利益 / 116
建立寺院,构建海外网络 / 119
小结 / 124
第六章
寺社造营料唐船:蒙古帝国与日本列岛的贸易(1270—1368) / 127
蒙古袭来及其对中日贸易的影响 / 130
贸易远航中的寺院:来自新安沉船的证据 / 135
商业利润与佛法传承:建长寺船 / 141
镰仓:追求唐物,加入网络 / 147
重启与中国的贸易:天龙寺船 / 152
小结 / 160
第七章
恢复朝贡关系与宗教 - 商业网络的余波(1368—1403) / 162
明朝开国皇帝治下的中日关系 / 163
重建朝贡关系:永乐皇帝与足利义满 / 168
宗教 - 商业网络的物质性,839—1403 年 / 173
结语:宗教 - 商业网络及其持久影响 / 178
参考文献 / 182
索引 / 199
译后记 / 219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