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 (original) (raw)

🔥一段关于洛阳从繁荣走向衰败的历史记忆!看时人笔下的洛阳市井百态,感受独属于北魏的文化魅力。

🔥更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全新翻译!打破传统“原文-注释-翻译”的模式,采用“原文-译释”模式,将注释、翻译、背景知识、考古成果等融合在一起,文字流畅,更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部分章节末尾设置“拓展阅读”,结合近年学术研究成果和考古成果,补充相关知识,如永宁寺遗址、洛阳水利系统、佛陀“相好”与魏晋时的人物形象等。

🔥书后配备辅助阅读、内容丰富的附录。书后附录有“北魏职官制度”,按照《洛阳伽蓝记》中政府机构的排布顺序详细介绍了北魏时期的职官制度;另有“北魏帝王世系表”“主要人物表”“北魏大事年表”三种表格,帮助读者快速厘清书中人物、事件的关联。

🔥整体设计风格参考了画像砖拓片,封面选择“魏红”,一种牡丹花色,苏辙有诗曰:“魏红深浅配姚黄,洛水家家自作塘。游客贾生多感概,闲官白傅足篇章。”

🔥随书附赠“洛阳伽蓝图”一份,精美手绘,四色印刷,还原书内多处细节,可与本书对照阅读。

分裂的政权、频繁的战乱和民族的融合与冲突,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乱世”。彼时佛教大盛,与道教、阴阳五行等中原本土信仰交相辉映,思想、文化、艺术反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繁荣。

多年战乱后,作为洛阳城的“遗民”,杨衒之踏上了这座城市的废墟,不由悲从中来。为记录下这座“圣城”的往昔之盛,杨衒之写下《洛阳伽蓝记》,希望梵声能在文字中留存。全书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塑造了一个立体的洛阳——既有当年佛光照耀下的繁盛,又有战乱中的破碎与衰退。

与传统历史书写侧重不同,杨衒之的笔触生动且充满个性,书中不仅涉及与当时战争、政治相关的细节和盛大的宗教活动,更描述了许多世俗的场景,如士人的宴会辩论、生活中的奇闻异事。在杨衒之笔下,瑶光寺的尼姑因战乱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受尽羞辱;复生的儿子被父亲避如蛇蝎,却受到棺材铺老板的热烈欢迎;南北两地士人间不断爆发激烈的辩论……种种生活细节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日常交往,感受那个时代的复杂与动荡。

由于《洛阳伽蓝记》的记载遍及洛阳城内各处,因此其中的部分描写难免给人割裂、零碎之感。有鉴于此,本次重新翻译《洛阳伽蓝记》时,我们并未按照传统的译注模式,而是在逐句翻译原文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史实、轶事,方便读者将此书提及的人、事与正史、笔记等相参照,以便读者能勾勒出更完整的北朝洛阳图景。

杨衒之志怪、志人的文字就像一块琥珀,保存下洛阳这座城市于辉煌走向衰败的那一刻。我们常会揣测杨衒之下笔时的所思所想,但合上这本书时,你的一句感叹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