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时代的乡绅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变动时代的乡绅: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1945)》对于民国以来的乡制变革作了较系统的考察。由工业化浪潮引发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动:一方面,是原始村落正在成片地急剧消失被现代化建筑所取代;另一方面,是传统乡村的生活模式、社会结构、乡村文化和信仰体系等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动。乡村社会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基础,华夏文明主要是建立在乡村社会基础上的文明。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次最重大转折:即世纪之初革命道路的选择和世纪末改革道路的选择,都是从农村开始的。这意味着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依赖于对乡村社会认识的深度,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在整个20世纪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中的特殊地位与价值。“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1945)”论题无疑构成其重要的研究方面。
变动时代的乡绅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王先明,1957年生,山西屯留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教学与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乡村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近代“新学”一传统中国学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商务印书馆2005年再版),《近代绅士一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续论》(南开大学出版社科2005年)等。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目录 · · · · · ·
总序
前言
一、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绅民冲突的历史趋向与时代成因
1.“民变”风潮中的“绅民”冲突
2“民变”中的士绅:从“莱阳抗捐”到长沙“抢米风潮
3.清朱新政与“绅权”的“体制化
· · · · · · (更多)
总序
前言
一、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绅民冲突的历史趋向与时代成因
1.“民变”风潮中的“绅民”冲突
2“民变”中的士绅:从“莱阳抗捐”到长沙“抢米风潮
3.清朱新政与“绅权”的“体制化
4.绅民关系:从身份等差到利益冲突
二、新学制与旧乡绅——20世纪前期的新学体制与乡村士绅
1.新学体制的兴起与扩展
2.新学体制与乡村社会变迁
3.新学体制与士绅离乡问题
4.新学体翩与乡村危机的显现
三、乡村社会流动与乡绅阶层——20世纪前期乡绅流动的新态势
1.传统乡村的社会流动
2.乡村社会流动的新态势
3.新式教育-5乡绅的社会流动
四、“权绅化”走向与农民运动的兴起——以湘绅为基点的历史考察
1.从“士绅”到“权绅”
2“权绅化”:绅民矛盾激化的结构性因素
3.无序扩张的绅权与公共利益的丧失
4.农民运动:打倒“绅权”的革命
5.三种利益取向的历史交汇
五、从自治到保甲的乡制更易——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湖乡村为考察范围
1.自治替代保甲的新潮向
2.保甲复兴的历史回旋
3.自治为体、保甲为用
4.制度依赖的困惑
六、“村治”模式与乡绅势力的兴衰——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定县为例
1.“乡绅”权势的兴起与地方社会
2.从“绅治”到“官绅合治”
3.权力重组与“乡绅”之变异
4.新起势力对乡村社区的渗透
5.“县政建设”5乡绅权势的起落
6.翟城“村治”理想的破灭
七、宗族、乡绅与国家的冲突与互动——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闽中“学田案”为例
1.地方宗族与学田
2.纷争不息的学田案
3.国家的作为——禁止变卖学田
4.扩展中的国家权力
5.冲突与互动
八、乡村社会分层与乡绅的权力资本——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晋西北乡村为例
1.社会分层与分层标准
2.乡村的社会分层
3.士绅声望与权力资本
4.“权绅”形成的动因
5.“权绅”的角色
九、士绅构成要素的变异与乡村权力——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晋中为例
1.关于“士绅”话语问题
2.财产与士绅
3.文化身份与士绅
4.士绅权势范围与特征
十、“村选”政治与乡绅权势的消亡——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兴县为例
1.“村选”前的乡村权力(1937年前)
2.“村选”政治与乡村权力(1941年)
3.乡村“劳模”的崛起
4?乡村政权的革命性改造(1945年)
十一、制度变迁、革命话语与乡绅阶层——20世纪前期乡绅阶层消退的历史轨迹
1.制度交迁中的乡绅阶层
2.无序扩展的绅权与社会冲突的激化
3.“反革命”——“革命”诉求下的士绅
4.“革命时代”与乡绅权力的衰退
5.余论:重构的乡村社会与乡绅的消逝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我们以晋绥边区首府兴县乡村为考察对象,以抗战期间两次村选(1941年、1945年)为线索,对革命引导的乡村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变迁作了历时性考察。这一变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937年以前,兴县为阎锡山统治区域,乡村社会权力仍然是以传统士绅与地主占主导。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恶化和村治模式及基层行政人员选任条件的变化,富农、中农开始登上乡村政治舞台,充当基层村庄的权威角色。这样,兴县乡村社会形成了上下两层的权力架构模式,上层是以士绅地主古主导,下层以富农、中农占主导。制度变迁固然引发了乡村社会的大变动,乡村政制乃也有了新的更易,但以士绅为主体的乡村权力结构却无根本性变化。抗战爆发后,中共以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为掩护,在牺盟会动委会的名义下,组织农救会、妇救会、武委会等群众团体,吸收乡相底层人员参与抗日斗争,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社会地位。不过,这时整个晋西北还处于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许多事务还处于阎锡山及其部属的控制之下,所以,乡村社会政治面貌没有大的改观。“晋西事变”后,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控制了晋西北,兴县成为晋西北行署直属县。通过1940年的军事、政治斗争,根据地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县区政权走向健全。为实行民主政治,提高行政率,获取抗战所需各种物资,发动群众进行全民抗战,1941年5月至10月间,晋西北根据地普遍进行村选,试图从根本上改造基层政权。但事实上,村选后乡村基层权力依然是以旧政权人员为主体,村选后始登上行政舞台的人员处于附属地位。为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把长期游离于政权之外的广大农民纳入到政权体系中来,根据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运动来发展经济并激发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提拔底层社会的积极分子充当乡村各项事业的领导人,其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是劳模英雄选举运动。通过劳模英雄选举运动,乡村社会成长起一批集群众团体领导者、变工互助组织者、劳模英雄“三位一体”的新式权威。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十、“村选”政治与乡绅权势的消亡——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兴
丛书信息 · · · · · ·
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丛书(共9册), 这套丛书还有 《富农与新富农》《农村合作运动与小农经济变迁》《新旧学制更易与乡村社会变迁》《直隶商会与乡村社会经济》《华北乡村民众视野中的社会分层及其变动》 等 。
喜欢读"变动时代的乡绅"的人也喜欢 · · · · · ·
看了20天…… 在社会学、历史学的相关知识和治学方法来说确实收益不小,可借鉴的参考资料也提供了许多。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从晚清“新政”到“土改”、村选的乡村权力结构的变化的图景。然而…书中有许多重复的段落难道作者起初就没指望自己的书被人仔细看?车轱辘话来回说是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这一点稍微有一点粗糙。另外,引用实在是太琐碎繁杂,虽然这也体现了作者治学的严谨态度 整体来说还可以吧,期待更好的相关的社... 看了20天…… 在社会学、历史学的相关知识和治学方法来说确实收益不小,可借鉴的参考资料也提供了许多。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从晚清“新政”到“土改”、村选的乡村权力结构的变化的图景。然而…书中有许多重复的段落难道作者起初就没指望自己的书被人仔细看?车轱辘话来回说是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这一点稍微有一点粗糙。另外,引用实在是太琐碎繁杂,虽然这也体现了作者治学的严谨态度 整体来说还可以吧,期待更好的相关的社会、历史学著作 又一遍阅读的时候,觉得此书的功夫还是很扎实的,为自己鲁莽的评论感到抱歉 (展开)
選讀chap.1-4, 11.晚清「新政」深刻改變了「官﹣紳﹣民」的傳統關係(紳民同構以對抗官府,紳作為官民的中介與過渡),這體現在反抗官方的群體從民到民與紳的混雜,以及民反的對象從官到官與紳的混雜。這主要體現在「抗捐」和「鬧教」等現象。這個劇烈變動與當時「新政」有密切關係:傳統士紳透過「新政」合法地取得了地方性公共資源與公權的更大權力,體制化為特定的階級形態,而這種「權紳」的固化導致了「紳逼民死... 選讀chap.1-4, 11.晚清「新政」深刻改變了「官﹣紳﹣民」的傳統關係(紳民同構以對抗官府,紳作為官民的中介與過渡),這體現在反抗官方的群體從民到民與紳的混雜,以及民反的對象從官到官與紳的混雜。這主要體現在「抗捐」和「鬧教」等現象。這個劇烈變動與當時「新政」有密切關係:傳統士紳透過「新政」合法地取得了地方性公共資源與公權的更大權力,體制化為特定的階級形態,而這種「權紳」的固化導致了「紳逼民死」的不斷爆發。鄉紳權力建構具有幾個共同的歷史特徵:功名與學歷等文化資本仍然是影響地方權力結構中的重要因素、仕紳階層的分化也凸顯了城鄉二元結構的特徵並激化了地方利益的衝突、鄉紳權力的無限擴張成為地方利益衝突的重要方式。這些最終都使鄉紳持續成為鬥爭的主要焦點。 (展开)
实为大佬与其众学生合著。七区域个案侧重山西,兼及冀闽两湖,更有学制乡制更易前后整体勾勒,纵横刻画绅权与村治变化。资料翔实,分析细密,屡见重复。反对专注村落个案而忽略宏观脉络,反对搬用地方精英等西化概念,但又较多搬用社会学、政治学的制度变迁、结构、资本等概念
变动时代的乡绅的书评 · · · · · ·( 全部 1 条 )
有明月 2020-03-19 09:47:56
读王先明《变动时代的乡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作者王先明老师是南开大学著名的历史学教授,专长研究中国近代农村史。本书主要是他与学生的论文集,总体条理清晰,主题集中,为我理解中国近代农村社会变迁提供有益补充。 在先前,对于中国近代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我的理解主要是“乡村权力空心化→土豪劣绅掌权→乡村衰... (展开)
> 更多书评 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