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觉醒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田中一光先生在大陆首次发行的文集,他以亲笔文字将读者带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去体验与众不同的设计人生,进而认识一个真实、全面的田中一光。设计大奖上的冉冉新星、办公室里的“工作狂”、讲台边的“园丁”、玻璃窗边的编排指挥家……他工作上的非凡才华让人敬佩奋发;而年龄最小的歌舞伎观众、戏剧舞台上的活跃份子、爵士乐的鉴赏家、厨房里的美食创意鬼才……他生活中的情趣又让人心生向往。身为设计师的田中一光先生,以清丽优美的笔触,充满画面感的描写与记录,将设计之道与生活之道自然融合,在启迪设计智慧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生活视野。

田中一光先生于2002年去世,从02年至今的这段时间,中国设计界对日本设计的关注与日俱增。日本人骨子里对细节和质感的偏执;岛国人因为资源的匮乏和人口比例的失调所引发的忧患意识;消费文化在日本的白热化发展导致的市场极度细分,这些日本的...

(展开全部)

本书是田中一光先生在大陆首次发行的文集,他以亲笔文字将读者带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去体验与众不同的设计人生,进而认识一个真实、全面的田中一光。设计大奖上的冉冉新星、办公室里的“工作狂”、讲台边的“园丁”、玻璃窗边的编排指挥家……他工作上的非凡才华让人敬佩奋发;而年龄最小的歌舞伎观众、戏剧舞台上的活跃份子、爵士乐的鉴赏家、厨房里的美食创意鬼才……他生活中的情趣又让人心生向往。身为设计师的田中一光先生,以清丽优美的笔触,充满画面感的描写与记录,将设计之道与生活之道自然融合,在启迪设计智慧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生活视野。

田中一光先生于2002年去世,从02年至今的这段时间,中国设计界对日本设计的关注与日俱增。日本人骨子里对细节和质感的偏执;岛国人因为资源的匮乏和人口比例的失调所引发的忧患意识;消费文化在日本的白热化发展导致的市场极度细分,这些日本的特殊性所衍生的设计特质给国人探寻自己的设计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引导。日本设计在国内的反响让我们认识了当今日本设计界的一批中坚力量:原研哉、深泽直人、隈研吾、安藤忠雄……而作为这些设计师的前辈,真正日本设计风格与哲学的开拓人物田中一光,向我们更好地呈现了日本设计的发展、沿革、嬗变。在追根溯源中,我们期待国人对设计本质的不懈求索精神,终将觉醒。

设计的觉醒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田中一光,日本设计协会、 AGI( 国际平面设计协会 ) 成员,日本卓有成就的平面设计家,对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在世界平面设计界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作为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史上屈指可数的灵魂人物之一,田中一光推动着日本设计从启蒙走向成熟,并培养了一批如原研哉、横尾忠则、浅叶克己、松永真、佐藤晃一等当今日本设计界的中坚力量。田中一光深爱设计这一“幕后的工作”,他耀眼的才华,独具魅力的人格,以及对设计的一生执著,使他成为一代日本设计师心中的伟大榜样与精神领袖。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无印良品考
我的二十一世纪
"传达"与"记录"的分离
海报的昌盛
· · · · · · (更多)


第一章
无印良品考
我的二十一世纪
"传达"与"记录"的分离
海报的昌盛
文字与设计
图案与设计
单纯化与设计
海外声誉渐高的日本广告和设计
东方与西方的黄金感觉
一次性纸杯
用眼睛去发现森林
永远的琳派
宗达与设计
纹样美学
缟与色
白与黑中显现的红
饥饿与过饱
海报·日本
中国与汉字
民族的椅子
每日设计赏的四十年
木纹之美
琳派和设计
我眼中的仁清
过剩包装
待客的美学
第二章
一个人的创想之旅
玻璃窗边的版面设计
三宅一生、高田贤三、森英惠
平面艺术的时间
书桌上的三个商标
年历的变迁
店铺设计
从平面艺术的"植物园"说起
通向"茶美会-然"之道
接近浮世绘
泰然的质感
第三章
我的古典
美丽而封闭的故乡
绢制樱花
来自日记
我与歌舞伎
俯瞰的风景
日本人的审美观
设计与日本文化
日本的城市与色彩
日本与平面设计
写乐的大首绘
信贵山的缘起
日本画的文学性
爵士乐与色彩
关于火
品尝设计
集中的美学
回想爵士乐
印象派的色彩
床之间和西洋的墙壁
在京都依屋感受日式清凉
对于通俗的认识
后混合文化
附录一 设计的英雄时代朱锷
附录二 图版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设计的觉醒"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99元

1.99元

1.99元

1.99元

1.99元

喜欢读"设计的觉醒"的人也喜欢 · · · · · ·

田中一光的随笔专栏大集合吧?前面三分之一还在将设计,中间就完全聊日本各种文化风俗,后面三分之一是朱鄂写的关于田中一光的生平简介,我真的很想好好读完,但越到后面我是真的读不下去,我对于读书一贯都坚持兴趣第一,读不下去的,即便是要考试的教材我也无法认真看下去。

这真的是一部非常耐看的书,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探讨设计的灵魂,实际上,能够真正将设计融入生活,才是设计最终的目的,这本书让我看到日本对于细节追求的完美以及对于生活无懈可击的诚挚态度,日本文化的源头是中国,许多古中国的美丽精神在日本发扬光大,但在中国,几乎消失殆尽,真是遗憾呢

我要写书评

设计的觉醒的书评 · · · · · ·( 全部 57 条 )

vritti 2009-12-25 17:01:26

理想的诗意

田中一光在很多人脑海里是一张海报,用十二个原色的方形、圆形、三角构成的歌舞伎。一提起他,我们总是“知道,知道,就那个……”,借用下原研哉的概念,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我想也是对田中一光的“Exformation”——让已知未知。如果要用一句话去总结田中一光作为设计师的一生... (展开)

sogdiana 2010-03-06 18:07:11

人的觉醒

“田中一光很了不起,他有朴实的心地,从不以偏见视人。他像大鸟一样张开羽翼,如果你愿意,随时都可以钻进去躲风避雨。他像灯盏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光明。” 旅法日裔舞美师曾这么评价本书作者,合了文如其人那句老话,读《设计的觉醒》的过程,仿佛煲了一锅美味的汤,味道是... (展开)

秋叶 2010-08-12 15:54:02

喜欢的人会很喜欢

与其说我很喜欢这本书不如说我喜欢田中一光。 这个人,生于1930,卒于2002,一生未婚,献身艺术。假如你不知道他,你只需要知道无印良品即可,他可是创造设计了无印良品这个品牌核心人物。 这本书其实是田中一光的报刊约稿的一本选集,虽然发表时间不一,涉及题材话题也不一... (展开)

浓茗 2010-06-17 20:52:03

很轻松的一本书!

个人比较喜欢这本书,觉得比设计中的设计要好啊,当然不是说设计的理念什么的,就光感觉的话,我是说!读这本书,总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你会佩服于田中一光的文笔和精神,进而转化为顶礼膜拜,大师果然是大师,不光是专业的技巧和理论的知识,真的是很多地方都能远超常人,所... (展开)

Andrej 2010-09-15 15:42:58 磐築創意有限公司2009版

与《设计的觉醒》的对比

就内容方面而言,两书基本雷同,其中《设计的觉醒》增加了朱鄂作的田中一光的生平,对学生以及设计从业人员颇具励志作用。但《觉醒》中缺少了一篇三人对谈和六篇序。虽然个人认为不看也罢,但有特殊癖好的读者一定不会认同我的观点。设计编排方面,此书较《觉醒》虽然更为精良... (展开)

一双跑鞋一本书 2011-03-06 19:33:19

和我相关的

(一)田中一光的经历和性格 今天下午本来想翻看一会就继续写作业,结果又读了两小时。因为后来实在是被田中的经历和性格所吸引了。 田中一光的独特经历自是很吸引人,从一个从小对电影戏剧抱有浓厚兴趣的小孩到日本战后平面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一路走来,在他的经历中我也能同... (展开)

yungho 2011-08-09 23:56:28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生平关于设计的思考

《设计的觉醒》是一本,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的设计随便。记录了他一声如何和设计结缘,如何创立“无印良品”。已经他对设计的思考。在潺潺的文字中,流入的设计思想,是我们之间思考和学习的。 中国的设计师,缺少对设计本身的一些思考,或者说设计师也应该具有写作的... (展开)

Yleech 2010-08-06 23:40:38

勇敢的热情

今天看完了《设计的觉醒》,书的结尾是朱锷撰写的田中一光的生平,算是传记性的,也可以算是一种悼念性的文字。 “2002年月10日晚22:30,田中一光在回家的途中突发心脏病倒在地上,被路人发现后送至医院,因抢救无效,于23:45逝世,享年71岁,本命年。 知道离开人世... (展开)

Jingyan 2010-04-19 04:11:20

读后感与书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设计的觉醒过程,就是设计师在日常中对生活认知不断觉醒的过程,这意味着司空见惯的东西里也有大量值得我们去再发现的未知部分,‘觉醒’是设计应该扮演的重要角色,《设计的觉醒》试图提供的就是接近设计觉醒的入口。” ——朱锷 《设计的觉醒》序 今天读完了田中一光先... (展开)

孙胡子 2009-12-23 00:50:25

感谢朱锷

拿到这本书,感觉印刷很好,字有有些偏小。也许是习惯了在电脑上看放大的字了,反倒不习惯真实印刷的字号了。 简单的先翻了一下,我两处地方比较感动; 其一:译者注。注解的话直接就标在正文中,而不是常见的放置在地脚处。注解的话很简洁,不影响正文阅读,倒是增加了原文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