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一经出版,畅销数十年,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中国通史》分上下编,上编是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下编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原作上篇为中国文化史,下篇为为中国政治史,今为方便读者阅读,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篇,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篇,文字做了少量的技术处理。
中国通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生于江苏常州,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著作宏富,有《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等。
目录 · · · · · ·
吕思勉先生的史识与史德
自序
绪论
上编
第一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章 中国史的年代
· · · · · · (更多)
吕思勉先生的史识与史德
自序
绪论
上编
第一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三章 古代的开化
第四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
第六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七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八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九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十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十一章 前汉的衰亡
第十二章 新室的兴亡
第十三章 后汉的盛衰
第十四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十五章 晋初的形势
第十六章 五胡之乱(上)
第十七章 五胡之乱(下)
第十八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十九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二十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二十一章 唐朝的中衰
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二十四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积弱
第二十六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二十七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二十八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二十九章 明朝的盛衰
第三十章 明清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三十三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三十四章 清朝的衰乱
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第三十六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下编
第三十七章 婚姻
第三十八章 族制
第三十九章 政体
第四十章 阶级
第四十一章 财产
第四十二章 官制
第四十三章 选举
第四十四章 赋税
第四十五章 兵制
第四十六章 刑法
第四十七章 实业
第四十八章 货币
第四十九章 衣食
第五十章 住行
第五十一章 教育
第五十二章 语文
第五十三章 学术
第五十四章 宗教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代哲学家推想社会起源,以为隆古的社会,亦像后世一般,以一夫一妇为基本,成立一个家庭,由此互相联结,成为更大的组织。此等推想,确乎和我们根据后世的制度,以推想古代的情形的脾胃相合。所以几千年来,会奉为不刊之典。 自有历史以来,不过几千年,社会的情形,却已大有改变了。设使我们把历史抹杀了,根据现在的情形,去臆测周、秦、汉、魏、唐、宋时的状况,那给研究过历史的人听了,一定是一场大笑话,何况邃古之事,去今业已几万年几十万年了呢?不知古代的真相,而妄以己意推测,其结果,必将以为自古至今,不过如此。实系因缘起灭的现象,都将认为天经地义,不可变更。这就将发生许多无谓的争执,不必要的保守,而进化的前途被其阻碍了。所以近几十年来,实在是学术上的一个大进步。而其在社会组织方面,影响尤大。 (查看原文)
123 2 回复 10赞
2022-03-06 23:23:2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婚姻 - ……禁例……施诸同母的兄弟姊妹的,后来渐次扩充至凡同母系的兄弟姊妹,都不许为婚,就成所谓氏族了。此时异氏族之间,男女仍是同群的,此一群之男,人人可为彼一群之女之夫;彼一群之女,人人可为此一群之男之妻;决无所谓各别的夫妇。其后禁例愈繁,不许相婚之人愈多。 …… 现代的家庭,与其说源于人的本性,倒不如说是源于生活情形(道德不道德的观念,根于习惯;习惯源于生活)。 据社会学家所考究,在先史时期,游猎的阶级极为普遍。游猎之民,都是喜欢掠夺的,而其时可供掠夺之物极少,女子遂成为掠夺的目的。其后虑遭报复,往往掠夺之后,遗留物件,以为交换。 此时的掠夺,实已渐成为贸易。女子亦为交换品之一。是为掠夺的变相,亦开卖买的远源。 掠夺来的女子,是和部族中固有的女子地位不同的。她是掠夺她的人的奴隶,须负担一切劳役。此既足以鼓励男子,使之从事于掠夺,又婚姻之禁例渐多,本部族中的女子,可以匹合者渐少,亦益迫令男子从事于向外掠夺。所以家庭的起源,是由于女子的奴役;而其需要,则是立在两性分工的经济原因上的。与满足性欲,实无多大关系。 原始人除专属于他的女子以外,满足性欲的机会,正多着呢。 (查看原文)
123 2 回复 10赞
2022-03-06 23:23:2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婚姻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通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3.99元
12.00元
11.99元
32.00元
88.00元
喜欢读"中国通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文化史的分类挺好的。其它,一方面看不太明白,自身对历史人物掌握也不够,云里雾里,一方面政治史讲得不够细,没什么故事的趣味性。民国时期的书就是看起来很犀利很大师风格,实际上很泛很笼统很迂腐。当然作者的学识是值得肯定的。
游于艺 2011-03-09 16:13:48
1 有用
大家手笔!吕老是读通了中国历史的通人,读其书尤如听吕老坐在沙发上对一群宾客侃侃而谈,闲话间就将上下五千年说了个通透。可惜文言及历史的根基太有限,对吕老的诸多妙谈不得领悟,但只是偶一议论和观点也足够我辈深思了。
中国通史的书评 · · · · · ·( 全部 171 条 )
金明 2015-08-04 02:00:39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版
几种中国通史比较
顾颉刚曾指出:(中国通史)其中较近理想的,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 、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其中除吕思勉、钱宾四先生的书外, 其余均属未完之作。钱先生的书最后出而创见... (展开)
书签儿 2009-01-12 19:39:04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找个地方放书目
贺卫方推荐的: 1、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广外翻译组译,商务。 2、佩雷菲特:《官僚主义的弊害》,孟鞠如、李直译,商务1981。 3、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 4、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5、... (展开)
这么奇怪一个人 2016-06-07 14:50:49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版
吕思勉《中国通史》现行版本问题
吕思勉《中国通史》版本问题 因前期所购买版本【凤凰出版社,2011年5月,3+2+1+6+521】(以下简称凤凰版)印刷质量颇差,插图草率,加之半白半文,读之倍感艰难,五十余页遍弃疗。近日购得吕思勉著《中国通史》,【中华书局,2015年1月,2(写在前面)+6(目录)+5(例言)+56... (展开)
须臾之间 2006-09-15 21:33:22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吕著中国通史》——云龙细看方可辩
中国二十世纪,有两部半的通史,最为值得称道,它们都成于1937年至1949年之间。受西风渐入影响,此辈学人视野更为开阔;在见解上,既继承了传统史书的春秋笔法,又借五四新风跳出了传统史书的固见,更为重要的是,尚未受到此后马氏史观的干扰,显得尤为璀璨!特别是1935年后,... (展开)
大魔王 2016-02-08 16:21:00
打好历史基础再看此书
这本书就像一本高阶段武术秘籍一样,只有具备相当的功底之后,才能读通读懂。 吕思勉被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这本著作确实对得起这个称号。之所以说要有基本功底才能读懂这本书,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这本书不是以时间为轴陈述历史事件,67%,也就是大概三分之二... (展开)
叮当 2009-09-25 17:36:3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读史是为了啥
敢写中国通史的人并不多 以一己之力写中国通史的人更不多 写了中国通史还被认可滴就绝对是稀有动物了 吕先生就是这样的“稀有动物” 关于吕先生和这本吕著中国通史的什么地位啊影响啊我就不赘述了 大师就是大师。我只说说觉得最有意思的几点。 1 本书前半部分讲了社会史 ... (展开)
西丰客人 2020-07-15 20:50:19 中华书局2020版
莫道先生老,却比汝时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我老家,以前有一个相传已久的习俗,就是每逢人家有结婚或丧事,人们会送上布匹等物,而主家在事后也会将收到的布匹送给来帮忙的人作为答谢。当时没有多想,只是隐隐觉得婚礼送布作衣料情有可原,丧礼送布是不是有点奇怪:人都去世了,要布作甚?最近编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 (展开)
逝华 2014-05-24 15:22:20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版
不算书评的感想
严耕望当年将吕思勉,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中国史学四大家,对于钱穆和陈寅恪,国人早已耳熟能详,对于吕思勉,大概是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只能成为少数人的谈资吧。这或许有些曲高和寡的孤寂之感,不少人觉得庆幸,只是吕思勉先生的“曲”是极其通俗又是极其缜密的,实在不... (展开)
宽宽宽叔 2016-04-10 22:08:37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版
浅谈本书中关于两性、婚姻与家庭的观点
这个星期因为自己偷懒的缘故,只读了本书的第一二章,即《婚姻》《族制》二章。关于古代婚姻和族制,之前读的其他读物已有涉及,吕先生的论述则更为完整。当然,即使吕先生自述「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但是读起来还是颇有些费力。吕先生写作此书,文白夹杂,用字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