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杀的解析 (original) (raw)
抹杀的解析
作者:李孟潮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精神分析小说集
出版年: 2010-12
页数: 288
定价: 30.00元
装帧: 陈爽
丛书: 精神分析系列
ISBN: 9787212039141
豆瓣评分
5星
24.0%
4星
46.7%
3星
25.3%
2星
1.3%
1星
2.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一是本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小说集,以精神分析学理论为基础,展开对案中人物、案情的心理学分析。作者主张破案的关键在于一些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偶然性的事件当然是罪犯潜意识中的疏忽。在罪犯的潜意识中都会有被抓住的渴望,或者说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被抓住,就像通奸者往往会指引他人来抓奸一样。罪犯的道德和良心会让他们在犯罪过程中不经意留下蛛丝马迹,沿着这些道德和良心——也就是精神分析 专业术语说的“超我”——留下的轨迹,我们就可以抓住罪犯。
作者简介 · · · · · ·
李孟潮,精神科主治医师,个人执业,专业方向为成人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及整合性精神分析,工作室网站www.limengchao.com 。
目录 · · · · · ·
1 地图
2 杀机
3 解梦
4 若希
5 粪土
6 双死
· · · · · · (更多)
1 地图
2 杀机
3 解梦
4 若希
5 粪土
6 双死
7 耳环
8 纵火
9 绑架
10 杀机
11 天阉
12 知良
13 弱者
14 天使
15 重叠
16 夜行
· · · · · · (收起)
"抹杀的解析"试读 · · · · · ·
春城和汉城隔江相望。 春城以前不过是个小村庄。近些年突然富了起来。外地人不知情,春城人却都知道,这个城市的财富积累来源于三大地下支柱产业:走私、卖淫、贩毒。 春城很美丽,一尘不染,空气清新。 汉城却很脏。 汉城是在明朝的时候曾经是全国的商业中心,极为繁华。 而如今,它破旧而败落,汉城的特产是:农民出身的官僚、一事无成的秀才和打扮洋气实则土气的二流子。 十五...
原文摘录 · · · · · ·
- 1、地图 春天的阳光中无数灰尘如芸芸众生在翩翩起舞。 其实,绝大多数罪犯都会留下破案的线索,等待我们去抓住他,也就是说,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被抓住。 (做出犯罪行为的那个部分已经无法忍受继续被隐藏了,它们要求获得关注。可以这样理解吗?--猫) 我们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个罪犯--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手段、受害人情况。 头在人们心目中总是象征着权威和男性气质。。。 眼睛象征着督察、监视、良心。 施虐狂的性冲动往往是通过攻击他人得以满足的。 融合是一种婴儿的愿望。 受害人的特征往往就是罪犯欲望对象的特征,因为他要通过犯罪得到日常生活中不能得到的东西。 说他像野兽不如说像孩子更确切,他需要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又没有勇气和力量去实现他的控制欲望,只好用这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自己。 很多施虐狂都会把自己当做施虐对象,这时候,他又表现出受虐的特性。。。 受虐就是自虐,自虐和自杀也差不了多少。 2、杀机 割伤占了绝大部分,只有少数的刺伤。(造成伤口的不同动作,有着不同的意义与心理动力。--猫) 3、解梦 精神分析,这种学说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直线因果论的思维。。。系统论的方法。。。 潜意识的罪恶是宗教、道德、伦理负责的。(潜意识的罪恶?--猫) 镜子是(她)用来观察自己受虐和虐待他人的情形,她需要确认别人和自己受苦,以肯定自己的存在。 4、若希 很多情况下,尊称的使用其实是为了补偿和掩饰不尊。 其死亡如一次性饭盒用后不可避免地被遗弃一样自然而命定的事情。 5、粪土 死亡不过是一个人不小心走到了时间之外。 测谎仪的原理在于罪犯在撒谎的时候,其道德和良心知道自己是犯了罪、是在撒谎,所以内心深处总会有些紧张和不安,这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回事体内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从而体现出一系列的躯体表现,如心跳加速、眨眼、皮肤出汗、眼球震动方式改变、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肌皮电位升高,等等。 但是,如... (查看原文)
葛紫苏
2014-02-10 00:51:11
—— 引自第1页 - 被枪决的那天,他走出牢房。 他突然想起,他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用一个词来描述、规划、理清、概括他的生命。 他轻轻柔柔而焦虑地走着、走着,当他被父亲打出家门的时候,就是这么走着。 他觉得,这个词一直潜伏在他脑中某处。 他飘飘欲仙而慌张地走着、走着,当他杀人后走出厕所的时候,就是这么走着。 他觉得,他曾经见过这个词。 他轻轻柔柔而焦虑地走着、走着,他走向球场边的鸣飞的时候,就是这么走着。 这个词一直存在,就在眼前,可他无法提取。 他飘飘欲仙而慌张地走着、走着,当他离开陈玉新住所的时候,就是这么走着。 他走着,他在想,我需要一个词,来描述、规划、理清、概括我的一生。 这个词失落了,我要把它找回来。 枪声响起,一个词掠过脑海——多此一举。 (查看原文)
予渊 2 回复
2011-08-30 18:34:49
—— 引自第130页
喜欢读"抹杀的解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21.00元
1.99元
喜欢读"抹杀的解析"的人也喜欢 · · · · · ·
苏且夭 2013-08-15 19:54:47
0 有用
好吧,我敬爱的李老师一直把写小说当作理想,而这部看起来只是他的练笔作的小说,依然让我很喜欢。其实读过很多遍了,其实很多理论已经略显过时,其实一些词汇连他自己都不怎么使用了,但是那些蕴藏其中的态度和理性,还是让人动容。
结合2008年出书的电子版看的,这本删的真不少,最黑暗那篇《失踪》拿掉了真是有点可惜,不过断断续续读下来,被情节吸引着,被精神分析黑了的这个世界真的让人看不到希望。就像有的案子找不到凶手一样,生活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有几篇感觉参考了欧文亚隆小说的写法。最喜欢他的交互性文本方式,牛掰啊,一如那些医学专业的名词,让人陷入迷思。小说虽有明显的纰漏,但不失趣味之处。更有各种专业精神分析名词案例解读,... 结合2008年出书的电子版看的,这本删的真不少,最黑暗那篇《失踪》拿掉了真是有点可惜,不过断断续续读下来,被情节吸引着,被精神分析黑了的这个世界真的让人看不到希望。就像有的案子找不到凶手一样,生活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有几篇感觉参考了欧文亚隆小说的写法。最喜欢他的交互性文本方式,牛掰啊,一如那些医学专业的名词,让人陷入迷思。小说虽有明显的纰漏,但不失趣味之处。更有各种专业精神分析名词案例解读,真是涨姿势啊。四星推荐给爱精神分析的心理学爱好者们。 (展开)
国内难得一见的精神分析小说集,尽管和亚龙的作品比起来太过粗糙生硬,缺乏小说吸引人的基本要素,基本上就是简单粗暴直来直去的犯罪心理分析,时不时还要故作一下深沉。但是相比亚龙的作品,更为下里巴人,适于阅读。作者唯恐自己被读者忘记,时不时要跳出来以专业性自己分析自己,自己解构自己,仿佛一个年老色衰的艺伎,企图以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博得宠幸。实在是可笑之极。
抹杀的解析的书评 · · · · · ·( 全部 5 条 )
天禄阁校书郎 2014-05-09 14:12:36
解析《抹杀的解析》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它的基础假说“超我会驱使罪犯留下破案的证据”相当有趣,又发人深省。我们很容易能够找到无数的犯罪案件来论证这个假说并不完全成立,甚至很容易在系列杀人案中找到反例,比如美国的《zodiac》和韩国的《杀人回忆》,二者据说都是真实案件改编。因此这个... (展开)
Dick_Zhao 2015-09-23 20:49:56
《抹杀的解析――精神分析小说集》读后感
《抹杀的解析――精神分析小说集》读后感 作者:李孟潮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012 第一版 借用书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经典精神分析术语,其实我到底是不是怀疑一种弑父式的情结来看待此书,或者说是我应该是以一种隐隐的愤怒感受,去寻找任何李孟潮先生的不足之处,用以证明我的... (展开)
藥王子 2010-12-23 00:04:36
《抹杀》之无法抹杀
恭喜李老师这本书终于正式出版,因为还没有见到实体书,不知道正式出版的会不会是删节版的。 因为是几年前写的文章,所以现在看来有些理论的运用似乎有些陈旧了,例如提及犯罪动机时使用潜意识的兽性冲动这样的词语,认为罪犯的道德和良心(超我)要阻止犯罪所以留下蛛丝马迹,... (展开)
豆友46612361 2010-12-03 21:02:05
本书后记
这集子里的文章大多数是2000-2005年写的,大多数写作目的是谋生。文章写的很“杂志化”。 也曾经想过,要再把小说写得更“完美”一点。 比如说很多细节、对话很粗糙,很多精神分析理论也没说透,朱丹心、马知良的个性还是不够鲜明,兰坡和吴梦娟基本上没有进行人物塑造... (展开)
世彦君 2010-12-01 20:40:19
跟《谋杀的解析》比较
《抹杀的解析》,同样也是一部运用精神分析来侦察破案的心理学小说,其主张“破案的关键在于一些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偶然性的事件当然是罪犯潜意识中的疏忽。在罪犯的潜意识中都会有被抓住的渴望,或者说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被抓住,就像通奸者往往会指引他人来抓奸一样。罪犯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