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1940年写于香港。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呼兰河传》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独特的: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7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它不属于纯粹的乡土文学,也不属于纯粹的左派文学,有讽刺,有幽默,有反省国民性的一面,也有真实记录生活的一面。就像一个黑白的纪录片,间或夹杂着和祖父在小花园玩耍的彩色画面。 它是回忆童年的散文小说,既有寂寞和伤感,又不纯粹是寂寞和伤感。因为她的笔触和思维,要比这个,大得多,高得多,高大到与天地一起,与自然和生命相融。 在这本奇特的小...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1940年写于香港。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呼兰河传》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独特的: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7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它不属于纯粹的乡土文学,也不属于纯粹的左派文学,有讽刺,有幽默,有反省国民性的一面,也有真实记录生活的一面。就像一个黑白的纪录片,间或夹杂着和祖父在小花园玩耍的彩色画面。 它是回忆童年的散文小说,既有寂寞和伤感,又不纯粹是寂寞和伤感。因为她的笔触和思维,要比这个,大得多,高得多,高大到与天地一起,与自然和生命相融。 在这本奇特的小说里,萧红以她幽默而富韵律感的天才笔触、明快而万物有灵的童谣风格,造就了一部“回忆式”文学的巅峰之作。
呼兰河传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道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目录 · · · · · ·
序 作者:茅盾第一章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第二章 河的南岸,尽是柳条丛,河的北岸就是呼兰河城。第三章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第四章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第五章 据说,那团圆媳妇的灵魂,也来到了东大桥下。说她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地就到桥下来哭。第六章 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第七章 他的儿子也和普通的小孩一样,七个月出牙,八个月会爬,一年会走,两年会跑了。尾声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序 作者:茅盾第一章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第二章 河的南岸,尽是柳条丛,河的北岸就是呼兰河城。第三章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第四章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第五章 据说,那团圆媳妇的灵魂,也来到了东大桥下。说她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地就到桥下来哭。第六章 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第七章 他的儿子也和普通的小孩一样,七个月出牙,八个月会爬,一年会走,两年会跑了。尾声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就把这人埋起来。 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回家照旧地过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的过着,霜打了,雨淋了。大风来时是风沙走石,似乎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 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和小民们无关。 <原文开始>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 (查看原文)
达达刚子 93赞
2014-08-08 09:21:42
—— 引自第25页 - 年青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古语说,“女子上不了战场。” 其实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的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个年青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那么节妇坊上为什么没写着赞美女子跳井跳得勇敢的赞词?那是修节妇坊的人故意给删去的。因为修节妇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里也有一个女人。他怕是写上了,将来他打他女人的时候,他的女人也去跳井。女人也跳下井,留下来一大群孩子可怎么办?于是一律不写。只写,温文尔雅,孝顺公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博集典藏馆(共79册), 这套丛书还有 《茶花女》《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气球上的五星期》《汤姆·索亚历险记》《爱的教育》 等 。
喜欢读"呼兰河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8.00元
11.40元
21.99元
32.99元
35.00元
喜欢读"呼兰河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超威拦猫 2017-02-25 13:03:13
10 有用
我祖父去世时,我才6岁,还上幼儿园,每天都是他来接送。有天放学他让我把外套披上,我不想披,还生他气,回来一路没牵他手。他给我买了支雪糕想讨好我,我虽拿着吃上了,也还是生气,过马路都不愿意牵他。回家后他一个人坐在躺椅上,我上楼了。过了会儿我听见父亲上楼的脚步声,开门后一把把我扛了下去,推到祖父面前,说我把祖父气哭了,让我道歉。祖父不舍得,抱着我说没生气,没生气。后来他脑溢血,倒在小弄堂里,手里抓着包... 我祖父去世时,我才6岁,还上幼儿园,每天都是他来接送。有天放学他让我把外套披上,我不想披,还生他气,回来一路没牵他手。他给我买了支雪糕想讨好我,我虽拿着吃上了,也还是生气,过马路都不愿意牵他。回家后他一个人坐在躺椅上,我上楼了。过了会儿我听见父亲上楼的脚步声,开门后一把把我扛了下去,推到祖父面前,说我把祖父气哭了,让我道歉。祖父不舍得,抱着我说没生气,没生气。后来他脑溢血,倒在小弄堂里,手里抓着包子,还没来得及吃。手里还提着条大鱼,是我前一天晚上吵着要吃的。我突然有些同情那些扬言“谁走了我都不会在意”的人,到底是记性太差,还是没被爱过。 (展开)
呼兰河传的书评 · · · · · ·( 全部 2012 条 )
mado1983 2007-11-23 06:29:28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版
如此寂寞,如此苍凉
萧红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竟觉得再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过,却在心里一点一点蚀出一个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泪。 常道人生是苦乐参半,有时乐观一点,就把吃苦当吃补,斩钉截铁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着挺着,不敢松懈,... (展开)
石头摇篮 2014-09-25 20:56:54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版
人这动物,真不是好动物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9月下旬萧红和萧军离开上海抵达汉口,在蒋锡金位于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的住处落下脚来。《呼兰河传》就是从这时开始创作的。到1940年9月《星岛日报•星座》(香港)开始连载(至当年12月底连载完毕),其间已经过了三年。这三年中,萧红经历了... (展开)
糖罐子 2009-12-05 17:32:59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版
墙头上的一朵红花
(一) 冬天读萧红是什么感觉?冷。图书馆的空调不知何故总也升不上温度,读到《商市街》的时候因为温度和情绪的双重低落我开始浑身发颤,而那时还是文艺女青年叫做悄吟的萧红正蜷缩在商市街上某间冰冷的屋子里等待着被她唤作“郎华”的萧军。读《商市街》是很痛苦的体验,一个... (展开)
棒棒糖 2008-10-31 06:14:10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版
睁开闭眼看
沈从文从不给人负担,他的边城是可以"睁眼"看的。我还记的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念他的文章时悠然的样子,真是赏心悦目。他的湘行散记写的那么美,完全归结于岸边的情人正在等待他的归来。郎才女貌,遂成佳话。如果沈从文属于右派,萧红就是左派了。同样写乡土,沈从文的是庙廊... (展开)
小凿子 2012-03-11 21:55:39 凤凰出版社2013版
温柔的人承受地土
盖因才疏闻寡,对萧红的印象,还是缘起那篇脍炙人口的妙文,《回忆鲁迅先生》。更确切地说,是那个经典的乔衣片段,“裙子配的颜色不对,红的不能配紫的;绿的也不能配紫的”,散漫细腻的笔调,极其生活化的叙述,一下子把这位教科书教父拉下了神坛,变成了接地气的欧吉桑。 印... (展开)
快乐骞子 2014-10-29 21:24:18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版
洛神之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些日子有一部非常文艺的电影在电影院上映了,名字叫做《黄金时代》,乍一听还以为是王小波的名著被翻拍成了电影。现在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讲的不是王小波,而是一名伟大的中国女作家,她的名字叫做萧红,被封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为什么要在这里提“洛神”?因为曹植曾... (展开)
Simonoth 2010-01-18 22:50:12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版
冬夜的旅人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香港完成了追忆童年时光的《呼兰河传》。当时是南国的严冬,可究竟不比萧红的故乡黑龙江呼兰河城。萧红在《呼兰河传》的开头写道: 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大地则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 (展开)
何许人 2012-03-19 11:37:1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版
《呼兰河传》的双重叙事视角
萧红,一位天赋异禀的才女,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她出生于北方小城呼兰,在那里度过了寂寞的童年,为了躲避包办婚姻离家。在经历了情感生活的挫折磨难与战乱中的颠沛流离,最终在香港凄凉离世。在她身上,一直保有一种小女孩的性格。纤细而敏感,顽皮又灵慧,温润及忧郁,倔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