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睡,這裡有蛇! (original) (raw)

内容简介 · · · · · ·

「皮拉哈人讓我了解到,即便沒有天堂的慰藉與地獄的恐懼,也能有尊嚴並心滿意足地面對生命,帶著微笑航向生命的混沌深淵。」

一種語言代表一種世界觀,一種瀕絕語言則代表一種瀕絕的世界觀

而這套瀕絕的世界觀,為何能讓他背棄信仰,從傳教士變成無神論者?

先有語言還是先有思想?人類能在沒有語言的情況下思考嗎?

這是科學家長期以來亟欲探究的問題,而一個孤絕的人類部落,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

但是丹尼爾.艾弗列特偕同妻小住進亞馬遜叢林,還有另一個理由:他要帶著皮拉哈人一起上天堂!然而經歷大半生,他最後卻孑然一身地離開,不但與妻子離異,更成了無神論的語言學家。

他拋棄原本舒適的生活,忍受身體不適、文化差異,與瘧疾、孤獨、語言障礙共處,在原始部落中陸續生活三十年,以肉體最近身的搏鬥,追尋語言和思想起源這個最形而上的探問。

他付出昂貴的代價,為我們換來這一篇篇精采、深情、趣...

(展开全部)

「皮拉哈人讓我了解到,即便沒有天堂的慰藉與地獄的恐懼,也能有尊嚴並心滿意足地面對生命,帶著微笑航向生命的混沌深淵。」

一種語言代表一種世界觀,一種瀕絕語言則代表一種瀕絕的世界觀

而這套瀕絕的世界觀,為何能讓他背棄信仰,從傳教士變成無神論者?

先有語言還是先有思想?人類能在沒有語言的情況下思考嗎?

這是科學家長期以來亟欲探究的問題,而一個孤絕的人類部落,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

但是丹尼爾.艾弗列特偕同妻小住進亞馬遜叢林,還有另一個理由:他要帶著皮拉哈人一起上天堂!然而經歷大半生,他最後卻孑然一身地離開,不但與妻子離異,更成了無神論的語言學家。

他拋棄原本舒適的生活,忍受身體不適、文化差異,與瘧疾、孤獨、語言障礙共處,在原始部落中陸續生活三十年,以肉體最近身的搏鬥,追尋語言和思想起源這個最形而上的探問。

他付出昂貴的代價,為我們換來這一篇篇精采、深情、趣味、令人深思的叢林故事。他揭露一套前所未見的語言系統及宇宙觀,在學術象牙塔中激起一場意義深遠的爭辯,並對自我進行最沉痛的探索與重生。

一段關於知識、叢林、家庭、信仰的冒險之旅。

他以自己留不住的東西,換得不會失去的東西。

關於皮拉哈族……

.皮拉哈語裡只有3個母音與8個子音

但每個皮拉哈語的動詞,卻至少有6萬5千種可能形式

.皮拉哈人會不時更換名字

理由通常是他們在叢林與相遇神靈交換了名字

.皮拉哈人不會將做夢視為幻境

清醒與沉睡時所看見的東西,皆屬真實經驗

.皮拉哈人互道晚安時會說:「別睡,這裡有蛇!」

因為叢林中危險環伺,熟睡會讓他們無從防備。他們很少一連睡上幾小時。

◎2009年亞馬遜編輯年度選書

◎亞馬遜讀者四星半高評價

◎聯合推薦

作家/夏曼‧藍波安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教授/黃美金

作者简介 · · · · · ·

丹尼爾.艾弗列特(Daniel Everett)

曾任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語言、文學暨文化系主任,現任本特利大學瓦珊分校文理學院院長。他本是傳教士,為了「帶著皮拉哈人一起上天堂」,攜家帶眷在亞馬遜叢林裡住了三十年。他離開部落的時候放棄了基督教信仰,卻成了語言學家;與妻子離異,卻與許多皮拉哈人成為摯友。

丹尼爾.艾弗列特是唯一一位能夠流利操持皮哈拉語的外來者,而他在這套語言系統上的發現,不但挑戰了語言學界權威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既定主張,更向上追溯了語言和文化上的先後關係。

攝影者 馬汀.薛勒Martin Schoeller

知名德國人像攝影家,現居紐約,拍攝對象從明星、政治家到部落叢林族人,從歐巴馬、安潔莉娜裘莉到不知名的皮拉哈人都有。

他的拍攝特點在於一視同仁且毫不留情地捕捉臉部所有細部特徵,以同時呈現個人與群體的共相和殊相,引發觀...

(展开全部)

丹尼爾.艾弗列特(Daniel Everett)

曾任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語言、文學暨文化系主任,現任本特利大學瓦珊分校文理學院院長。他本是傳教士,為了「帶著皮拉哈人一起上天堂」,攜家帶眷在亞馬遜叢林裡住了三十年。他離開部落的時候放棄了基督教信仰,卻成了語言學家;與妻子離異,卻與許多皮拉哈人成為摯友。

丹尼爾.艾弗列特是唯一一位能夠流利操持皮哈拉語的外來者,而他在這套語言系統上的發現,不但挑戰了語言學界權威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既定主張,更向上追溯了語言和文化上的先後關係。

攝影者 馬汀.薛勒Martin Schoeller

知名德國人像攝影家,現居紐約,拍攝對象從明星、政治家到部落叢林族人,從歐巴馬、安潔莉娜裘莉到不知名的皮拉哈人都有。

他的拍攝特點在於一視同仁且毫不留情地捕捉臉部所有細部特徵,以同時呈現個人與群體的共相和殊相,引發觀看者留意或意外發現被攝者作為人類所凸顯/揭露的本質。

曾與美國世界級人像攝影家Annie Leibovitz共事,從中習得重要拍攝技巧。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生活
1發現皮拉哈人的世界
2亞馬遜流域
3追隨上帝的代價
4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5物質文化與儀式的缺乏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生活
1發現皮拉哈人的世界
2亞馬遜流域
3追隨上帝的代價
4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5物質文化與儀式的缺乏
6家族與社群
7自然與當下經驗
8謀殺與社會:青年圖卡嘎
9自在生活的土地
10卡波克魯人:也來談談亞馬遜流域巴西人的生活
第二部分:語言
11用皮拉哈的語音改變說話的方式
12皮拉哈人的單字
13人類需要多少語法?
14價值觀與言論:語言與文化間的共生關係
15遞迴:語言就像是俄羅斯娃娃
16語言與真實的觀點:皮拉哈人與外人
第三部分:結論
17變節的傳教士
尾聲:為什麼要關心其他的文化與語言?
致謝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別睡,這裡有蛇!"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0.00元

16.21元

喜欢读"別睡,這裡有蛇!"的人也喜欢 · · · · · ·

作者是個語言學家/傳教士,和皮拉哈人生活了四十年後放棄了基督信仰。 皮拉哈人經常和在森林相遇的神靈交換名字,當換了名字時,過去用那個名字的人就不存在了。人時時刻刻都是嶄新的,不會被過去經驗限制,也沒有憂愁。皮拉哈人的陳述內容只與此時直接相關、當下經驗法則。這也解釋了他們為何缺乏歷史,創世故事,和民間傳說。

十級推薦。作者最初為了傳教而跑到世界上最「原始」、語言最獨特並與外間隔絕的部落歷時三十年,最後卻從生活的觀察和做學問的求真中反省自身的信仰與看待世界的方法。在作者的筆下,書中的皮拉哈人的語言系統不僅挑戰了當代語言學理論的某些重要假設,也令活在「進步文明」世界的我們重新思考很多理所當然的知識、歷史與世界觀以外的獨特經驗、另一些生活與生存的典範,以及人類繼續共處下去所面對的危機與相應的可能性……

作者作為一個基督教傳教士,前往亞馬遜的原始部落傳教,為此而在那生活,學習那個世上獨ㄧ無二的語言系統,並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及文化。書中記錄皮拉哈人的部分滿有意思的,這個族群有著與工業社會非常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既懂得在那極度原始的叢林生存,也懂得享受生活的無常。而關於對皮拉哈人的文化與語言進行分析理解的部分則不太行,作者對該語言及背後文化的影響仍未有明確的理解,只是藉著皮拉哈語來不斷的否定喬姆斯基... 作者作為一個基督教傳教士,前往亞馬遜的原始部落傳教,為此而在那生活,學習那個世上獨ㄧ無二的語言系統,並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及文化。書中記錄皮拉哈人的部分滿有意思的,這個族群有著與工業社會非常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既懂得在那極度原始的叢林生存,也懂得享受生活的無常。而關於對皮拉哈人的文化與語言進行分析理解的部分則不太行,作者對該語言及背後文化的影響仍未有明確的理解,只是藉著皮拉哈語來不斷的否定喬姆斯基的語言天生理論。最後看作者自述他信仰基督到不再信仰的過程,讓人覺得他對宗教及信仰的理解似乎也不是很深,於是糊裏糊塗地相信後又破滅了 (展开)

“今日世界上约有六千五百种语言,其中大半在接下来的五十到一百年间会面临绝迹的威胁。这是社会、文化与科学上的灾难,因为语言呈现出群体独特的知识、历史与世界观;而且每种语言都是人类沟通能力的独特变奏。” “每种语言与文化都会联袂展示出人类某个物种分支面对周遭世界的特殊方式。当一个语言没有留下记录就消失,我们也跟着失去人类语言原貌的一角,更重要的是,人类也失去某种生活或求生方式的典范。”

虽然疾病致死率很高,所住流域日益缩小,但皮拉罕人似乎仍然知足快乐,尚未看出他们对先进科技的向往。其语言文化也全然专注当下,看重直接经验,这一点真的很有意思。作者关于其放弃信仰的部分再多放一点笔墨就好了

作者作為一個基督教傳教士,前往亞馬遜的原始部落傳教,為此而在那生活,學習那個世上獨ㄧ無二的語言系統,並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及文化。書中記錄皮拉哈人的部分滿有意思的,這個族群有著與工業社會非常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既懂得在那極度原始的叢林生存,也懂得享受生活的無常。而關於對皮拉哈人的文化與語言進行分析理解的部分則不太行,作者對該語言及背後文化的影響仍未有明確的理解,只是藉著皮拉哈語來不斷的否定喬姆斯基... 作者作為一個基督教傳教士,前往亞馬遜的原始部落傳教,為此而在那生活,學習那個世上獨ㄧ無二的語言系統,並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及文化。書中記錄皮拉哈人的部分滿有意思的,這個族群有著與工業社會非常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既懂得在那極度原始的叢林生存,也懂得享受生活的無常。而關於對皮拉哈人的文化與語言進行分析理解的部分則不太行,作者對該語言及背後文化的影響仍未有明確的理解,只是藉著皮拉哈語來不斷的否定喬姆斯基的語言天生理論。最後看作者自述他信仰基督到不再信仰的過程,讓人覺得他對宗教及信仰的理解似乎也不是很深,於是糊裏糊塗地相信後又破滅了 (展开)

“今日世界上约有六千五百种语言,其中大半在接下来的五十到一百年间会面临绝迹的威胁。这是社会、文化与科学上的灾难,因为语言呈现出群体独特的知识、历史与世界观;而且每种语言都是人类沟通能力的独特变奏。” “每种语言与文化都会联袂展示出人类某个物种分支面对周遭世界的特殊方式。当一个语言没有留下记录就消失,我们也跟着失去人类语言原貌的一角,更重要的是,人类也失去某种生活或求生方式的典范。”

> 更多短评 20 条

我要写书评

別睡,這裡有蛇!的书评 · · · · · ·( 全部 50 条 )

李各自 2019-04-25 16:10:17 新世界出版社2019版

【豆瓣鉴书团】“智人”的角落——失落的原始文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看到作者是为传教而来到亚马孙,深入到皮拉罕时,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屑,以及对他传教活动的潜意识定义为“亵渎自然”,在我的观念中,亚马逊让我感觉是一个充满原始自然气息的神圣之地,人类文明的一切都被它映衬的卑微且微不足道,其中生活着的原始部落,更... (展开)

有时海零 2019-04-24 21:32:19 新世界出版社2019版

【豆瓣鉴书团】直接经验下的亚马逊流域生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在船只与海豚的嬉戏追逐中踏入亚马逊河流域,你惊叹着淡水里也会有海豚,但更惊叹的还在后面,他们指着岸边说有神,你看不到,女儿也看不到,但是这是无法互相沟通的事。 他们的小孩子是赤身裸体的,因为与地面的过多接触,屁股上长出了茧,在三十年里,你发现这个孩子的名字... (展开)

Lazy念念 2019-04-28 12:02:30 新世界出版社2019版

【豆瓣鉴书团】认知、文化与语言

文/舒念 读过《金枝》或是《天真的人类学家》的读者,大概对人类学都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一个人类学家独创原始部落,融入其中,发生一些有趣或无奈的故事,既展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带给阅读者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 《别睡,这里有蛇》这本书也大体如此,副标题... (展开)

云深不知处 2022-01-13 12:38:19 新世界出版社2019版

彼岸的皮拉罕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本带有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色彩的小册子。断断续续读了很久。纯粹是因为对亚马逊丛林里原始部落的好奇心驱使之故,才打开并坚持读完。在人类主流文明观察者的视角之下,丛林的生活现实不仅没有想象中激动人心的历险场景,皮拉罕人的日常其实与亚马逊的气候一样沉闷而乏味... (展开)

落羽飘飘 2019-04-30 16:54:07 新世界出版社2019版

【豆瓣鉴书团】从皮拉罕文化中获取的认知哲学

《别睡,这里有蛇》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丹尼尔和全家一起,深入亚马逊丛林的皮拉罕村落,长达30多年研究和学习皮拉罕语言和文化的经历。这个故事和我曾经读过的另一本书《毒木圣经》似乎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内容和深度上,我觉得又完全不同。 另外,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分为4个部分。 ... (展开)

山山爱发呆 2019-04-28 11:56:42 新世界出版社2019版

【豆瓣鉴书团】生活还有亿万种可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还以为是一本探险或者悬疑类的小说。当看到封面上那几个皮拉罕小孩子和那句令我印象深刻的简介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是一本纪实类作品,一场探索一个陌生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神奇旅程。正如书封上的简介所言,“他们所有的不同,都展现出我们世界之外的另一... (展开)

闻夕felicity 2019-04-27 00:11:45 新世界出版社2019版

上帝输了

像所有被派往异域传福音的传教士一样,丹尼尔·埃弗里特进入巴西的丛林时,携带着对上帝无比坚定的信心。他的使命是学习皮拉罕人的语言,并把圣经翻译给他们听,最终把他们也变成上帝的羊群。故事的开头,语言学只是手段,上帝才是目的。然而丹尼尔万万没想到的是,故事的最后... (展开)

宝可梦的nini 2021-06-03 19:17:24 新世界出版社2019版

《别睡,这里有蛇》读书会笔记整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引入:BABEL(圣经)——这部电影讲述了沟通、语言的重要性,内容有关政治,宗教问题,怎么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衡量人生的价值。 学界权威与丹尼尔观点相出入: 丹尼尔:文化影响语言,例如:布拉罕人只相信自己的直觉:依据河流流向,说方向词。 学者:因为语言影响文化... (展开)

> 更多书评 50篇

论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