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虚无 (original) (raw)
我太喜欢黑夜了。
每次我去一座城市,我都喜欢在夜里去欣赏这座城市。
《一千零一夜》第四季了,前三季我看得零零散散,这一季一边吃饭一边看,每天记录一点感想。
1-4是北京的夜。
北京的胡同。经过的人群有戴口罩的,有遛狗的,有抽烟的,有交谈的。形形色色。
谈到约翰·杜威,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当年准备教资考试的时候看到过,只是没有想到他曾经对新文化运动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他提倡教育即生活,教育不需要其他的目的,在游戏中教育,在社会中教育,同时也提倡学校的作用,我们的职业本身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等等。他的观念当时影响到了北大的蒋梦麟,结合之前看的西南联大,感慨颇多。杜威来中国,在胡适的acoompagnement之下,游历中国做过很多很多演讲。
对比之下,印度来的泰戈尔就很惨了,来中国做演讲,被当时的学生轰下台。我没读过泰戈尔的诗,介绍了我才知道他竟然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他当时太过提倡精神and你们国家就很好为什么要改革这种过于保守的言论,并不很招到当时热爱西方的学生的支持。泰戈尔原文用孟加拉语写成,翻译是否能传达原文风格也值得商榷,国内郑振铎翻译的新月集飞鸟集比较受欢迎,但事实上泰戈尔的作品远不止于此。刷豆瓣看到有编辑正在编泰戈尔的作品。
在人艺看玩偶之家的时候几度想要离场,但是听梁文懂讲起来觉得剧本并不会糟糕,甚至曾经在中国激起了女性解放运动。但在那个时代的确很难以接受结尾,导致各国开始修改结局,最后易卜生自己看不下去亲自来改过一版结局。鲁迅当时提出,我们更应该关注,娜拉出走后是什么样?如果这个社会不进行改造,那么那拉出走后大概率会流入风尘,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整个社会。
第四集谈到了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无政府主义思潮而提起了巴金,有人说巴金二字取自作家最喜欢的两位名人,但梁文道说其实不然,“巴”是为了纪念他在法国的好友,“金”是这位好友当时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作品。书中提到,理想的人类社会是一种互助模式,事实上很多动物都表现出一种利他性。但是呢,随着发展,我们现在把一切本该邻里互助的转换成了对国家的需要,认为凡事皆可国家来管。无政府认为不需要一个特定的组织,所以在当时也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与之相反的“实用社会主义”也就是maxisme更加被人接受而逐渐演化至今。结尾字幕:“所谓现在,其实就是一切失去了的那些机会的总和”。唉。
5-8是香港的夜。
不同于我曾经去过的看到的香港,那是繁华和现代的象征。视频里的香港更加接地气,更具烟火气。这四集围绕四本20世纪初期西方经典作品展开。
第五集梁文道讲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古希腊有两部伟大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也就是《奥德赛》,后者在罗马语中被叫做“尤利西斯”。前一书讲述了特洛伊木马战争的故事,后一本讲了主人公战争胜利后漂泊十年回家的故事。回家的途中,其中一个片段,在海上遇到了塞壬也就是歌女。乔伊斯试图用同样史诗的手法描绘了都柏林18个小时一个男主人公的故事,他还表示,即使有一天城市不在了,人们也可以通过他的这本书重建都柏林。朗读的一个片段运用了赋格的手法,就是刚开始是一些声音,然后愈发强烈(虽然也不是很懂),也就对应了塞壬那个故事,仿佛耳畔有声音在诉说。爱尔兰这个民族真的厉害,出过很多伟大的作家,叶慈,也就是比乔伊斯年长几岁的长者,乔伊斯年轻的时候曾见过叶慈并且对他说,太遗憾了,我比你小,我没有办法影响你了哈哈哈。因为尤利西斯这本书是发生在6月16日,每年这一天,都柏林都会隆重庆祝,男士都会穿上主人公的衣服上街走过他走过的路之类。
艾略特的《荒原》,这是首诗。如题目所言,它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荒芜。种在泥土里的尸体,开出花儿了吗?你听一听,你读一读。那些沉睡的人啊,或者那些装睡的人,醒来看到这番城市景象,会有何感想?而卡夫卡这个生前并没有知名度的作家,他其实是个很健谈的人,但是身在捷克,用德语写作,就使得他的作品在德国也不是那么受欢迎,在捷克亦然,他对自己的作品也不是那么有自信。他有本职工作,业余时间写作,却认为写作是他的全部。他去世前交代朋友把自己的作品全部烧掉,朋友没有,才有了现在我们眼前的作品。《城堡》荒诞吗?太荒诞了!一个人来到村庄前说自己是城堡派来的土地测量员,可是没有人相信。他需要见到城堡的负责人,要一个证明。可直到故事结尾,他都没有见过这个人。最后一个葡萄牙作家佩索阿,这个作家太神奇了,虚构了很多作家的身份来进行写作,当然我不是重度国际文学爱好者,我对他不了解。
9-12山西大同。空旷的城墙印象深刻。
这四集围绕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开。对于意大利,我一直比较陌生。为什么会有文艺复兴?复兴之前的意大利教会已经彻底失去人心,混乱不堪,整个社会没有道德标准,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只想自己,身边的人无法信任,暗杀无处不在,各种私生子,including达芬奇。其实,意大利语中只是renaissance,“文艺”是我们翻译的时候加的。在长长这样一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的著作突然被重视,也就是所谓“复兴”。文化可以给我们一种力量,给予人以尊严,超越俗世超越政治。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更看重现世,对天国没兴趣了,也就是个人意识的觉醒。
但丁《神曲》是他献给心爱的女生之作。9岁他看了一眼她,9年后18岁他又在路上看了一眼她,多么romantique。众所周知,《神曲》分成三部分: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道长看来,天堂篇最难写,因为没有人知道在天堂会是怎样的美好景象。
薄伽丘《十日谈》这本禁书,听了介绍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要被禁。当时,7个femmes决定逃离,带了3个hommes,10个人每天讲10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女性在外面背着丈夫commettre l'adultère,在法庭上,她给出了一番非常amazing的解释,无论当时还是现在。
最后一个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所谓恶名昭彰的一本书,因为后来喜欢他的人都不怎样,比如墨索里尼,比如希特勒。他在书中讲什么呢?他劝诫君主,不要讲什么道德上应该做的事,要看清楚你眼前面对的现实是什么。有的时候,诺言皆可背弃。背景知识中提到了意大利当时的波吉亚家族和富有的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到了马基雅维利死的那一年,大概也已经凋落了,但是,马基雅维利却从此开创了一门崭新的科学,他被称为现代政治学之父。那么到底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说的是真心话呢还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迷惑君主呢?不知道。 20世纪初那些文人的反问在今天也没有过时,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精神的荒原是否依然存在?
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虚无,而这是我们每个人无法摆脱终要面临的现实困境。
© 本文版权归作者 Q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