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original) (raw)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中国做读书节目的综艺真的不多,梁道长却是那种能让人如沐春风的人。每集几十分钟在街头,娓娓道来看过的书和他的看法。涵盖民族主义/无zf主义/民主/教育/君主制/共和制/女权,从五四运动讲到各种思想,文艺复兴讲到各种文化和社会颠覆,讲到一战时期的文学著作,受益良多也吃下一部分安利。

第一夜 《民主与教育》约翰杜威

刷新了我对教育的认知。向来以为教育必定是有其特定目的的。而此书提到,教育没有目的,教育就是生活,是一个让人不断学习新经验融贯进旧经验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本身。

关于学校,以前更多以为教育是指集中教育的代表,而杜威却认为,正是因为当今社会,没有人没有一个临近的族群能够完整系统地像古代部落的长老那样把所有的东西交给小孩,所以才会有学校机构的出现。

基于此点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本身,生活就是教育,所以学校的教育如果脱离生活本身,脱离人这个本体,那么学校将会成为人的枷锁而非教育的媒介。

第二夜 《飞鸟集》《新月集》泰戈尔

算是我对泰戈尔的一个认知刷新吧。

泰戈尔是个诗人,擅长直接把哲理当成诗句而非那么隐喻含蓄,所以为诗歌界所不太好评价。但是另一面他的思想却很先进,在五四运动一片拥抱西方思潮时,他敏锐地感受到了西方民族主义存在的隐患,却也因此不受五四青年们的待见。

民族主义对于汇聚人心是好的,但是民族主义却很容易撩起原本和谐群体的矛盾。如果这种宗教信仰复杂的国家比如印度走上民族主义这条独立的路,会伴随着很多文化上的撕裂。民族主义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本身的精神性所矛盾。算是预见到了印巴冲突(很大原因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现在来看,泰戈尔在这一点上确实是先知。

第三夜 《玩偶之家》易卜生

改变了传统话剧的结构,结局不再圆满是女性的屈从,而是女性的觉醒。娜拉是父亲的玩偶,结婚以后是丈夫的玩偶,事事顺从,做一个丈夫所希望的好妻子,在丧失了独立性的边缘突然觉醒,决定离开家。

但是在那个时代,就算女性觉醒,也是没有用的,如果一个社会在女性觉醒后,没有让她可以自己支撑自己,自己维持自己生活的渠道,觉醒的女性终究会沉默下去。就像鲁迅所说,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的改变,而非一个人的觉醒。(大致意思)

第四夜 《互助论》克鲁泡特金

无zf主义专作。强调现代社会zf及公共机构的存在,其实压制了人们的互助性,在群体中对于群体责任的自然而然的承担。好比以前部落里公共事务大家都认为自己有责任照顾,现在却推给公共机构。所以无zf主义强调的是从下而上的觉醒,人们天生的互助性而非单一个人主义对社会进行构建。五四时期很多人喜欢这种观点,最后很多却走向了马克思主义。包括我们的毛爷爷。

马克思主义和无zf主义由很多的共同点,建立公共组织,反对资本主义等,但是无zf主义更像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因为无zf强调自发,然而连管理权都拿不到,何来的构建。相比此主义,马克思主义却是一条比较科学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夜《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据说是一本文学史上最难读且深奥的小说,十八个小时,构建一座城市的面貌,作者每一章换一种文学手法进行表现。别说道长,就连博尔赫斯也没读完。

第六夜 《荒原》艾略特

此书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比起二战鲜明的立场,一战却更多的莫名其妙,比起二战,不知道是怎么开始和结束的。而一战的原因,其实艾略特认为,可能是因为一战前,人们走上了精神文明的荒原。正好与书名对应。

第七夜《城堡》卡夫卡

城堡大概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k这个主角一直在寻找给他安排工作的人,却陷于各种混乱繁琐的事物里,终其一生没能找到所追求的东西。有一种很荒诞的感觉。

第八夜《惶然录》佩索阿

佩索阿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竟然能够作为75个作家而活,可以一个人写出一本包含评论,杂文各种文体还思想迥异的文学杂志。甚至怀疑他有人格分裂。每个他虚构出来的作家的写作风格什么的都完全不同。而梁道长说,《惶然录》可能是最接近佩索阿自己人格的一种人格了。这本书没有固定的页码,作者很惶恐,觉得写作是他的欲望,但是完美主义使他中断写作。而这本书写成功了,就是代表了他没有完美主义,代表了他的怯弱。这是多么自卑的一种性格啊。从他身上也看出,一个作家可以活成70多个作家,同样,我们作为一个人,是不是也可以活出不同的人生呢?

第九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布克哈

没想到文艺复兴时代竟然社会是那样黑暗的,充满了阴谋暗算和暗杀,并不是一个想象中的和平安定的时代。

天主教逐渐走向腐败,教会逐渐崩溃,所以信仰被打破。大家没办法用固有的传统方式来生活,因为没有办法利用这种方式存活下去获得当下的满足,所以逃脱传统,要当下的满足和存活,去古罗马希腊中寻求答案,城邦开始通过财富和文化进行竞争,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是文化繁荣的一个基础。出现很多追求俗世成功的文人,但也有很多伟大的文人,充满强烈的好奇和探索之人,是文艺复兴的瑰宝。

第十夜《神曲》但丁

写了从地狱到炼狱到天堂的朝圣之旅。

第十一夜《十日谈》薄伽丘

现实主义文学。背景是十个人避难黑死病,逃离去在一个别墅里讲了一百个故事。和一般的故事集不同,故事之间有时候是有联系的。在这本书里就已经出现女性视角看世界的故事,并且把社会不平等的种种都通过女性的视角通过故事说了出来。可以说是中世纪的女权主义的一部作品。当时的社会背景,黑死病爆发,社会秩序崩坏,可能也是诱发这本书写作的因素吧。

后面梁道长说的一番话很有意思“所谓的文化艺术的创作,很多时候就是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去想象颠覆以及实验我们所熟悉的一切秩序。”其实反思自己,有时候还是会以一种道德的观念去看文学作品,这样其实不太好。

第十二夜《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讲了靠着运气和力量得来的君主国的治理。推翻了很多君主应该守信仁德的传统观念。“一个君主如果做的事是道德上该做而不是现实要做的事,就是在自取灭亡。”声张一个君主又要像狐狸一样圆滑,也要像狮子一样展现威严,在呼吁不择手段。

一个国家不应该想的是,完全解决各种族群中的矛盾,而是承认并看到这些矛盾,并通过不同的渠道弱化矛盾使得在可控范围内。

马基雅维利心底更欣赏共和国体制,却为了谋求官职写了《君主论》,无论是认同哪一种体制,他最大的特点一直没变,就是统治要讲究现实主义,不要讲那些虚的。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汪喵行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