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全斗焕:一点随感 (original) (raw)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断断续续看了整个剧(至少大部分吧)。主要关注双十二政变和光州事件,从头到尾看了。
全斗焕这个人,怎么说呢。他的五共在这部剧成了大反派,整个剧都是黑他的,黑这个政权的。不过他最大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内因——他是个粗野狂妄、只信奉枪杆子强力镇压的武人;第二是外因——他用的方式其实跟前任、他的老上级和知音朴正熙总统没什么本质区别,但是时代不同了,全斗焕没有意识到。这是他和国家的悲剧。
朴正熙统治时期分成了两个共和国:第三和第四。如果说第三共和国还是蒸蒸日上高速发展大家满怀希望的时候;那么第四共和国暴露的其实就是韩国社会对于军人专政已经开始不满的环境了。由于国际大环境(1973年布雷顿体系的瓦解,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低速增长甚至“滞涨”时期):一直依赖于日本和美国经济、搞外向型经济增长的韩国自然也连带进入低谷。人们生活下降,自然对于政治高压的社会环境也感到难以容忍。但是朴正熙是怎么处理的?他不像很多韩国右翼保守派认为的那么英明神武富有政治智慧——他的处理本质上还是军人高压式的。1979年的釜马事件就是最大的明证:朴调动三空输武力镇压。这也成为金载圭刺杀他的导火索。可以说如果没有刺杀事件,继续执政的朴正熙肯定会越来越顽固、越来越信奉武力至上。这可不是简单的车智辙迷惑上级的结果(在这点上车倒有点像未来全手下的许文道)。
人们也可以想想:釜马事件和光州事件,中间差了几年呢?就这几年就完全不一样了么?人们的认识、社会的观感就完全不一样了么?实际上,光州最后搞那么大乃至成为今天的韩国版“二二八”,很大程度上跟它所在的全南地区跟军人政权仰仗的庆北等地在经济繁荣中的不同待遇有很大关系。全南的经济在韩国大环境里是不受重视且拖后腿的,自然人们对于现政权,不管是朴正熙还是全斗焕,都不会有什么好感。朴正熙好歹还算经济奇迹的发起者,全斗焕?
然后谈谈双十二政变。
1979年的双十二政变据说连同后面的戒严时期算上,时长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时间最长的军事政变”)。这似乎没什么好夸耀的。相比于1961年几乎众望所归的“五一六”,1979年的这场政变反对者众多,也有相当程度的流血发生。过程有点险,但最终也算得了一个成功的结果。
兵变的源头其实在于军队中传统势力对于民主化的不满,而兵变受到的阻力较大,也是在于军队内支持民主化的势力也不小。事实上朴正熙如果活着,他肯定会站在全斗焕这帮人这一边。从兵变者的角度而言,如果说这场政变有导火索,那一定是郑升和在军队会议上那句“绝对不能再出现朴总统那样不幸的军人了!”——全的前辈黄永时中将大发雷霆,鼓动全去拉人搞兵变。
政变主要动用的是全的老部队(现在是他亲信卢泰愚指挥的第九师团)、首都警备司令部的两个团(特别是张世东的第30团),还有特战司令部的三个空降旅团(朴熙道的1空输、崔世昌的3空输和张基悟的5空输)。特战司令部基本上成了空架子:作为国军精锐的空降部队居然只有一个旅团靠得住(还缺少运输车辆)。
插一句:3空输真的算空降部队出镜率最高的代表了。前有朴大总统镇压釜马示威用它;再则双十二兵变有它;最后镇压光州起义也是冲在最前线——可谓历代军人总统都喜欢的亲信部队。
政变成功几大要素:
1,全斗焕在兵变前掌握了实权:
全本来就是朴正熙眼中的红人。朴本来想让这个后辈也去搞政治,但颇有自知之明的全留在了军队。在越南,他和老友卢泰愚的搭档干得很不错。回国后被朴任命为保安司令部长官,这其实是韩国国军中的实权控制者。这决定了朴被刺后,虽然戒严司令部是参谋总长郑升和主政,但实权完全掌握在全斗焕手中。他成了戒严司令部名义上的二号和实际的一号人物,因为许和平和许三守的情报处控制了全部情报,信息优势成为未来兵变的关键。
2,全和他的同道们果断且全力以赴:
全自己召集家人显得很悲壮,事实上他也是赌上了自己的前途干这一票。
卢泰愚关键时刻下令停战区的第九师团出动29联队(全在越南战场指挥过的老部队)向首都开进(这完全违反军纪:停战区的国军部队就算平时也要在美军指挥下才能调动,结果美国人没管)。
许和平监听到汉江大桥接到阻止政变部队过桥的命令,马上直接连线大桥守备部队说服对方放行。
兪学圣中将想出兵不厌诈的主意,表面提出双方都撤军,实际上默许自己一方通过汉江大桥开进汉城。
兵变集团非常团结,以全小将为中心,群力群策,共同努力促成最终成功!
3,韩国国军内部对镇压政变犹豫不决:
这样的表现有两个原因。
第一,韩国国军的指挥系统完全是乡土关系至上(旧日本军队也是这样)。这种前提下的“忠诚”不是现代军队意义上的。
在兵变最危机的时刻:全让兵变集团的"一心会"成员都去动员能拉上乡土关系的军官去说服不要镇压政变。最后连最顽固的张泰玩也被手下军官抓起来了。这就是同乡说服的力量。
第二,镇压派墨守成规,其实根本就是不当回事。没有调令军队不动,参谋总部的军官们纸上谈兵毫无积极性。
一个不算恰当的例子是:听到兵变枪响吓得先去找老婆孩子一起逃难的国防部长官卢载铉,事后被政变军抓到被迫见崔圭夏,要求这位代总统事后认可。他对崔所言之理由也是这个。虽说这是托辞,但也反映了这种思潮在当时军队中是主流观点。
4,美国的最终认可,这点最终确认了全斗焕的成功:
世人皆知南半岛实际上是典型的美国附庸,与近邻和前殖民主子日本不同,韩国是靠着美国才能免于金家光芒普照的,自然是跪着接旨的角色。韩国国军战时指挥权属于联军司令部(就是驻韩美军司令部、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部),甚至三八线南边停战区驻扎的国军部队,在平时也是美军才能调动的(结果卢泰愚兵变时擅自做主,美国人都不吭声)。
对比朴正熙当年的五一六,美爹在双十二中的表现很耐人寻味。
1961年朴正熙五月起事时,肯尼迪刚刚入主白宫四个月,正是理想主义的自由派精英大搞进步主义意气风发之时。这个时候的华盛顿主流,对于南半岛民主运动最终由军人兵变结束很有微辞:当时在汉城的代办会同驻韩联军司令会见总统尹潽善,主动提出调动停战区的国军部队回师首都平乱。尹潽善见大势已去也害怕武力平乱会招致内战北方得利,拒绝这一建议。美爹才勉强接受了朴正熙。
时钟走到1979年,世界已经大不同。苏联在这个十年占据冷战主动权,美国则因为在中南半岛的失败国威低落。金日成的"北傀"自从1968年普韦布洛号事件给了深陷越战的约翰逊政府下马威后,越发神气十足——1976年的板门店斧头事件差点引发第二次朝鲜战争。当朴正熙被刺韩国政局混乱时,美爹最关心的首先是南边要稳定——北方趁乱再次南下?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的。
这个时候华盛顿就要求稳了。在汉城的三个太上皇——大使来天惠(作为生于中国的传教士之后,他更喜欢自己这个文绉绉的中文名)、驻韩美军司令小约翰·威卡姆上将、中情局汉城站站长罗伯特·布鲁斯特,最终的共识是:韩国不能乱。全斗焕得到了肯定。当然要是这几位知道全私下派人监视他们(其实他们也是知道的),内心肯定会极端反感的。但这就是政治!
从这个角度讲:后来光州事件时学生居然流传"美爹两艘航妈来救我们啦"可谓毫无政治头脑。事后韩国学生又因为美爹对光州事件装孙子不知道掀起反美浪潮,这甚至成了韩国民意规模性反美的开始。这的确是不了解世界大势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