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眼睛 (original) (raw)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出租车司机》中以镜面为代表的客观视点的使用

镜面视角是视听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媒介。镜面是一种可以灵活表现的物象,镜面的出现,往往与人物的心理状态密不可分,同时,镜面也可以营造神秘、惊悚的氛围。在众多的艺术电影中,镜面常由水面、镜子、玻璃状物体等构成,通常起到了压缩空间、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但随着电影大师们对镜面虚实功能的不断探索,更进一步的,镜面还可以作为现实和思想的分界线。在美国导演马丁·西科塞斯导演的电影《出租车司机》中,马丁·西科塞斯导演通过镜面将底层人民的疾苦展现地淋漓尽致,在本片中,镜面发挥了多种叙事功能。本文将主要对镜面在《出租车司机》中的应用做分析,并对本片背后的寓意做简要分析。

本文以越战时代的纽约作为历史背景。整部电影将男主角的内心活动作为主线,讲述了一名退伍老兵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故事经历求索、工作、恋爱、受挫、拼搏、名就这六小节。主人公既洁身自好,又偏执勇敢,是一个莽撞但充满正义感的人物。西科塞斯导演巧妙地运用镜面这一工具,通过精神状况欠佳的主人公的眼睛,反映出了社会百态。从片头的设计可看出,导演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尽可能多地展现纽约底层社会。

第一部分:求索与工作

在00:02:29处,男主开始介绍经历导演设置了一面玻璃,并细心地让观众参与到了这场面试中(全程看到后面两人的争吵以及被墙壁阻隔的争吵声),通过对比的手法衬托出了主人公孤僻的性格,在这一部分,观众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慢慢走进主人公。他不苟言笑,看上去靠谱,人也算正直,没有太多恶习。需要做补充的是,西科塞斯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当时的社会,他使用了大量的空镜头,通过旋转、环视等方法展现环境,这无疑拖慢了电影节奏,但沉浸感与真实感也大大提升了。

第二部分:恋爱与受挫

观众通过挡风玻璃前后的摄像机,跟随出租车司机领略纽约的“风土人情”。导演在这一部分也为后文做足了铺垫,如街边随处可见的P,电影院小窗中展示的“特色电影”等暗示了剧情的发展。

全片最牛逼的一幕出现在第17分钟。主人公盯着杯中的泡腾片,冒起的泡泡象征着内心熊熊燃烧的烈火,如此平淡的场景,却通过主人公坚毅的眼神以及推至特写的镜头无限放大并赋予了象征意义。主人公从此开始打破常规,反抗命运。

00:30:58,第一次与UP相遇。此时的主人公选择了无视,这也是后视镜视角第一次在本片中被使用。后视镜视角的使用,展现了主人公此时的回避态度,这里的后视镜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这个桥段很好地与后文呼应,为主人公的成长预留的空间。插个题外话,00:34:28,此处给了街头艺人一个特写,承接了片头出现的鼓点音乐与片尾使用的鼓点音乐,可见导演非常重视影片的真实性。

00:50:16,这里出现了两类“镜面”,一个是镜子,一个是电视。镜子从侧面表现了恋爱受挫的主人公内心的挣扎,而本片中第一次出现的电视则象征了男主角开始逃避现实生活。与之前出现的电影院镜头不一样,主人公因为“特色电影”而分手,导演此时在这里使用电视更加突出了男主的孤独,空虚。同时,主人公心中那个大胆的计划也慢慢开始筹划。随着电视这种通讯工具的发展,主人公可以在电视上得知总统候选人的竞选信息,得以促成后面的计划。

00:59:23,这里出现的全身镜表现出了主人公锻炼后的自信,仿佛自己通过锻炼,就能够赢得美人归。这里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

01:05:48,此时主人公已经起了杀心。此时的他,自以为已经准备好了刺杀行动,于是躁动不安。但主人公现在仍然不敢下手。出于对角色的保护,导演通过便利店抢劫这一事件,为主人公的堕落又做了一层铺垫。

第三部分:拼搏与名就

直到01:14:21,主人公踢毁电视,预示着刺杀行动的破碎。同时在01:15:25,导演安排了主人公和UP的再见面。叙事结构十分紧凑。在主人公和UP进行会面后,两人之间的交流让主人公开始反思,女孩的真诚为主人公放弃暗杀行动做了铺垫。暗杀行动的失败也宣告主人公已经开始走出恋爱受挫的阴霾。

01:48:41,主人公在车上遇见女伴,女伴嘘寒问暖,主人公一路微笑以对,一句”so long” ,了结此缘。这里的后视镜镜头与特写镜头也很好地呼应了前文。

影片结尾,主人公发现后视镜中是自己,猛地将后视镜一转,转到外部环境中。这一桥段回归了导演展现现实世界的本意,也暗示了主人公虽然此时已经恢复如初,但面对无法逃离的阶层,他随时可能再次陷入命运的轮回。

第四部分:总结

在本片中,导演大量使用镜面视角来进行叙事,并突出人物性格。各种镜面的使用堪称教科书级别。在我看来,本片中的镜面设计有一下几个作用:

1. 压缩空间。表现出社会边缘人生存空间的狭小,同时让人物更贴近观众;

2. 表达人物心理状态。主人公公寓内的几面镜子在关键时刻分别完成了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3. 隐喻。大量出现的对电视的特写镜头,反映出社会的浮躁,底层人民精神的空虚;

4. 烘托气氛。通过车窗、后视镜等镜面观察到的外部环境在繁杂的光晕下斑驳变换,灯红酒绿的世界背后是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00:09:57)

Twelve hours of work and I still can’t sleep.

Dame.

Days go on and on. And they don’t end.

All my life needed was a sense of someplace to go.

I don’t believe that one should devote his life to morbid self-attention.

I believe someone should become a person like other people.

每个人都理应拥有自己的英雄主义,即使现实不如意,但还是请大家不要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