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幻影 (original) (raw)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Per Aspera Ad Astra

——循此苦旅,以达天际

从文不对题的预告片宣传,到国内院线少量的排片,詹姆斯·格雷的新片《星际探索》披着“科幻”电影的外衣,却在核心主题上延续着自己的“人类补完计划”。这部2019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受到广泛关注的影片,在国内遭遇了两极化的口碑论战。很多人的吐槽点在于影片情节展开时多处不符合科学原理,甚至不满影片没能制造更加劲爆的动作场面爽到自己。很遗憾,对于那些受到不实宣传影响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的节奏确实过于缓慢,主题也并非是在展现太空背景下人类的科技奇迹,甚至所谓的“太空”也只是一个舞台背景。这部影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软科幻”,能够与其放在一起讨论的文本应该是《索拉里斯》或《潜行者》这类探讨人类心灵为主题的作品。企图将其当成太空生存手册来阅读是无知的;企图将其娱乐化的观看态度是愚蠢的。

一、巴别塔

与“黄金时代”科幻主题形成反向的表达,一切始于崩塌和坠落。太空梯的解体如同新世纪对《圣经》文本的又一次互文。古老的巴别塔神话在此处借尸还魂,其中隐含着人类面对广袤、不可知的神所创造的世界的无力和绝望。宇宙本身从不是为人类所准备的,企图在浩瀚的虚无中靠人造之塔(太空梯、宇宙飞船、外星基地)触探神的世界,遭遇天谴般的崩塌和断联成为一个必然的宿命重复着古老神话中寓言体叙述,其在影片中对应的正是来自海王星的不明有害冲击波。

如坠落和断联这两个意象所暗示——主人公在平静的外表下内心始终隐藏着已经破败的情感状况。影片中充斥着他孤独地自言自语,或可把他内心的求索当做整个影片剧情上的一条暗线来理解,同时外部宇宙也成为他内在的一种映射。

自从17世纪逐渐在西方崛起的理性主义风潮席卷整个世界开始,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发生了空前的转变,心灵位置从神的殿堂抛至可计算、可量化的数学模型中。在经历了无数激越狂欢般的探索发现和技术进步以后,仿佛掌握了金钥匙,人类逐渐淡忘了技术背后对自然界神圣的心智交流。直到我们离开地球,面对更广阔、更无法掌控和理解的时空,我们才又一次照见自己的狂妄和脆弱。失衡就是对我们无法用脆弱的精神力量去组织、平衡庞大的文明进程,在宇宙的尺度中,人的心灵和物质都显得过于渺小和荒诞。

围绕着主人公寻父之旅也必然伴随着人类极限的考验,如同那两只太空中的狒狒,我们生活在自己制造出的科技奇观中,却依然被愚蠢、愤怒、贪婪和误解所左右。从月球上的抢劫到飞向海王星途中船员互杀;从紧张到无法进行手动降落操作到威胁整个太阳系中人类生存的反物质泄漏——一切都指向人类虽然可以在短暂的团结下建功立业,却无法摆脱分裂的阴影;使用着高尖端的仪器在太空遨游,心智却依然如猴子般蒙昧无知。这层展示分裂的主题,也反复契合着“巴别塔”的寓意。

对于Roy来说,他的追求是什么?作为英雄的后代,尽管拥有非凡的才能,但灾难的起源也相伴而生。他的存在使得围绕他的一切都在失衡,表面的冷静和工作中非凡的能力永远无法填补父亲、妻子相继离他而去的内心折磨。片中从头到尾Roy都在自言自语中与自我进行交流,显得分外形单影只。他的孤独也或可说是人类失去“巴别塔”后彼此再无共同的语言,心再无法相互照应。“巴别”的混乱不仅仅映射在人类社会的表面,更是主人公内心在孤独中失衡的原罪。

二、圣克里斯托弗的艰程

旅行者的庇佑象征,圣克里斯托弗肩抗一个孩童渡过湍急的河流——这象征着纯洁无辜的基督的肉体承载世间所有的失败和罪恶在他的肩膀上越来越沉重……

神的光芒是智慧也是毁灭,大灾变本身如糜烂的果实吸引着人类品尝甜美也因此患上重病。男主角Roy的存在,就像是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他的能力和运气使得他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肩负沉重的使命向星辰深处进发。

Roy面对的阻碍从表层理解是外部环境给予他的困扰,但与他自言自语的孤独旁白配合在一起却向观众指出一条通往自省的内心救赎之路。这条路上他碰到的每一个阻碍都在他内心形成一个投影,咬住即将崩溃的自我。恰恰是整个世界即将毁灭,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的英雄叙事,使得其作为主人公的内心历险旅程与外部世界扼需拯救的救世主题相互贴合、映照——月球上遭遇突袭是人类贪婪掠夺的外化表现;太空中遇到发疯的狒狒是暴力和癫狂的化身;火箭着落的关键时刻驾驶员却失去自控力,正揭示出人类内心的懦弱……然而只有Roy一人克服了这一切,达到某种常人无法企及的近乎“神迹”的成就,但代价却相当昂贵——他在一次又一次克服的过程中,内心逐渐支离破碎。

人类从地球上其他物种的进化道路中脱离出来另辟蹊径以后,这个世界之于我们逐渐成为外与内相互分离的状态。当我们对环境和他者的分析、物化走向极端时,为了克服我们自身某些生物性的弱点,人在进化过程中反而趋向于将自己一并工具化。在这一工具化外物同时工具化自我的过程中,人类理性得到空前绝后的发展,感性层面却受到压抑——人,越发趋近于他们所制造的那些设备,人的思考方式也越发接近于一台高级智能计算机。

然而我们的造物就是我们要达到的方向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个超越自我,超越现有造物的“新人”才是我们想要追求的。那么我们本质又与我们所造之物有何区别?影片中Roy被“盛名”、“责任”、“拯救”等等这些重担压抑的情感如何得到解脱,与我们这个世界如何才能得救重合成一个并行主题。

三、天父——恶魔

在这部披着科幻片外衣,内核有着浓重宗教意味的心灵之路中,父亲这个形象所指涉的就是亚伯拉罕所信奉的一神教中的创世者。他不仅仅是生下Roy的那个人,更是Roy心目中的偶像;父亲不仅仅是Roy个人心目中的偶像,他更被誉为整个人类能力的典范。但正是这样一位拥有神格的父亲给予人类福祉却又由他引来灾难,恰似父亲是Roy荣耀的源泉,也是他内心痛苦的根。

片中Roy的情感始终被紧紧包裹并压抑着,他所穿的那身宇航服除了在肉体层面将他防护,也是他内心的一个伪装。开场段落中,镜头拍摄他镜中反射出的倒影,配合出发前祷告词一般的“心理评估日记”,塑造出这个人物若实若虚的印象。他的影像是镜中倒影,他口中的“心理评估”也只是一个伪装,真正的内心在闪回中与妻子的不欢而散才。镜头剪辑中两人大多分处两个空间,即使妻子离去时两人同框也是一虚一实,视觉距离非常遥远。在其后的段落中,“心理评估日记”不仅仅是剧情中用来评估宇航员是否能够继续承担任务机制性设定,更成为推动人物一步一步揭开自我内心的工具。

反叛——仿佛迟到的青春期——英雄在父亲的光环幻觉逐渐褪去的过程中,内心的黑洞从背景辐射中凸显出来,这部精密得近乎完美的机器终于趋于崩溃脱离了控制。火星上给父亲写信的真情流露,以及其后彻底与官僚体制的决裂都带有人物新生的预兆。在逃离火星登上火箭的段落中,主创们设计的隧道、水下潜入等明显指涉婴儿自母体诞生的意象。

79天的旅程是一段自我反思的苦修,对应耶稣在沙漠中的苦修。或许是在此过程中Roy才最终将父亲双面的形象拼凑完整——一面是天资卓越,执着进取的英雄宇航员;另一面是抛妻弃子,残杀船员的恶魔——回顾自己的经历,父亲更像是一个极端化的自我,他最终选择与其相见并试图全面的理解、接受,正是主人公直面自我的一个过程。

当父子间松开那条维系他们彼此的安全带(脐带比喻),父亲向着遥远的深空越飘越远的时候Roy才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成人仪式。“为何要继续?为何不停尝试?”作为宇宙中渺小的我们正是那种仰望太空时深深的孤独感、好奇、危机心理和伟大的救世情结激励着我们。父亲的形象又重新与人类发展的艰苦历程相融合后,这部电影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便更接近于一个精神上的“奥德赛”。

世界被拯救了,主人公自己也得到了救赎(历尽千险回到地球后,他再次出人物时“心理评估日记”的自言自语中,镜头不再拍摄镜中倒影而是值拍主人公的面部,光线在人物面部也更加明朗),那个一半是上帝一半是恶魔的父亲,终于也彻底自我放逐在遥远的太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