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出了东亚家庭的压抑与窒息——《年少日记》导演采访 (original) (raw)

剧情简介:郑老师在学校发现一封未署名的遗书,一众倔强的中学生无人认领,老师在追查企图轻生者之时,不禁回忆起了自己充满暴力和遗憾的童年时代。

由卓亦谦编剧执导,尔冬升监制,郑中基、卢镇业、陈汉娜领衔主演的《年少日记》于上影节亚洲新人单元完成了首映。《年少日记》是卓亦谦的长片首作,影片在开幕前已经全票售罄,现场观众几度泪淹上影节,首映过后豆瓣口碑异军突起,被不少人提前锁定年度华语十佳。

卓亦谦,1987年出生,导演、编剧。2013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主修电影艺术。曾于2011年执导鲜浪潮电影《至少在梦里》,其后以编剧身份入行,曾参与林超贤执导的《激战》《魔警》,之后在叶伟信执导的《杀破狼·贪狼》和由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丧尸电影《今晚打丧尸》中担任编剧。

故事以一本少年日记层层展开,自述性视角给了观众更沉浸的空间去共情主角的经历,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堕入了导演精妙构建的悬念之中,直到回忆和现实双线叙事交汇,情绪从高崖上直转而下,在东亚父权的酷烈寡恩、家人之间的冷漠疏离、鸡娃教育的窒息感、校园霸凌的无可奈何重重夹击之下,催生出莫大的哀伤,让人同情主角悲惨遭遇之时,也对自杀低龄化现象背后的文化病灶、时代焦虑和结构性暴力有所反思。

香港电影即便式微,也能看出行业内部的代际传承和守望相助。卓亦谦在校期间曾师从新浪潮领军人物谭家明(《烈火青春》《父子》),习得技艺的同时也找到了一个导演对待电影的态度;影片在完成剧本之后,得到了监制尔冬升(《门徒》《新不了情》)的鼎力支持,甚至表示如果必须收取监制费用也会原封不动退还。

《年少日记》脱胎于香港政府支援香港电影业而宣布施行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获得大专组奖金325万港币,评委为编剧游乃海(《黑社会》《夺命金》)及导演张婉婷(移民三部曲《非法移民》《秋天的童话》《八两金》)。

(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于2013年3月首次推出,透过电影创作及制作计划比赛选拔香港新秀,历届得奖者不乏华语影坛上的优秀作品,如黄进的《一念无明》、陈小娟的《沦落人》、陈健朗的《手卷烟》、黄绮琳的《金都》。)

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获奖影片《一念无明》《沦落人》《手卷烟》《金都》

笔者邀请到导演卓亦谦,分享《年少日记》的创作过程。

《年少日记》创作的起因是什么?

卓亦谦:创作这部电影是因为我的人生经历中,有个朋友就是这样过世的。

他是念电影系的,他的家人和女朋友因为他的专业而看不起他,觉得他没有前途,但是在我看来,他爱的事情就只有电影了。2011年的一天晚上,他突然就走了。

其实他离世的前天晚上,我有见过他,但我没有发现他的异样。在他离世之后我常常自责,怎么当时毫无察觉,哪怕晚上跟他多聊几句,可能结局也会改变。直到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想通,如果他要把自己的心事藏起来的话,我是怎么样都不会察觉的。对我而言,我不希望再体验类似的事情了,当我看见朋友有抑郁情绪的时候,我都要去找他们,即便是我的误会也没关系,不管怎样,一定要去好好关心身边的人。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时常会想起。他离世之后,我常常会去看类似新闻以及网友留言,我发现评论里,明明是受害者,网友却都会责怪当事人,看见这样子的评论我非常愤怒,发疯一样不停打字,笔战整晚。电影里也有这个情节,郑sir在评论区也发现类似的留言,网友责怪小孩承压能力不够。

2019年,我就决定要写一个剧本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我觉得观众会害怕看到这种学童轻生题材的电影,但是如果我人生中只有一部电影的话,我很想拍这个题材。

我自己也有一段生活压力很大的时期,很抑郁。当编剧是一个孤独的工作,我们不会花很多时间跟导演开剧本会,自己写作的时间比较久。在香港做电影,收入也不是很高,尤其是当编剧。我也没有时间去生活跟交女朋友。写这个故事也是把一些心中的烦闷表达出来,观众看过之后跟我讨论,我也感觉没那么孤独。这个电影出来之后,我的心情真的有变好,它像一个艺术心理治疗(art therapy)一样。

近几年的香港电影给出了很多人文关怀,在华语电影里非常前卫,是什么原因想拍一部关于学童轻生的电影?

卓亦谦:香港是个压力很大的城市,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明明身边的同学都和朋友一样,但是彼此也要拼命竞争,成年人也常常把小孩子拿来比较。如今距离我读书的年代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现在的小孩子也是一样,香港的新闻也报道了数次低龄学童自杀的例子,我认为这个事情很严重,所以想拍出电影讨论一下。

香港看起来像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人人都说英语,但我感觉,它其实非常保守,香港人骨子里的观念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医生或者律师,从事地位高、赚钱多的职位。我不是说读书跟赚钱不好,但只考虑赚钱是行不通的,同理心同样重要,要确保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关心他人活得开不开心。我身边的朋友,他们的不开心很多都是源自原生家庭。

你是编剧出身,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去做导演?

卓亦谦:我做了7-8年的编剧,这几年时间,长片的剧本我已经创作了20多个,但是拍出来的只有《杀破狼·贪狼》和《今晚打丧尸》两部,因为种种原因,很多电影都拍不出来,比如说投资人跟导演吵架,导演有其他的工作要先拍,有些题材不可以拍,能够拍的东西也常常都在变,等等。

有一天我很灰心,感觉自己已经必须面临要转行了,我觉得不行,怎么都要试试自己写自己拍,看看出来是怎么样,所以就去尝试当导演了。

故事里的双线叙事很巧妙,是怎么设计的?

卓亦谦:我尽量以不剧透的方式解释,因为我现实中过世的朋友,他的文字和观察力都很强,我时常在幻想,如果今天他还在的话,应该是很好的编剧,但是后来这个事情没有发生,反而是我当了编剧,有一点像故事里面小男孩后来成为了老师,我把他想做的事情延续下去。

电影里的家庭是大中产阶层,郑中基所饰演的父亲是香港大律师,韦罗莎饰演的妈妈是全职太太,家庭每年都会有出国旅游计划,为学校捐赠10万港币,还有住着宽敞的这个房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家庭?

卓亦谦:一方面,它跟我自己的家庭阶层有点像了(但是我的家庭没有像故事里这么严格)。我觉得我不能去装,我也没有功力去模仿其他的阶层,对第一部电影来说,我还是比较想接近自己的世界。

另一方面,我也害怕这个故事拍出来之后,有一些观众会把悲剧归结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故事设定发生在中产阶级家庭里,才能够证明孩童轻生的现象跟家庭条件是没有关系的,你可以比别人有钱,但是你也可以不开心。

这部电影曾经赢得“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大专组的奖金,能分享一下整个过程吗?

卓亦谦: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剧情片入选的要求有三个,一是要求有完整的剧本,二是要找一个监制,三是要有工作人员的名单,政府想知道到底你能不能找到人去完成电影的拍摄。

我记得的当时是8月15号截止报名,但是我很衰,8月11号才完成剧本,时间非常紧张,完成之后我联系尔冬升导演说:“不好意思,我以下犯上一下(笑),你可不可以在这几天帮我把剧本看完,然后考虑当我的监制”。

所以你找到了尔冬升导演作为这部电影的监制。

卓亦谦:是的,我也讲一讲我是怎么认识尔冬升导演的,我跟他在香港电影金像奖合作了4年,当时我在创作组,负责稿件文案的撰写,但是我没有跟他合作过剧情片。

那天他收到信息之后,马上打电话来,说“好,你可以尝试用我的名字去申请,但是我在路上,待会打电话给你”,等了15分钟,在我心中好像是过去了几个小时。

紧接着他又打电话过来:“阿卓,你有什么工作人员帮你?你有办公室吗?如果你没有的话,我可以借个地方给你”,“如果要求是说我必须收一个监制费用,没关系,你可以先给我,我再偷偷还给你去拍东西,我不收钱的”。

当时听完我好想哭,尔冬升真的是一个对年轻人很好的监制,然后我问他,“你还没看剧本,你怎么这么快就说ok了”,他说“你这个是申请,不是已经成功了,政府会有评审(比如游乃海和张婉婷)去判断你的剧本好不好,如果你能通过他们的话,你的故事就是合格的,我会跟你合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再跟你讨论,但是你不合格的话,你就过不了他们,那么你就再写一版新的”。

我跟尔冬升导演的合作就是这样达成的,我真的没想到,他看起来好像很高很凶的样子,但其实很温柔。

你是在2019年获得的资金,之后是在疫情期间完成的拍摄吗?

卓亦谦:是的,拍摄过程中正好赶上了香港的第二波疫情(2020年3-4月),我们拍的时候有几场戏拍了一半,因为疫情就被迫停拍了。譬如说里面郑sir的学校,我没有记错的话,它是由3-4间不同的学校拼合起来的,会议室是A学校,课堂是B学校,楼梯是C学校,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在同一所学校完成拍摄。

那个时候团队觉得这样看起来怪怪的,我说我们试一下,观众是跟着人物的,不是跟着场景的,反正也没有办法了。但是剪出来之后发现还好,没有觉得是在不同学校完成拍摄的。

制作预算是325万港币,拍摄期间应该很捉襟见肘吧?

卓亦谦:是的,拍摄预算很少。疫情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在街上拍很多的镜头,因为大家都有口罩。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安排当临时演员了,包括发型师、第二副导演等,他们全部都在场景里面出现过。但是我自己没有出镜,我不喜欢当演员。

我们没有钱在街上拍,我跟摄影师讨论说,我们电影的全景比较少怎么办,故事是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情,我们也没有钱去CG香港90年代旧的建筑,比如天星码头。最后我和摄影师达成一致,我们放弃全景镜头,所以整个片子都是距离演员比较近的,反正都没钱,做不了。我的银行存款如果够的话,我会花钱去做CG,但是我真的没有钱,我们就当这是《年少日记》的电影语言。

对于低预算完成拍摄这件事,我其实非常愧疚,很多前辈、朋友以及演员、工作人员都只收很少的钱,譬如说尔冬升,他做监制不收钱。剧组的很多成员,比如美术和摄影,他们都是为人父母,看了剧本之后很感动,在谈价钱的时候也没有计较太多。

我觉得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回报给他们,我能够做到的是在现场的时候乖一点,表现好一点,让大家省心一点。如果我有机会拍第二部的话,我不希望再这样子几百万就拍了。我要让老板知道,拍戏是需要钱的,我的工作人员和演员,他们都有小孩,有家庭,需要合理的薪酬。

在香港也有一些特殊例子,比如有些小众题材,怎么拍都只有几百万。然而对我来讲,我不能接受这个事情,如果现在只有几百万的话,就先不要拍,要慢慢的去找所有的老板,直到筹集到1000多万了,预算变得比较正常,再开机。

现在香港的创作生态是怎样的?

卓亦谦:香港的商业片和艺术片区别很大,我觉得,应该有一些作品是处在商业和艺术的中间地带的。

日本的很多电影,即有商业属性又有艺术属性,类型是混合的,但在香港的业态里,商业片和艺术片分的比较开,没有中间地带的制片成本,要么预算很少,一百多万到几百万,要么预算比较贵,两三千万到几千万,但是也没有特别高预算的情况,香港没有预算过亿的项目。

跟郑中基合作是什么样的?

卓亦谦:跟郑中基合作很愉快。我从小到大都有看郑中基演的喜剧,在香港,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很好的喜剧演员,但是我自己觉得他不仅如此,他演正剧应该也是好看的。国外的演员,比如喜剧演员金·凯瑞出演过《暖暖内含光》,布莱恩·科兰斯顿出演过《绝命毒师》系列,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在香港,只有喜剧才会找到郑中基,我觉得事情不对,所以我找到他的经纪人,问他有没有兴趣出演《年少日记》,他的经纪人看过剧本之后,跟我聊了很多教育的心得,在协调过档期之后,郑中基也答应了我出演《年少日记》。

香港有很多有资历的演员,我能够想象出来他们出演这个角色是什么样的,但是郑中基让我很好奇,我想不到他演凶狠的父亲是怎么样的,我最想看郑中基出演正剧的角色,反差比较大。

在拍摄期间,他每一次到现场,准备都非常充足,台词从没有说错过,很厉害。我也感受到他演打小朋友的情节时压力特别大,虽然没有影响到他演出,但每一次演完之后,他或者不讲话,或者去安慰小朋友,因为他自己也是个爸爸。他在现场也会聊他儿子的事情,说他的儿子喜欢恐龙,很喜欢研究世界古代历史。我后来想起来,他跟我聊这事的原因可能是他看见我压力很大,想分散一下我的注意力。

我刚入行的时候,香港拍电影气氛是很差的,在片场人都是在骂来骂去,大家的压力都很大,甚至打架也有。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希望拍摄的气氛是轻松或者安静的,大家专心去做自己的事情。

在观众的心目中,导演都是骂人的,我觉得不一定对,香港有杜琪峰,但是也有许鞍华,许鞍华从不骂人,也是因为有不同的导演,所以我们才能看见不同的电影。我也有留意国外的导演,比如说《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他会在片场骂人,但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就相对文雅,日本的是枝裕和和韩国的奉俊昊也比较温和,他们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去拍电影。

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过后,看到观众的评价非常高,感觉如何?

卓亦谦:我没有那么自信,觉得这个题材拍出来是一个尝试,我很想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去到哪里,然后下一步继续努力。

我觉得学童轻生这个问题在香港非常严重,但我觉得《年少日记》在香港也只有小部分的人会有共鸣,它不是一个大众喜欢的作品。我看到过相关社会问题的统计数字,在亚洲,香港常常位列前几名,上影节首映过后,我发现很多观众也在关注类似的社会问题。《年少日记》在上海首映比较好的地方是,观众的评论我能看得懂,如果是在日本或者韩国的话,我就看不懂了,这对于我跟团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香港人看完电影,喜欢的话他们不会写很多东西分享自己的感受,但是他们不喜欢的话,会写很多东西骂你。在上海首映过后,观众有理性有感性,有好评也有恶评,我觉得十分诚恳。首映那几天很忙,我没有时间去看豆瓣,直到离开时,在机场才开始看网友的评论,有好几个评论写得让我想哭,他们表达了感受,同时文字写得也非常好,让我十分感动。

有没有考虑北上创作?

卓亦谦:对我来说,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会愿意北上拍片。因为在香港,拍来拍去只有城市,郊外也很少,更不可能拍一个大沙漠的戏,哪怕是海中求生的情节,在香港也拍不了。

有不少前辈跟我说,你北上的话,故事创作的空间一定比香港大,我很认同,香港能拍的地方,那么多年了,大家都拍过了。

上学时师从谭家明,有没有受到他的一些影响?

卓亦谦:读书的时候并不是只有谭家明一个老师,但主要的课程都是由他教授,包括了编剧、导演、剪辑,他的课时也比较长,每节三个小时。

《年少日记》的男主角卢镇业,他跟我是同一所大学的,香港的电影圈也有一些同学,比如说《一念无明》的导演黄进、《霍元甲》的编剧杜致朗、《烈日当空》的导演麦曦茵,我们都是谭家明老师的学生。

谭家明会在上课前准备很多小片段,有老的电影,也有新的电影,播放完他会跟同学讨论这个电影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他还会强调,这是他自己的看法,可以认同,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导演都应该有自己对待电影的态度。

谭家明是作者导演的代表,对他来说,如果可以的话,美术、音乐、摄影他都想由自己完成。他是一个控制狂(control freak),我没有骂他的意思(笑),这是他的风格,他就是喜欢控制,但是他也没有逼我们去做作者导演。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去对待电影的态度,所以我们也要找自己对待电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