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痞子同桌与老师中,我选同桌 (original) (raw)

花明 评论格洛丽亚与三位心理治疗大师 5

2024-04-21 13:42:43 已编辑 北京

选择格洛丽亚做来访者,是这部纪录片得以成立的基石。她有着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迅速的觉察能力,同时对自己的过往也毫不避讳。最重要的,她还极为敏感,那些大师们的招数,在她身上招招有回应。因此尽管每段咨询仅17分钟到30分钟不等,但都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展,大师们的功力和个人魅力也尽显其中。

(B站就有全片。请忽略年代久远的画质,与前面稍显枯燥的介绍,不妨直奔咨询部分,绝对值得)

第一位大师,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始人卡尔·罗杰斯。他像位温暖的父亲,就是那种“外面的世界很冒险,你只能一个人闯,抱歉爸爸帮不上忙。但爸爸愿意听你说话,爸爸爱你,你对这个担心,对那个焦虑,会不会太委屈自己了?你觉得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开心点呢?”——时长30分钟,主要是来访者在讲。咨询师不予评判、不给建议,仅作为聆听者和引导者,让来访者自己慢慢悟出答案。整个过程中,他给人感觉和蔼可亲又值得信任。格洛丽亚也在咨询中表示,真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位父亲。

第二位大师,是格式塔疗法的创始人弗德里克·摩尔斯。他像是个小痞子似的同桌。“你装什么好学生,哪有好学生上课看言情小说的?……就因为别的女生都看、你不看就显得另类,那你为什么怕被说另类?……就算被说另类了又怎样?回头瞧瞧你自己——一个明明不喜欢言情小说还偏要看的人,你有什么感受?……不喜欢看言情小说你就说啊,有谁拦着你吗?……你讨厌我这么说话你就直说啊,想要我尊重你就开口要求我啊”——时长22分钟。格洛丽亚感到备受冒犯。在第一段咨询中,她曾经被温暖到流泪,在这里却像被揭短似的想哭。然而这也是她最有生命力的一段,与咨询师唇枪舌战、你来我往,表情极为丰富,像整个人都被挖掘出来了。

第三位大师,是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他像位老师。“你这道题做得不对,那道题也不对,你就不该这样,你整个解题思路就有问题你知道吗?给,这是正确答案,你之后照着做,包你得满分”——时长17分钟,是三段咨询中最短的。格洛丽亚几乎全程皱眉,似懂非懂地聆听着咨询师的滔滔不绝。最后一刻,她起身告别时眉飞色舞,因为终于等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的,一个告诉自己具体该怎么办的解决办法。

这部片子是1965年的。如果三位大师还活着,如果可以选择其中一位进行咨询的话,我会选第二位——弗德里克·摩尔斯,格式塔疗法的创始人。

纯粹从所谓“做自己”的角度出发,在“父亲”和“老师”面前,我都无法完全“做自己”。我只是个“女儿”,只是个“学生”,在他们面前所展现的,只是我的一部分而已。而且,无论是被接纳,还是被教导,我总需要有那么一个人在身边,离了这个人就不知所措、不断怀疑:我这么做对吗,我应该这么想吗?要不要再回去问问他们——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尤其是第三位咨询师,当我遇到问题时,会立刻想要找他,因为他能给出最直接有效的答案。人生的问题这么多,我会到死都离不开他的。或者在我想要寻求温暖时,就去找第一位咨询师,一个我从未有过、非常想要拥有、但只有付钱才能见到的父亲……如此,不能自己解决问题,不能给自己温暖,只能依赖他人的我,怎么可能“做自己”呢?

只有面对第二位,那个“痞子同桌”时,我想说什么、想做什么,都可以,可以继续微笑,也可以吼出来、骂出来,被他伤到,再反击回去,这才知道自己在全情释放、无所顾忌时,原来这么有力量。而且“同桌”是可以毕业的,虽然毕业后再也不见,但壳子已经被他打破了,见了天日,自己清醒了,有了力量,就再也不愿缩回去,只想凭自己立于天地间。能活成自己,而不是一个“女儿”,一个“学生”,或者其他什么人,也不再用被迫依靠其他人,这可太痛快,太诱人了(当然前提是,我认为自己可以接受咨询师这样的冒犯,不会中途放弃治疗。以及我知道这样可能带来其他伤害——毕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事必须要隐忍,要靠委屈自己才能顺利进行,否则会遇到太多困难——但内耗对我来说是最痛苦的,只要能不内耗,苦难就只是苦难,宁可难一点,也不要痛一点)。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花明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