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朋友圈 (original) (raw)

shouzhong 评论希特勒的邪恶朋友圈 5

2024-08-18 21:08:48 已编辑 上海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最近又看了一部二战题材的纪录片《希特勒的邪恶朋友圈》,十集,获豆瓣高分8.8。与同题材的电影不同,它是从希特勒“亲密战友”的角度来写 ,写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写的是复杂诡异的人性,这样就让血腥的战争史活泛了起来。

影片通过原始资料、学者分析和情景还原的方式介绍了希特勒的核心集团,他们是:罗姆(冲锋队组织者)、赫斯(副元首)、希姆莱(党卫队首领、盖世太保总管)、戈林(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戈培尔(教育与宣传部长)、海德里希(大屠杀犹太人的制定和执行人)、鲍曼(办公室主任、秘书长,被希特勒指定为“遗嘱执行人”)和斯佩尔(装备部长、帝国经济主管)等人。

应该说,这个“朋友圈”还是比较稳固的,即使在法西斯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也没有“树倒猢狲散”。戈培尔最忠诚,希特勒前脚自尽,他后脚跟上,还让自己的妻子孩子殉葬。前后自杀的还有希姆莱、戈林和鲍曼。希姆莱 和戈林有过“反戈一击”的尝试,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追随主子去了西天。

不由得想,希特勒这个明摆着有精神缺陷的魔头,有什么“魔力”让一些“精英”里的“精英”成为他的死党呢?首先是他们都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对 国家社会主义的痴迷和对集权的迷信,另外也说明希特勒“洗脑术”的成功。别说是群众,即使是那些“高智商”中了魔障,也是越陷越深,很难自拔。他们迷信元首,自以为投身到了滚滚的历史洪流,站在了正确的方向;其实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这些人对领袖是无限忠诚,“争宠”和相互间的争权夺利成了一出出闹剧。罗姆是希特勒的大管家,要觐见元首先要通过他这一关,于是他力图把元首控制起来。冲锋队成了党卫军的绊脚石,希姆莱便谎造证据除掉了罗姆。斯佩尔是希姆莱推荐给希特勒的,但是看到后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他又挑拨离间。战争后期,劳动力严重不足,斯佩尔要把集中营囚犯调去工厂,希姆莱就是不放。而二把手戈林则是忙于转移掠夺的文物,百事不管……

1943年,从德军东线进攻受挫,到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德国法西斯已经大势已去、加速崩溃了。“朋友圈”为什么不早早跳下这艘开始下沉的战船呢?我想,他们依旧迷信元首有能力反败为胜。其实希特勒从来就没有承认过自己的失败,跟所有独裁者的后期都会昏庸一样,他们只能听到自己爱听到的消息,永远是“捷报频传”,即使盟军的飞机已经在头顶盘旋,他们还认为只是“暂时困难”,罗姆和戈培尔就是这样哄着元首,反过来又哄着自己!

希特勒的朋友圈当然是邪恶的,每一个人的双手都沾满鲜血,知道自己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等待他们的只有绞索;于是情愿或不情愿,他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与其说是对希特勒的“忠诚”,不如说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