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因果报应》(Maharaja)中的文化与复仇 (original) (raw)
2024-08-22 21:45:23 已编辑 黑龙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近,新片榜上的高分榜首是个印度电影。
名字还很古典,叫《因果报应》(Maharaja),是个悬疑片。网友看完都说是个爽片,因为它的剧情不断反转,还应用了穿插叙事,把悬念从头勾到尾。好事的观众们还明cue了一下目前国内最能爆金币的陈思诚,希望他不要来搞这部片子的翻拍模仿秀。昨天抽空我看完了,看完之后秒发了一条社交媒体,盛赞了一下近两年看到的印度犯罪电影。结果第二天,南亚次大陆上关于女学生和女医生的两条社会新闻,又和片中的剧情脸贴脸了。其实我一直不太愿意承认:我很喜欢看印度电影,也对它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今天,就着这个片子的热乎劲儿,简单写了篇小文,简单说说我们并不太喜欢的印度邻居,近年来在影视领域的文化狂飙吧。
2024年6月上映的、由Vijay Sethupathi主演的的印度电影《因果报应》(Maharaja),是一部融合了复仇、社会批判与宗教观念的悬疑惊悚片。片子不光用扣人心弦至最后一刻的情节反转和非线性叙事牢牢“控”住观众,还在更深层次上暴露了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警察腐败、性暴力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因果报应”等复杂主题。
一、“业力”与复仇:宗教与道德的碰撞
印度教文化中,业力(Karma) 与因果报应的概念深入人心,影响着人们对道德和正义的理解。业力指的是:无论是在今生还是来世,个人的行为会在未来某个时刻产生相应的结果,《因果报应》就通过主人公Maharaja的复仇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影片中,Maharaja的女儿遭受了性暴力,而他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复仇行动,使得加害者们最终付出了同样沉重的代价。这种报应是他个人行为的回应,也是对社会道德失范抽的耳光。影片通过展现业力的循环,尝试探讨“复仇是否是正义的实现方式”,以及这种复仇在何种程度上获得了道德的正当性。
二、种姓制度与边缘“小人物”
电影中很有意思的一个设定:主人公Maharaja的职业身份是个理发师——以此为切口,深入印度社会中的种姓制度。理发师在传统的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瓦夏”或“首陀罗”,这两个种姓都是社会底层,他们与社会各个阶层都有接触,但社会地位往往较低。
Maharaja的这一职业身份赋予了这个角色内在的矛盾性:他在社会地位上处于边缘,但通过复仇,他是对社会权力结构和种姓制度的束缚发起挑战的人。这种反差不仅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也使得影片在探讨社会正义和个人尊严的过程中,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而与此对应的片中其他角色,如警察、议员,通常他们被暗示属于较高种姓,这些人物代表了社会中的权力和特权阶层。而他们的显而易见的腐败和对底层人物施加的暴力,进一步突显了种姓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种姓身份的设定强化了影片的社会批判,使得《因果报应》的复仇主题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成为了对社会不公正的反抗。
三、“垃圾桶”引发的“血案”
《因果报应》中,垃圾桶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具,不仅仅是情节中的一部分,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你可以说这个二三百卢布、被奉为神灵的垃圾桶,象征了社会的腐败与堕落、个人的复仇与清算,以及因果报应的循环。用垃圾桶来代表印度社会存在的污秽和腐败,甚至都不是暗讽。印度警察厅的群戏中,日常腐败显而易见,Maharaja凭一己之力,拉断一根柱子,牵动了整个警察厅半个顶棚的坍塌,而掉落的破烂,代表了整个体系的藏污纳垢。
此外,垃圾桶也象征了Maharaja对公义的追求。他完成自己的复仇,就是通过清理这些“社会垃圾”得以完成。
四、警察腐败与性暴力:现实与虚构的交织
影片《因果报应》最为激进大胆的描绘,就是关于印度社会中警察腐败与性暴力的问题。
在影片中,警察不仅未能有效处理性暴力案件,反而包庇犯罪、使其蔓延。Maharaja无法通过向警方直接举报女儿的遭遇获得协助,而只能选择通过贿赂,你说印度的老百姓对于警方处理性暴力案件时的低效与腐败不满、绝望到了何等程度?当现实中的印度老百姓对整个法律体系失去信心,就只能寄希望于片中的力士通过复仇和私刑来实现正义了。
五、叙事结构与剧情反转:宝莱坞悬疑片的特点
《因果报应》设定巧妙的一点,就是它的叙事碎片化和多重剧情反转拼接的手法,近年来的宝莱坞悬疑片,从《调音师》开始,都能看到这一讲故事的趋势。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导演让观众逐步拼凑出真相,这种手法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感和紧张感。情节设计上,观众的预期被故意引导,最终在关键时刻通过反转情节揭示真相,能带来强烈的震撼效果。也能进一步加深观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在观看一个复仇故事,而是在深入思考复仇的正义性及其带来的后果。
六、“Maharaja”的伟大与渺小
最后说说《Maharaja》这个片名,中文翻译成了“马哈拉吉”,其实并不能完全展现作者原意。我查了一下资料,“Maharaja” 源自梵文,在印度教文化中,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Maha” 意为“大”或“伟大”,“Raja” 意为“国王”或“统治者”。因此,Maharaja 的字面意思就是“大国王”或“伟大的统治者”。历史上,它用来指代印度次大陆上拥有庞大领地和权力的君主。而且不仅是政治和军功层面的显赫,它还经常被认为是保护和弘扬印度教传统和文化的守护者,与神圣的职责相关联。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头衔,它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王权和治理理念。
然而在影片中,主人公Maharaja的命运与这一伟大称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讽刺。一个在警察局内被反复扇耳光、被称为“垃圾”的首陀罗,他不仅没有拥有伟大的权力,反而遭受着极大的屈辱和不公。这一场景突显了影片对权力与尊严的深刻探讨,也是讽刺性地揭示了当代印度社会中的权力失衡,以及体制的腐败和失灵。可以说,正是这个名字所带来的强烈反差,使得影片的讽刺意味更加深刻,令人不断反思真正的“伟大”与“统治”究竟意味着什么。
而能够拍出这种电影的印度电影人,的确也值得我们钦佩并反思自我。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绿川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