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与《大明》各有什么千秋? (original) (raw)
2024-12-14 00:19:43 已编辑 浙江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多年以前,就听说本剧质量上乘,可与《大明王朝1566》媲美。但点开第一集,那张熟悉的脸——唐国强严肃而伟光正的面庞,用于饰演雍正,还是令我生出些许抗拒。因此,直到最近才全部看完,计算时长的话恐怕有八九年了吧?
《雍正》与《大明》在剧情方面,风格各异,又高度一致。异者,《雍正》紧凑明快,《大明》晦暗深沉,是两种不同的精彩。除雍正与嘉靖的性格及政局时势不同之外,也应有编剧的因素在内。刘和平独创《大明》,用心用力更深一些,而《雍正》保留了不少二月河写小说留下的特征。同者,《雍正》与《大明》都四十多集,但竟都能紧密围绕一条主线推进、展开,编剧的功力可见一斑。《大明》贯穿着“倒严”,就算“严”倒台之后,也在继续着“倒严党背后之大弊(严党赖以生存的土壤——指向君主)”这条线。《雍正》则贯穿着“夺嫡”,就算雍正即位后,上一朝的夺嫡之争仍演化为本朝的明争暗斗,甚至还将延续至弘时、弘历一代。权斗本是优秀编剧所必须驾驭好的故事,但能将雍正一朝的主要人、事,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西北用兵、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年羹尧、李卫、田文镜、曾静(大义觉迷事件)等都串起来(前面还有康熙朝的末年的史事),实在是不容易。不过,如果深究下去,《雍正》的剧情还是略逊于《大明》。《雍正》在许多剧情转圜时不得不依赖“邬思道”这个“其智近乎妖”的角色,“机械降神”用得太多了,有些地方的“计策”近乎儿戏,这恐怕是二月河所给本剧留下的小说评书色彩。
二剧相同相近之处,又如刘和平常用的台词和桥段。比如“永定河里的绿毛龟”、“六必居的酱菜”之类。又又如对清流形象的复杂化塑造,也如出一辙(如《雍正》中的李绂、《大明》中的周云逸、李清源,均未赋予刻板的正面或者负面形象)。还有,本剧的导演胡玫,其后导演了《汉武大帝》,能看出康熙和汉景帝(同为焦晃饰演)的相似之处,一副忧心于事而难以决绝振作的无奈感拿捏得真好,逼到急迫处,康熙夺刀(欲斩十四子胤禵)与景帝拔剑(应对梁王刘武)的两个场景,都演出了气魄。这也算是优秀国产历史剧的一种传承了吧。
而二剧相异之处,也是能据之判断高下的地方,就是全剧主旨了。在看到最后几集之前,我是一直觉得《雍正》虽好,但仍重唱“明君良臣”的老调,像片头曲里唱的“民心……”什么的,其立意远不如《大明》的“变阴怀权术为君臣共治、抨一姓之私而立天下之公”来得高远。不过到了最后几集,尤其是最后一集雍正在暴死之前受胤禩“托梦”、被其赞叹并嘲讽的那一幕,使《雍正》一剧的主旨大有拔升——“权力场上输赢皆空,宵衣旰食所为者何!?”使人被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空无感淹没。雍正这个自诩深谙佛法的人,终究还是被他的手下败将嘲笑“放不下”。正是为此,本剧值得五星评价。
《雍正》抛玉引玉,《大明》珠玉在后,与之相比,《雍正》差强人意的地方还有:过分抬高雍正,将其一切手段均描述为被迫、不得已为之,虽是剧情所需,但美化过度;配角扮相、演技常不在线。另外,《雍正》对女性人物的塑造过于工具化(比如年秋月、乔引娣,对剧情有啥大作用?),而《大明》却有裕王妃这样丰满鲜活、甚至可用之于续作的人物。所以,还是更喜欢《大明》一些!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大脸猫是老油条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