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让我想起《尤利西斯》 (original) (raw)
小时候我总是很好奇一件事情:为啥我不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同样的日子,别人是怎么过的,他们有什么感受,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和其他人有同样的感觉?
当然,现在我知道这永远不可能。但有时候,当我过分关注自己的内心,或者说,它如此强烈以至于排山倒海时,也会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的感觉别人都应该知道。
这就是自恋的先兆。
当凯顿构造一个旧仓库的纽约时,他的自恋就一发不可收拾,淹没了所有的一切。
其实我至今仍然认为那个旧仓库的纽约只存在于他的脑海中。现实里他是一个潦倒和不成功的男人,和女人上床前还要哭一下,感叹自己为何那么孤独——这个场景在观众看来是可笑和矫情的,可是对于当事人并非如此,尤其是一个搞文艺创作的,还有那么点名气的艺术家。
不过仓库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视野。在影片中,凯顿总是企图跳出来,以旁观者的态度审视自己的那十七年,以及这十七年中他和那三个女人的关系,并且喋喋不休地安排场景,仿佛自己脱离出来,成为导演就可以不受那些影响似的。
自恋似乎是一个不好的词,但这个片子挺让我感动的。这要归功于查利考夫曼的功力。他把时空完全扭曲和省略,在三个小时里让我看见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也是垂死的时光。正如他前妻,缩微画家阿德勒所朗诵的那首里尔克的诗一样。那诗我一个朋友曾用来做签名档,当时没觉得有什么精彩,但在电影中,它震耳欲聋。
电影里有大段大段的台词,很睿智,很深沉,而且,也还好,我没觉得生硬。这个电影里有太多的意象和比喻,以至于你一开始就端正态度,不拿电影看待它,而是话剧或者什么更文艺的形式——海兹尔那着火的房子太让我喜欢了,这么有诗意的IDEA除了查利也没人能够用好吧。
一般来说,能拍这么晦涩电影的人会有很多跟迷宫线索一样的细节,比如开场的五分钟你就得仔细看,留意闹钟、报纸、牛奶盒、电视上任何一个关于时间的细节,否则你就不知道那五分钟里,凯顿过了好几个月。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了《尤利西斯》。不过比《尤利西斯》差点儿。乔伊斯的小说里,以鸿篇巨制描写了一天的时间,而查利的电影里说的是17年,虽然他浓缩在三个小时里了。
我看过很多艰涩难懂的电影,包括那部臭名昭著的《南方传奇》。但有的艰涩电影让我觉得不知所云,有的则让我心下怅然。当菲利普霍夫曼在克莱尔亡母的怀中喃喃自语说“我又想到了一个剧本点子”而耳机里传来阿伦平静冷酷言简意赅的声音“DEAD”时,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想起李商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篇影评有剧透